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六 (3)
卷第六 (3)
1. 書養生論後
東坡居士,桑榆之末景。憂患之餘生,而後學道。雖為達者所笑,然猶賢乎已也。以《嵇叔夜養生論》,頗中予病,故手寫數本,其一以贈羅浮鄭師。
白話文:
蘇東坡居士,到了人生暮年的時候,在飽嚐憂患之後才開始學習養生之道。雖然被有道之士嘲笑,但總比沒有做的好。蘇東坡認為《嵇叔夜養生論》很符合他的病情,所以手寫了幾本,其中一本送給了羅浮山的鄭老師。
2. 養生偈
閒邪存誠,煉氣養精。一存一明,一煉一清。清明乃極,丹元乃生。坎離乃交,梨棗乃成。中夜危坐,服此四藥。一藥一至,則極則處。幾費千息,閒之廓然,存之卓然,養之郁然,煉之赫然,守之以一。成之以久,功在一日。何遲之有?(易曰閒邪存其誠,詳味此字,知邪中有誠,無非邪者,閒亦邪也。至於無所閒,乃見其誠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白話文:
排除一切邪念或邪情,修心養性,精氣神三者皆充實。確實做到誠正後,靈明自然清晰;靈明清晰則精氣充沛;精氣充沛到極致,精神自然飽滿;精神飽滿就產生丹藥。丹藥是人體內在充滿精力的一種稱為丹元之物,就好像陰陽交會,孕育出一個嬰兒一樣。
在午夜時分端坐在那裡,吃這四味藥。每服一味藥,則道就修到了極致。但是費了千息,閒邪消除之理卻無所不在,存誠之理卻分明可見,養氣之理卻鬱結不散,修煉之理卻灼然可見,所以都必須時刻保持著這種狀態,日積月累,功力纔能有所增進。為什麼會覺得時間漫長呢?(《易經》上說:排除一切邪念或邪情,修心養性,精氣神三者皆充實。仔細品味這句話,就知道邪念之中也有誠念,邪念之中無非就是人心中容易受到迷惑的東西,以此看來閒邪也和邪念的事。至於無所閒邪之理,就可以看清的是誠念就是幻滅,而幻滅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沒有滅掉)
3. 養生說
吳子野云,芡實蓋溫平耳。本不能大益人,然俗謂水硫黃,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齧而細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頰唇齒,終日囁嚅。而芡無五味,腴而不膩,是以致玉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人華液流通。轉相攝注,積其力,雖過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澹食而徐飽者,當有大益。
吾在黃岡中,見牧羊者,必驅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細嚼,則肥而無疾。羊猶爾,況人乎?(食芡法)
白話文:
吳子野說,芡實其實性質溫和平緩。本身不能大大有益於人們,那麼為什麼俗語說它是水裡的人參呢?人們在吃芡實的時候,一定會一口口慢慢地咀嚼,沒有人是一口就吞掉,直接吞嚥的。舌頭、臉頰、嘴脣、牙齒,整天不斷地咀嚼。而芡實本身沒有什麼味道,吃起來柔軟可口而不膩滯,因此能滋潤咽喉。所以吃芡實的人,可以讓人體內的津液疏通流暢。相互促進、交替滋潤,積累起來的力量,就算超過乳石也是有可能的。由此可以知道,能夠淡泊飲食、慢慢吃飽的人,一定會得到很大的好處。
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渺綿滉漭,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十五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下丹田,此一溉於湯,決非度世之術。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生門》中,調氣第五篇。
白話文:
養生的方法以胎息為根本,這是一句眾所公認的古訓,無庸置疑。然而,以氣息若不閉合,任憑其出入,則氣息渺茫廣闊,沒有顯著的近期效果,要等到氣息自然而然地安定下來,恐怕很難。若將氣息閉合,留住不散,不過三、五口氣的時間,然後氣息奔騰而出,雖然有微弱的暖氣滋養下丹田,這就好比把水澆在滾燙的湯裡,決非終生養生的方法。近年來,我深入思考,好像有所領悟。這源於我翻閱《孫真人養生門》時,看到調氣第五篇。
反覆尋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僵臥,瞑目閉氣於胸膈間,以鴻毛著鼻,止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
白話文:
我反覆探索,很可能是這樣。大致上是說:養生之道,應該在密室中,關著門安置好牀鋪,把牀鋪和蓆子弄暖,枕頭要高出二寸半。端正身體躺好,閉上眼睛,讓呼吸停留在胸部和橫膈膜之間,用鴻毛放在鼻子上,讓鴻毛不動。經過三百次呼吸,耳朵聽不到任何聲音,眼睛看不見任何東西,心裡沒有任何想法。那麼,寒冷和炎熱就侵犯不了你,蜂螫和蟲咬也傷害不了你。壽命可以達到三百六十歲,這已經接近真人了。這一段是養生之道的重要關鍵。我先靜下心來,仔細留意,逐字逐句地研究。
看既云閉氣於胸膈,恐是不閉鼻中氣。只以意堅守此氣於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動不動,氤氳縹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中氣。自在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臥而為之。仍須直以鴻毛黏著鼻端,以意守氣於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
白話文:
他說要閉氣在胸中,恐怕這不是閉住鼻中的空氣。只要用注意力堅定地把這股氣保持在胸膈中,讓入息和出息似動非動,像蒸汽爐蓋子上的煙、熱水壺嘴中的氣那樣,自然出入,沒有吸入和呼出的動作,那麼鴻毛就可以不動了。如果心裏不起念頭,即使超過三百次呼吸也可以。還需要完全按照這個訣竅,平躺着去做。還要仍然用鴻毛粘在鼻尖上,用心在胸中守住氣。當想要吸氣時,不可避免地會輕微吸氣。
及其呼時,雖不得呼,但任其氤氳縹緲,微微自出,盡氣乎則又微吸,如此出入元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覺其微動,則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動為度,雖云制勒,然終不閉。至數百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守充盛。血脈通流,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兄悟此元意,甚以為奇。
白話文:
當我呼氣時,即使不得隨之而呼,但任其自然微妙,微弱地吐出,等到吸氣吐盡之後,就微微吸入,這樣出入元氣不斷,而鴻毛自身不動,動也極其微弱,覺察到其微弱的動靜,就再加註意加以制約束束。以不動為標準,雖然說制約約束,然而終究不閉塞。等到數百息間,呼出的少了,不呼出的多了,那麼內守就充盛了。血脈通暢流通,上下相互輸導,而生理就具備了。兄長參悟到這個元氣之道理,認為非常奇妙。
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候疾平天涼,稍稍置力。續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胎息法)
白話文:
大概是因為夜夜燒香敬佛,神靈啟示了他的內心,於是自己覺悟並得到了證驗。恰巧趕上痔瘡發作,同時又感到很熱,因此還沒有能力去實行,不過也時常小試,覺得這個道理沒有錯。等到病情平復,天氣涼爽了,會投入更多精力。如果繼續見到療效,就會報告給你,不能說我是空想杜撰而輕視它。(胎息法)
《抱朴子》云:古人藏丹砂井中,而飲者猶獲上壽。今但懸望大丹,丹既不可望。又學燒,而藥物火候,皆未必真。縱使燒成,又畏火毒而未能服。何不趁此?且服生丹砂意謂過百日者,力亦不慢。草藥是覆盆子,亦神仙所餌。百日熬煉,草石之氣,亦相乳入。每日五更,以井花水服三丸。
白話文:
《抱朴子》中說:古代人將丹砂藏在井中,飲用它的人都能長壽。現在的人只一味渴望得到大丹,但大丹卻是可望不可及的。就算學著煉丹,藥物的分量和火候也不會準確。縱使煉成了,又害怕火毒而不敢服用。為什麼不趁現在服用呢?經常服用生丹砂一百天,它的功效也不慢。草藥覆盆子,也是神仙的食品。經過一百天的熬煉,草和石的靈氣就會相互融合。每天凌晨五點,用井水送服三粒。
服罷,以意送至下丹田。心火溫養久之,意謂必有絲毫留者。積三百餘服,恐必有刀圭留丹田,致一之道。初若眇昧,久乃有不可量者。況老夫別無見解,直欲以拙守而致神仙。此大可笑,亦可取也。(藏丹砂法)
白話文:
服下丹砂後,用心意將丹砂送到下丹田。以心火溫養很長時間後,認為一定會有些許留下來。積累服用三百多劑後,恐怕一定有刀圭那麼多的丹砂留存在下丹田,從而達到一氣貫通。開始的時候若微不足道,時間久了便會擁有不可估量。況且老夫沒有其他的見解,只想以拙劣的守法而達到神仙境界。這個做法雖然可笑,但也值得取法。(藏丹砂煉養法)
吾雖了了見此理,而資躁褊。害之者眾,恐未便成。子由端靜淳淑,使少加意。當先我得道,爾必卻度我,故書此紙,為異日信。非虛語也,紹聖二年。
白話文:
儘管我深刻地理解這些道理,卻生性浮躁,容易衝動。有很多阻礙,恐怕很難達成。你端莊沉穩,天性純樸,只要稍加留心,一定會先我領悟到,一定會幫助我超脫現狀,因此寫下這封信,作為日後互證的信物。這不是虛妄之語,紹聖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