水走嘉言

《方劑辭典》~ 十一畫 (17)

回本書目錄

十一畫 (17)

1. 十一畫

陷胸湯,治胸中心下結積。飲食不消方。(千金方)

栝蔞實,大黃,黃連(各二兩),甘草(一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透膿散,治便毒有膿未破。作痛作脹。(黴瘡)

皂角刺,黃耆,牛膝(各三錢),川芎(一錢),當歸尾,川山甲,忍冬花,漢防己(各一錢五分)

用水二大鐘。煎八分。空腹服。渣再煎七分。若服前方不效者。感毒必重。正宗。透膿散。無牛膝。忍冬花。漢防己三味。而有入酒一杯。法曰。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宜服之。即破。

偏風。膈上風熱。心藏恍惚。神情天陰。心中惛惛。如醉不醒方。(同上)

淡竹瀝(三升若熱多用竹瀝冷多則用荊瀝),羚羊角(二分屑),石膏(十分碎綿裹),茯神(六分切)

上四味。以水一斗。合竹瀝煮取一升五合。去滓食後服。欲消分為三服。常能服之。永不畏風發。忌酢物。

豆附丸,治丈夫婦人。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手足厥冷。服諸藥不效者。(局方)

肉蔻(炮),附子(炮),茯苓(各四兩),木香,肉桂,乾薑(炮各二兩),丁香(一兩)

上細末。薑汁麵糊丸。梧子大。食前生薑下。

淨府湯,治小兒一切癖塊。發熱口乾。小便赤。成洞瀉。(回春)

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稜(醋炒),莪朮,山楂子(去核各一錢),黃芩,白朮(去蘆),半夏(薑製),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產後下赤白。腹中絞痛湯方。(千金)

芍藥,乾地黃(各一兩一本作五兩),甘草,阿膠,艾葉,當歸(各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膠令烊。分三服。

常山飲,治山嵐瘴瘧。寒熱往來。或二日三日一發。(聖濟)

常山(銼),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熟各一兩),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去殼各兩枚),烏梅(去核七枚),檳榔(銼),甘草(炙各半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候冷。未發前服。如熱吃即吐。

蛇床子散,溫陰中坐藥。(金匱)一本曰。婦人陰寒。溫中坐藥主之。(同上)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令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

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汁。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局方)

柴胡(七分炒),白朮(蜜蒸),茯苓,當歸(各一錢),白芍(錢半酒炒),甘草(炙八分),薄荷(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七片。水煎溫服。痰盛加全蠍。炙二枚。仍先用通關散。搐鼻。若牙噤者。用烏梅肉擦。和南星細辛末。以中指蘸藥。擦牙自開。

白話文:

陷胸湯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胸口中心部位有結塊積聚,以及飲食無法消化的問題。

藥材:栝蔞實、大黃、黃連各二兩,甘草一兩。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五升水煮到剩下二升五合,分成三次服用。

透膿散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疔瘡,膿已形成但尚未破開,導致疼痛腫脹的狀況。

藥材:皂角刺、黃耆、牛膝各三錢,川芎一錢,當歸尾、川山甲、忍冬花、漢防己各一錢五分。

用法:用兩大鐘水煎煮到剩下八分,空腹服用。藥渣可以再煎煮一次,取七分服用。如果服用前述藥方無效,代表毒性較強。原本的透膿散沒有牛膝、忍冬花、漢防己這三味藥材,而是加入一杯酒。這個方子能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瘡,當內部膿液已形成卻未破開時,服用後能使之破開。

偏風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膈上的風熱而導致的心神恍惚,精神不佳,頭腦昏沉,像喝醉一樣不清醒的狀況。

藥材:淡竹瀝三升(如果發熱嚴重,就用竹瀝,如果怕冷就用荊瀝),羚羊角二分(磨成粉),石膏十分(搗碎用棉布包起來),茯神六分(切片)。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一斗水中,再加入竹瀝一起煮到剩下一升五合,去除藥渣後,飯後服用。為了要達到療效,可以分三次服用。常常服用這個藥方,就可以永遠不怕風邪侵襲。服用此方時,要忌吃酸的東西。

豆附丸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男女腸胃虛弱,因為內受風寒,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引起腹瀉、腹痛、腸鳴、手腳冰冷的狀況,即使服用其他藥物也無效時可以使用。

藥材:肉豆蔻(炮製過)、附子(炮製過)、茯苓各四兩,木香、肉桂、乾薑(炮製過)各二兩,丁香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薑汁和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生薑水送服。

淨府湯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小兒各種腫塊,伴隨發熱、口乾、小便赤紅,甚至出現腹瀉的情況。

藥材:柴胡、白茯苓(去皮)、豬苓、澤瀉、三稜(醋炒)、莪朮、山楂子(去核)各一錢,黃芩、白朮(去蘆)、半夏(薑製)、人參各八分,胡黃連、甘草各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後,加薑、棗一起煎服。

產後下赤白。腹中絞痛湯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產後出現紅白分泌物,伴隨腹部絞痛的狀況。

藥材:芍藥、乾地黃(或作五兩)各一兩,甘草、阿膠、艾葉、當歸各二兩。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七升水煮到剩下二升半,去除藥渣後加入阿膠使其融化,分成三次服用。

常山飲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山嵐瘴氣引起的瘧疾,出現寒熱交替發作,可能一天、兩天或三天發作一次。

藥材:常山(切碎)、厚朴(去粗皮,用生薑汁炙熟)各一兩,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去殼)各兩枚,烏梅(去核)七枚,檳榔(切碎),甘草(炙過)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七味藥材稍微搗碎篩過,每次服用二錢匕,用一盞水煎到剩六分,去除藥渣,放涼後在發病前服用。如果發熱時服用,會導致嘔吐。

蛇床子散

這個藥方是外用藥,用來溫暖女性陰部。有些版本提到,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女性陰部寒冷。

藥材:蛇床子仁。

用法:將蛇床子仁磨成粉,加入少量白粉調和均勻,做成棗子大小的藥團,用棉布包裹後塞入陰道內,能產生溫熱的效果。

逍遙散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因血虛勞累、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暈目眩、心悸臉紅、口乾咽燥、發熱盜汗、食慾減退、嗜睡,以及血熱相搏、月經不調、腹脹腹痛、寒熱如瘧疾等狀況。也用於治療未婚女子因氣血虛弱、陰虛內熱、營衛不和、咳嗽潮熱、身體消瘦,逐漸形成骨蒸的情況。

藥材:柴胡(炒過)七分,白朮(蜜蒸過)、茯苓、當歸各一錢,白芍(用酒炒過)一錢半,甘草(炙過)八分,薄荷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後,加入七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痰多,可以加入炙全蠍兩枚。服用此藥前,可先用通關散吸入鼻中。如果牙關緊閉,可以用烏梅肉擦拭牙齦,再將南星、細辛磨成粉,用中指沾取藥粉擦拭牙齦,牙關就會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