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八 (2)
卷第八 (2)
1. 治痢,芍藥散
茱萸(炒半兩),黃連(炒),赤芍藥(各一兩)
上三味,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痢疾的芍藥散:吳茱萸(炒半兩)、黃連(炒)、赤芍藥(各一兩),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煎服。
2. 治痢,四神散
乾薑,黃連,當歸,黃柏(皆炒等分)
上為末,烏梅一個,煎湯調下二大錢,水瀉等分,赤痢加黃蘗,白痢加姜,後重腸痛加黃連,腹中痛加當歸,並空心食前服。予家常作此藥,夏月最獲用。大凡泄痢宜食酸苦,忌甘鹹,蓋酸收苦堅,甘緩咸濡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治療痢疾的四神散:
將乾薑、黃連、當歸、黃柏等量炒制後磨成粉末。每次取藥粉兩錢(約一克),用一個烏梅煎水送服。若為水瀉,藥粉和水的比例相等;赤痢(血痢)則加黃蘗,白痢(白粘液便)則加薑;里急後重(便意頻繁且腹痛)加黃連,腹部疼痛加當歸。所有情況都需空腹飯前服用。我家常備此藥,夏天尤其有效。總之,治療泄瀉痢疾宜食酸苦之物,忌食甘鹹,因為酸味能收斂,苦味能固澀,而甘味緩和,鹹味則利濕,這點不可不知。
3. 陳應之療痢血方
丞相曾魯公痢血百餘日,國醫無能療者,應之取鹽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蠟茶加醋,湯沃服之,一啜而瘥。又丞相莊肅梁公,亦痢血,應之曰:此授水穀當用三物散,亦數服而愈。三物散用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臘茶清調下,食前,空腹。溫服。
白話文:
丞相曾魯公痢血超過一百天,御醫都無法醫治,陳應之用鹽漬過的梅子,去核研磨成泥,加入臘茶和醋,調成湯服用,只喝一口就痊癒了。又有一次,丞相莊肅梁公也患痢血,陳應之說:這是飲食不調引起的,應該用三物散,服用了幾次後便好了。三物散的藥材是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三者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溫熱的臘茶送服,飯前空腹服用。
4. 樗根散
水瀉,裡急後重,數走圊。
樗根皮(一兩),枳殼(半兩),甘草(一分炙)
上粥飲下二錢,食前一服止。
白話文:
瀉肚子,裡急腹痛,經常跑廁所。
用樗樹根皮一兩,枳殼半兩,炙甘草一分,加水煎成粥服用,每次服二錢,飯前服用即可止瀉。
5. 《藥歌》(並引)
眉山蘇子瞻撰
嵇中散作《幽憤詩》,知不死矣。而卒章乃曰,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神養壽者,悼此志之不遂也。司馬景王既殺中散,而悔,使悔於未殺之前,中散得免於死者。吾知其掃跡屏影於人間,如脫兔之投林也。采薇散發,豈所難哉?《孫真人著大風惡疾論》,神仙傳有數人,皆因惡疾而得仙道,何者?割棄塵累,懷穎陽之風,所以因禍而取福也。吾始得罪遷嶺表,不自意逾年無後命,知不死矣。
然舊苦痔疾,至是大作。呻呼幾百日,地無醫藥,有亦不效。道士教吾去滋味,絕葷血,以清淨勝之。痔有蟲,館於吾後,滋味葷血,既以自養,亦以養蟲,自今日以往,旦暮食淡面四兩,猶復念食,則以胡麻茯苓抄足之。飲食之外,不啖一面物,主人枯槁,則客自棄去。尚恐習性易流,故取中散真人之言,對症為藥。
使人誦之曰,東坡居士,汝忘逾年之憂,百日之苦乎!使汝不幸有中散之禍,伯牛之疾,雖願采薇散發,豈可得哉?今食麥麻茯苓多矣!居士則以歌答之云。百事治兮,味無味之味;五味備兮,茯苓麻麥;有時而匱兮,有即食無即已者。與我無既兮,嗚呼,館客終不以是為愧兮。
白話文:
蘇軾撰寫的《藥歌》(並引)
嵇康寫了《幽憤詩》,表明他並不懼怕死亡。但詩的結尾卻寫道要採薇於山野,散髮於山岩,長吟永嘯。追求頤養身心、延年益壽的人,都為嵇康志向未遂而感到惋惜。司馬景王殺了嵇康之後後悔,如果他在殺嵇康之前就後悔了,嵇康就能免於一死。我知道嵇康如果隱匿行跡,遠離塵世,就像兔子逃進森林一樣容易。採薇、散髮,又有什麼困難呢?《孫真人著大風惡疾論》中記載,有幾位神仙,都是因為患了惡疾而得道成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割捨了塵世的牽累,保持了內心的清淨,所以才能因禍得福。我當初被貶謫到嶺南,原本以為活不過一年,卻意外地活下來了。
然而,我舊有的痔瘡病症,此時卻嚴重發作。痛呼呻吟了數百天,當地既無藥物,即使有藥物也無效。道士教我戒除濃郁的滋味,不吃葷腥,用清淡的食物來調理。痔瘡裡有蟲,寄居在我的肛門,而濃郁的滋味和葷腥食物,既滋養了我,也滋養了這些蟲。從今天開始,每天早晚只吃四兩淡粥,即使想吃東西,也只能用胡麻、茯苓來充飢。除了這些之外,不吃任何東西。主人都已經消瘦了,那麼寄居的蟲自然就會離開。我仍然擔心舊習難改,所以引用嵇康先生的說法,對症下藥。
讓別人誦讀這段話給我聽:東坡居士,你忘記了一年前的憂慮和百日的痛苦嗎?假設你不幸遭遇了像嵇康一樣的禍患,以及像伯牛一樣的疾病,即使想採薇散髮,又怎麼可能做得到呢?現在你已經吃了很多麥、麻、茯苓了!於是,居士便以歌來回應:百事都調理好了,品嚐著寡淡卻有滋味的食物;五味俱全,卻以茯苓、麻、麥為主;有時食物短缺,有時則有吃不完的食物;與我無關,唉,寄居的蟲終究不會因此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