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三 (2)
卷第三 (2)
1. 解傷寒小柴胡湯
柴胡(二兩),黃芩,人參,甘草(炙),生薑(各三分),半夏(湯洗一兩半),大棗(十二枚破)
上銼如麻豆大,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再煎取九合,溫服三合,日三服,此古法也。今可作粗散,每服三錢,棗三枚,姜五片,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氣實疾勢盛者,加至四五錢不妨,並去滓。此《張仲景方》。予以今秤量,改其分劑。孫兆更名黃龍湯,近歲此藥大行。
患傷寒,不問陰陽表裡,皆令服之。此甚誤也。此藥,《傷寒論》雖主數十證,大要其間有五證最的當,服之必愈。一者身熱,心中逆或嘔吐者可服,傷寒此證最多,正當服小柴胡湯。若因渴飲水而嘔者不可服,身體不溫熱者不可服。仍當識此;二者寒者,寒熱往來者可服;三者發潮熱可服;四者心煩脅下滿,或渴或不渴,皆可服;五者傷寒已瘥後,更發熱者可服。此五證。
但有一證,更勿疑便可服,服之必瘥。若有三兩證以上,更的當也。其餘證候,須仔細詳方論及脈候,相當方可用,不可一概輕用。世人但知小柴胡治傷寒,不問何證便服之。不徒無效,兼有所害,緣此藥差寒故也。唯此五證,的不蹉跌,決效無疑。此傷寒中最要藥也。家家有本,但恐用之不審詳。
今備論於此,使人瞭然易曉。本方更有加減法,雖不在此五證內,用之亦屬效。今亦載於此,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一兩,栝蔞根一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分,此一證最有驗,常時腹痛亦療;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一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黃芩,加茯苓一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分,溫覆微汗愈;若咳,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兩,乾薑半兩。元祐二年時行,無少長皆咳,服此皆愈。
常時止壅痰實,只依本方,食後臥時服甚妙。赤白痢尤效,痢藥中無如此妙。蓋痢多因伏暑,此藥極解暑毒。凡傷暑之人,審是暑暍。不問是何候狀,連進數服即解。
白話文:
解傷寒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的組成:柴胡兩錢,黃芩、人參、炙甘草各三分,生薑三分,湯洗過的半夏一兩半,破開的大棗十二枚。
古法製作: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加水三升,煎至一升半,濾去藥渣,再煎至九合(約180ml),溫服三合(約60ml),一日三次。現代做法:可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配大棗三枚,生薑五片,水一盞半(約150ml),煎至八分滿,溫服。若病情嚴重,可將藥量增加至四五錢,但需濾去藥渣。這是張仲景的方劑,我已根據現代的重量單位做了調整。孫兆將其改名為黃龍湯,近年來此藥廣泛使用。
誤用小柴胡湯:很多人患傷寒,不論陰陽表裡,都服用小柴胡湯,這是錯誤的。雖然《傷寒論》中記載小柴胡湯可治療數十種病症,但最有效的五種情況如下:一、身熱,心煩或嘔吐,這是傷寒中最常見的症狀,服用小柴胡湯最有效。但若因口渴大量飲水而嘔吐,或身體不發熱則不可服用。二、寒熱往來。三、發潮熱。四、心煩,脅肋部脹滿,或渴或不渴。五、傷寒痊癒後再次發熱。只要出現其中一種情況,即可服用,療效確切;若同時出現兩種以上,效果更佳。其他情況,需仔細參考《傷寒論》以及脈象判斷,才能決定是否使用,不可一概而論。很多人只知道小柴胡湯能治療傷寒,不分情況亂服,不僅無效,反而有害,因為此藥性偏寒。只有以上五種情況,才能保證療效。小柴胡湯是治療傷寒最重要的藥物之一,家家戶戶都應備有,但務必謹慎使用。
我將其詳細說明,使人容易理解。小柴胡湯還有加減法,即使不在以上五種情況內,也能有效:一、胸中煩悶但不嘔吐,去掉半夏,人參加至一兩,再加栝蔞根一兩;二、腹痛,去掉黃芩,加芍藥三分,此法對腹痛療效最佳,平時腹痛也可服用;三、脅肋部痞硬,去掉大棗,加牡蠣一兩;四、心悸,小便不利,去掉黃芩,加茯苓一兩;五、不渴,體表微熱,去掉人參,加桂枝三分,溫覆取微汗,即可痊癒;六、咳嗽,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兩,乾薑半兩。元祐二年流行性感冒,大人小孩都咳嗽,服用此方皆痊癒。
平時治療痰濕壅塞,可按原方服用,飯後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治療赤白痢疾效果尤其顯著,痢疾藥物中沒有比它更好的。因為痢疾多由暑熱引起,此藥能很好地解暑毒。凡是中暑的人,不論症狀如何,連續服用幾劑就能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