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六 (3)
卷第六 (3)
1. 書養生論後
東坡居士,桑榆之末景。憂患之餘生,而後學道。雖為達者所笑,然猶賢乎已也。以《嵇叔夜養生論》,頗中予病,故手寫數本,其一以贈羅浮鄭師。
白話文:
蘇軾晚年,人生已近黃昏。經歷過許多憂患後才開始學習道家養生之道。雖然可能被一些成就很高的人嘲笑,但他仍然比以前更好。他非常認同嵇康的《養生論》,覺得很符合自己的狀況,因此親手抄寫了好幾本,其中一本送給了在羅浮山的鄭老師。
2. 養生偈
閒邪存誠,煉氣養精。一存一明,一煉一清。清明乃極,丹元乃生。坎離乃交,梨棗乃成。中夜危坐,服此四藥。一藥一至,則極則處。幾費千息,閒之廓然,存之卓然,養之郁然,煉之赫然,守之以一。成之以久,功在一日。何遲之有?(易曰閒邪存其誠,詳味此字,知邪中有誠,無非邪者,閒亦邪也。至於無所閒,乃見其誠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白話文:
養生偈
遠離邪念,存養真誠,鍛鍊元氣,滋養精氣。專注於此,身心澄明,鍛鍊身心,則清靜無染。清明達到極致,丹田元氣自然產生。陰陽交合,如同梨棗成熟。深夜端坐,服用這四種藥方(指四種修煉方法)。每種方法循序漸進,達到極致,就能到達最佳狀態。經過數千次呼吸的修煉,身心空明,真誠堅定,精神充沛,精氣旺盛,一心守持。持之以恆,功成於一日,何須遲疑?(《易經》說:「遠離邪念,存養真誠。」細細品味這句話,就會明白邪念中也包含著真誠,並非完全沒有真誠;所謂的「閒」,也是一種邪念。只有當毫無雜念時,才能見到真誠的本質,而這個真誠的本質,是虛幻不實,因為虛幻不實,所以它不是虛幻的,也不是不虛幻的。)
3. 養生說
吳子野云,芡實蓋溫平耳。本不能大益人,然俗謂水硫黃,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齧而細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頰唇齒,終日囁嚅。而芡無五味,腴而不膩,是以致玉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人華液流通。轉相攝注,積其力,雖過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澹食而徐飽者,當有大益。
吾在黃岡中,見牧羊者,必驅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細嚼,則肥而無疾。羊猶爾,況人乎?(食芡法)
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渺綿滉漭,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十五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下丹田,此一溉於湯,決非度世之術。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生門》中,調氣第五篇。
反覆尋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僵臥,瞑目閉氣於胸膈間,以鴻毛著鼻,止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
看既云閉氣於胸膈,恐是不閉鼻中氣。只以意堅守此氣於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動不動,氤氳縹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中氣。自在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臥而為之。仍須直以鴻毛黏著鼻端,以意守氣於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
及其呼時,雖不得呼,但任其氤氳縹緲,微微自出,盡氣乎則又微吸,如此出入元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覺其微動,則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動為度,雖云制勒,然終不閉。至數百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守充盛。血脈通流,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兄悟此元意,甚以為奇。
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候疾平天涼,稍稍置力。續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胎息法)
《抱朴子》云:古人藏丹砂井中,而飲者猶獲上壽。今但懸望大丹,丹既不可望。又學燒,而藥物火候,皆未必真。縱使燒成,又畏火毒而未能服。何不趁此?且服生丹砂意謂過百日者,力亦不慢。草藥是覆盆子,亦神仙所餌。百日熬煉,草石之氣,亦相乳入。每日五更,以井花水服三丸。
服罷,以意送至下丹田。心火溫養久之,意謂必有絲毫留者。積三百餘服,恐必有刀圭留丹田,致一之道。初若眇昧,久乃有不可量者。況老夫別無見解,直欲以拙守而致神仙。此大可笑,亦可取也。(藏丹砂法)
吾雖了了見此理,而資躁褊。害之者眾,恐未便成。子由端靜淳淑,使少加意。當先我得道,爾必卻度我,故書此紙,為異日信。非虛語也,紹聖二年。
白話文:
養生說
吳子野說,芡實性溫和。本身並不能大補身體,但民間為什麼稱它為「水硫黃」呢?因為人吃芡實,一定是一粒一粒地細嚼慢嚥,很少有人囫圇吞棗。舌頭、兩頰、嘴唇、牙齒,終日不停地咀嚼。而芡實沒有濃烈的五味,肥美而不油膩,所以能滋養人體津液。使人體津液暢通,相互滋養,積累其功效,即使超過服用乳石的功效也一樣。由此可知,能清淡飲食、慢慢吃飽的人,一定會有很大的益處。
我在黃岡時,看見牧羊人,總把羊群趕到貧瘠的土地上放牧,說那裡的草雖然短,但味道好,羊兒細嚼慢咽,就會長得肥壯健康。羊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例外呢?(芡實食法)
養生的方法,以胎息為本,這本是不可更改的說法,沒有什麼可以爭辯的。但是,如果氣息不閉,任其出入,就會虛弱無力,沒有明顯的效果。等到氣息自然停止,恐怕永遠也等不到那一天。如果閉氣留住,超過三十五個呼吸,氣息就會衝出,雖然能略微溫養下丹田,但這只是像往湯裡澆了一點水,絕對不是長生不老的方法。最近我深入思考,似乎有所領悟。這是因為我閱讀了《孫真人養生門》中的調氣第五篇。
反覆研究,恐怕是這樣的:和調神氣的方法,應該在密室中,關閉門窗,鋪好溫暖的床鋪,枕頭墊高二寸半,身體平躺,閉上眼睛,把氣息閉在胸膈之間,用一根鴻毛放在鼻子上,使其保持不動。經過三百個呼吸,耳朵聽不到聲音,眼睛看不到東西,心裡沒有任何想法,那麼寒暑就無法侵犯,毒蟲也無法傷害。活到三百六十歲,這就接近於真人境界了。這是這段要訣。你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一個字一個字地推敲。
文中說把氣閉在胸膈之間,恐怕不是指閉住鼻中的氣息。只是用意志堅守胸膈間的這股氣,讓呼吸似動非動,像雲霧一般繚繞。如同香爐蓋上的煙,湯瓶嘴上的氣,自然出入,沒有呼吸的感覺,那麼鴻毛就可以保持不動。如果心裡不起念頭,即使超過三百個呼吸也沒有問題。仍然要按照這個要訣去做,躺著做。仍然要用鴻毛粘在鼻尖上,用意志守住胸中的氣,想吸氣時,不妨稍微吸一點。
等到呼氣時,雖然不能呼氣,但任其像雲霧一般繚繞,微微地自然呼出,氣息盡了又稍微吸一點,這樣出入不斷,而鴻毛卻不動,動也極微,感覺它微動,就更用心控制它。以不動為標準,雖然說控制,但始終不閉塞。到幾百個呼吸時,呼出的少,不呼出的多,則內部充盈飽滿。血液暢通,上下相互灌輸,生理機能就完善了。兄長明白了這其中的奧妙,一定會覺得很奇妙。
恐怕是夜夜焚香,上天啟發了我的心,使我自行領悟,自行驗證,恰逢痔瘡和發熱很嚴重,暫時無法實踐,也時時小試一下,覺得它的道理不錯。等病好了天氣涼了,再稍微努力一下。如果見效,一定告訴你,不能說是我憑空杜撰而輕視它。(胎息法)
《抱朴子》說:古代人把丹砂藏在井裡,飲用井水的人都能長壽。現在只盼望煉成大丹,但丹藥又難以煉成,又學習燒丹,而藥物火候,都未必真實。即使燒成了,又害怕火毒而不敢服用。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方法呢?服用生的丹砂,意指一百多天,效果也不慢。草藥用覆盆子,也是神仙吃的藥物。一百天熬煉,草木石頭的氣息,也會相互融合。每天五更,用井花水服用三丸。
服下後,用意志送至下丹田。心火溫養很久,意指一定會有少量殘留。累積服用三百多丸,恐怕一定會有藥物殘留在丹田,達到一種境界。起初可能微不足道,時間長了就會不可估量。況且我別無他法,只想用笨方法達到成仙的目的。這雖然可笑,但也是值得一試的。(藏丹砂法)
我雖然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性情急躁,阻礙我的因素很多,恐怕還不能成功。你性情平和溫順,只要稍微用心,一定會先我得道,你一定會反過來度化我,所以我寫下這篇文章,作為將來的憑證。這不是虛言,紹聖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