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記益智花

海南產益智花,實皆長穗,而分為三節。其實熟否。以候歲之豐歉。其下節以候早禾,其上中亦如之。大吉則實,凶歲皆不實。罕有三節並熟者,其為藥也,治止水,而無益於智,智豈求於藥者乎?其得名也,豈以知歲也耶?今日見儋耳圃儒黎子云言候之審矣,聊復記之,以俟好事者。《補註本草》。

白話文:

海南盛產益智花,果實都長在穗狀花序上,分成三節。果實是否成熟,可以預測當年的豐歉。下節果實預示早稻收成,中上節也一樣。豐收年節節飽滿,歉收年則都不飽滿。很少見到三節果實都成熟的。益智花入藥,能治療水腫,但並不能增強智力,智力怎麼能靠藥物來提升呢?它之所以叫益智,莫非是因為能預測豐歉收成吧?今天聽儋州一位姓黎的讀書人黎子云說,這種預測方法很準確,因此記錄下來,給有興趣的人參考。《補註本草》

2. 記食芋

岷山之下,凶年以蹲鴟為糧。不復疫癘,知此物之宜人也。《本草》謂芋土芝,云益氣充飢。惠州富此物,人食者不免瘴。吳遠遊曰,此非芋之罪也。芋當去皮,濕紙包煨之,火過熟,乃熱啖之,則松而膩,能益氣充飢。今惠州人,皆和皮水煮,冷啖,堅頑少味,其瘴固宜。丙子除夜前二日,夜飢甚,遠遊煨芋兩枚見啖。美甚,乃為書此帖。

白話文:

岷山地區曾經發生過饑荒,人們以芋頭充飢,也沒有發生瘟疫,可見芋頭適合人體食用。《本草綱目》記載芋頭是「土芝」,能益氣充飢。惠州盛產芋頭,但當地人食用後卻容易染上瘴氣。吳遠遊說,這並非芋頭的過錯。芋頭應該去皮,用濕紙包起來煨熟,火候要恰當,趁熱食用,這樣口感鬆軟香膩,才能益氣充飢。現在惠州人,都是連皮一起水煮,等冷了再吃,芋頭又硬又沒什麼味道,所以容易染上瘴氣。丙子年的除夕前兩天晚上,我非常飢餓,於是煨了兩個芋頭吃。味道非常好,因此寫下這篇文章記錄此事。

3. 記王屋山異草

王屋山有異草,制百毒。能於鬼手奪命,故山中人謂此草墓頭回蹇葆光托吳遠遊寄來。吾聞兵無刃,蟲無毒,皆不可任,若阿羅漢永斷三毒,此藥遂無所施耶。

白話文:

王屋山上有一種奇特的草藥,可以解百毒。它甚至能從鬼手中奪回性命,所以山裡的人都稱它為「墓頭回」。蹇葆光托吳遠遊寄來給我。我聽說,沒有刀刃的兵器,沒有毒性的蟲子,都不可依靠;如果像阿羅漢一樣徹底斷絕貪、嗔、癡三毒,那麼這種藥物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4. 記元修菜

蜀中有菜,如豌豆而小,食之甚善,耕而覆之,能肥瘠地。性甚熱,食之使人呀呷,若以少酒曬而蒸之,則甚益人,而不為害。眉山巢谷元修,始以其子來黃州。江淮間如識之,此菜名巢菜,黃州人謂之元修菜。

白話文:

四川有一種蔬菜,長得像豌豆卻很小,味道很好吃,種植後將莖葉覆蓋土壤,還能讓土地肥沃。它的性味非常溫熱,吃多了會讓人嘴巴發麻,如果用少量酒拌勻曬乾後再蒸熟,就能大大增強它的益處,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眉山巢谷的元修,最早將這種蔬菜的種子帶到黃州。長江淮河一帶的人們都認識它,這種菜被稱為巢菜,黃州人則稱它為元修菜。

5. 記蒼朮

黃州山中,蒼朮至多。就野入買之,一斤數錢耳。此長生藥也。人以其易得,不復貴重,至以熏蚊子。此亦可以太息。舒州白朮,莖葉亦皆相似,特花紫耳,然至難得,三百一兩。其效止於和胃氣,去遊風,非神仙上藥也。

白話文:

黃州山區,蒼朮非常多。直接去野外買,一斤才幾文錢而已。這可是長生不老的藥材啊!人們因為它容易取得,就不再重視它,甚至拿它來熏蚊子。這真是讓人惋惜。舒州的白朮,莖葉都長得很像,只是花是紫色的,然而卻非常難得,三百文錢才一兩。它的功效僅止於和胃氣,去除遊走性的風邪,並非上等的仙藥。

6. 記流水止水

孫思邈《千金方》,人參湯須用流水,用止水即不驗。人多疑流水止水無別。予嘗見丞相荊公喜放生,每日就市買活魚,縱之江中,莫不洋然。惟鰍䱉入江水輒死,乃知鰍䱉但可居止水。則流水與止水果不同,不可不信。又鯽魚生流水中則背鱗白,生止水中則背鱗黑,而味惡,此亦一驗也。

白話文:

記流水止水

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提到,人參湯要用流動的水,用靜止的水就沒有效果。很多人懷疑流動的水和靜止的水到底有什麼不同。我曾經見過丞相荊公很喜歡放生,每天都到市場上買活魚,然後放生到江裡,場面非常熱鬧。但是只有泥鰍和黃鱔放進江水後就死了,這就說明泥鰍和黃鱔只能生活在靜止的水中。由此可見,流動的水和靜止的水確實有區別,這一點不能不信。此外,鯽魚生活在流動的水中,背部的鱗片是白色的;生活在靜止的水中,背部的鱗片就變成黑色的,而且味道很差,這也是一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