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6)

1. 烏頭散

烏頭(三兩炮去皮),川楝子(一兩半),檳榔,木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鹽一捻,溫服。

白話文:

烏頭散

藥方組成:烏頭(炮製去皮,三兩),川楝子(一兩半),檳榔(一兩),木香(一兩)。

用法用量: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滿,加入少許鹽,溫服。

2. 茱萸丸

《孫生傳》曰:年深膈氣翻胃。飲食之物至晚皆吐出悉皆生存不化,鬲上常有痰涎,時時嘔血,胸中多酸水,吐清水,無時夜,吐輒至晚,日漸羸瘦,腹中痛楚,時復冷滑,或即閉結,候狀不可盡述。自患此疾六年,日可吐及五七度,百方無驗,因遇此法,服及兩月,諸疾悉瘥。嘗願流傳救人,其方如下。

茱萸(三分瓦上出油),胡椒,人參,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兩,一半生,一半紙裹五七重醋浸,令透火內慢煨乾,又浸如此七遍),半夏(一兩,用姜四兩,研汁入砂罐子內,用薑汁井水煮,候破看存二分白心取半夏研為膏子),白礬(半兩炒乾存性一分)

上為末,半夏膏丸,如稍梗,添薑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桑柳條各入最上等銀器內,煎湯吞下,日三服,忌諸毒物。惟可食油豬胰脾軟飯,此孫生自敘如此。

白話文:

茱萸丸

孫先生記載:多年深受膈氣翻胃之苦。晚上吃的東西,到晚上都會吐出來,而且食物完全沒有消化,胃部總是痰涎很多,時常嘔血,胸中經常泛起酸水,吐出清水,幾乎沒有哪個夜晚不吐,吐的時間總是在晚上,日漸消瘦,腹部疼痛,有時腹瀉,有時便秘,症狀太多無法一一細述。患病六年,每天大約要嘔吐五到七次,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後來遇到這個方法,服用兩個月,所有疾病都痊癒了。他希望能流傳下去救人,藥方如下:

茱萸(三分,用瓦片焙出油),胡椒、人參、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兩,一半生甘草,一半用紙包好,反覆用醋浸泡七次,再用小火慢慢煨乾,如此反覆七次),半夏(一兩,用生薑四兩,磨成汁後倒入砂罐,用薑汁和井水煮,待半夏煮破後,留下二分白心,將剩下的半夏研磨成膏),白礬(半兩,炒乾留存一分)。

以上藥物磨成粉末,用半夏膏做成丸藥,如果太乾,可以加薑汁,丸藥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桑樹枝和柳樹枝(最好是上等的銀器)煎水送服,一天三次,忌食一切毒物。只可以吃油炸豬胰臟、豬脾臟和軟飯,這是孫先生親自記載的。

3. 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遍數不記,漸漸羸瘦,眾藥不效者。

黃柏(蜜炙),黃連(微炒),桃根白皮(各一分),木香,厚朴(薑汁炙),丁香,檳榔(各一錢)蕪荑(去皮一分),沒石子(一錢半),楝根白皮(半分)

上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一日三服。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餘日,瘦但有皮骨,百方不瘥。有監兵鍾離君見之,曰:何不服吳婆散,立可瘥也。予因問吳婆散何藥,曰古方也。人家多有之,乃問求方。合與兩三服便效。

又一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若病深者,服一兩日間決瘥。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

白話文:

吳婆散治療小兒久瀉不止,日夜腹瀉次數多到記不清,孩子日漸消瘦,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配方用蜜炙黃柏、微炒黃連、桃根白皮(各一分),木香、薑汁炙厚朴、丁香、檳榔(各一錢),去皮蕪荑(一分),沒石子(一錢半),楝根白皮(半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劑量:三歲以上兒童服半錢,五、六歲兒童服一錢,用紫蘇、木瓜、米湯調服,飯前服用,一天三次。我曾有個孩子,腹瀉一百多天,瘦得只剩皮包骨,各種方法都治不好。一位名叫鍾離君的軍官看到後,說:「為什麼不服吳婆散?馬上就能好。」我於是詢問吳婆散的藥方,他說這是古方,民間很多人家都有,我就向人討來了藥方。服用一兩次就見效了。

我的另一個孫子也患了疳瀉,情況非常危急,服用了兩次就止瀉了。如果病情嚴重,服用一兩天就能痊癒。這個藥方治療疳瀉,從未失手。藥性溫和,但如果是因暴熱引起的腹瀉,可能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