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十 (3)
卷第十 (3)
1. 治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上視小兒上下斷,及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紅豆大,此病發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掏之。自外達內令斷,微血出亦不妨。又與白處兩盡頭,亦依此掏令內外斷,只掏令氣脈斷,不必破肉。指爪勿令大銛,恐傷兒甚。予為河北察訪使日,到趙郡,有老人來獻此法。云篤老惜此法將不傳,願以濟人,詢之趙人云,此翁平生手救千餘兒矣,此翁治兒應手皆效。
白話文:
觀察嬰兒肚臍上下部位,以及肚臍中心,如果看到像紅豆大小的白色物體,這就是疾病發作的徵兆。要立即用指甲在白色物體的正中央掏挖,從外往內掏直到把白色物體挖斷,即使略微出血也沒關係。然後再把白色物體兩端的部位也用同樣的方法掏挖乾淨,直到氣脈被挖斷,但不需要傷到肉。指甲不要太尖銳,以免傷到嬰兒。我擔任河北察訪使時,曾到趙郡,一位老人傳授給我這個方法。他說自己年事已高,一直珍藏這個方法,不願輕易傳授,希望能用它來幫助更多的人。我詢問當地人,他們說這位老人一生中用這個方法救活了上千個嬰兒,而且他治療嬰兒的成功率很高。
2. 青金丹
治小兒諸風諸疳諸痢。(出《博濟方》)
青黛(三分研)雄黃(研),胡黃連(各二分),硃砂(研),膩粉,熊膽(溫水化),白附子,蘆薈(研各一分),麝香(半分研),蟾酥,水銀(各皂子大),鉛霜,龍腦(各一字)
上同入乳缽內,再研令勻,用獖豬膽一枚,取汁,熬過,浸蒸餅少許為丸,黃米大,曝乾,一歲可服二丸,量兒大小增之。驚風諸癇,先以一丸溫水化,滴鼻中令嚏,戴目者當自下,瘛瘲亦定,更用薄荷湯下,諸疳粥飲下,變蒸寒熱薄荷湯化下。諸瀉痢米飲下,疳蛔咬心苦楝子煎湯下。
鼻下赤爛,口齒疳蟲口瘡等,乳汁研塗,病疳眼,雀目,白羊子肝子一枚,竹批開,內藥肝中。以麻縷纏,米泔煮令熟,空腹服,乳母當忌毒魚大蒜,雞鴨豬肉,此丸療小兒諸疳至良。予目見小兒病疳瘠盡,但粗有氣,服此或下蟲數合,無不即瘥。而肥壯無疾,幾能再生小兒也。
白話文:
青金丹
此方治療小兒各種風症、疳疾和痢疾。
藥物組成:青黛(研磨成粉,三份)、雄黃(研磨成粉,二份)、胡黃連(研磨成粉,二份)、硃砂(研磨成粉,一份)、膩粉(一份)、熊膽(用溫水化開,一份)、白附子(一份)、蘆薈(研磨成粉,一份)、麝香(研磨成粉,半分)、蟾酥(皂子大小,一份)、水銀(皂子大小,一份)、鉛霜(一字,約0.1克)、龍腦(一字,約0.1克)。
製法:將所有藥材放入乳缽中充分研磨至均勻。取一個豬膽,熬取膽汁,用膽汁浸泡少許蒸餅,製成黃米粒大小的藥丸,曬乾備用。
用法:一歲的小兒每次服用兩丸,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若患有驚風、癇症,先將一丸藥用溫水化開,滴入鼻中使其打噴嚏。眼睛睜不開的患兒,藥應從下滴入。若患有瘛瘲,服藥後再用薄荷湯送服。患有各種疳疾者,可用粥或飲品送服。患有寒熱者,用薄荷湯化開送服;患有瀉痢者,用米湯送服;患有蛔蟲咬噬心臟者,用苦楝子煎湯送服。
若鼻下皮膚紅腫潰爛、口腔潰瘍、疳蟲等症狀,可用乳汁研磨藥丸塗抹患處。若患有疳疾引起的視力問題(雀目),可用一隻白羊的肝臟,用竹片剖開,將藥物放入肝臟內,再用麻線纏好,用米泔水煮熟,空腹服用。哺乳期母親應忌食有毒的魚類、大蒜、雞鴨豬肉等食物。
此方治療小兒各種疳疾效果極佳。我曾親眼見證許多因疳疾而消瘦極度虛弱的小兒,服此藥後,有的排出大量蟲體,都能很快痊癒,變得肥胖健康,幾乎像新生兒一樣。
3. 桔梗散
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
桔梗,細辛,人參,白朮,栝蔞根,甘草,白茯苓,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服二錢,水一盞,姜一片,薄荷二葉同煎。二歲以下兒,作四五服,五歲以上分二服。予家嘗作此藥,凡小兒發熱,不問傷寒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兼服小黑膏尤善。
白話文:
桔梗散
治療小兒風熱、傷寒感冒以及瘡疹發熱等症。
藥材:桔梗、細辛、人參、白朮、栝樓根、甘草、白茯苓、川芎(份量相同)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1克),用一杯水,加一片薑、兩片薄荷一起煎煮。兩歲以下兒童分四到五次服用;五歲以上兒童分兩次服用。我家以前常使用此藥方,凡是小兒發熱,不論是傷寒或風熱,都先服用此散劑幾次,往往就能痊癒,搭配服用小黑膏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