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沈括

《蘇沈良方》~ 卷第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8)

1. 論赭魁

《本草》所謂赭魁,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檳榔,有赤汁如赭。南人以染皮製靴,閩嶺人謂之餘糧。《本草禹餘糧注》中所引,乃此物也。

白話文:

《本草》中所謂的赭魁,都沒有詳細的檢索。現在赭魁在中國南部地區極為多見,外表黑色,肌肉赤紅,像何首烏。切開它,內部赤白相間的紋理像檳榔,有赤紅色的汁液像赭石。南方人用它染皮革做靴子,閩嶺地區的人把它稱為餘糧。《本草禹餘糧注》中所引用的,就是這種東西。

2. 論龍芮

石龍芮,今有兩種。水生者葉光而末圓,地生者其葉毛而末銳。入藥用水生者,陸生者亦謂之天灸。取少葉揉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燒,是也。

白話文:

石龍芮現有兩種。生長在水中的,葉子光亮,末端圓形;生長在陸地上的,葉子有絨毛,末端尖銳。入藥使用的是生長在水中的石龍芮,而生長在陸地上的石龍芮則被稱為「天灸」。取少量葉子揉搓在手臂上,一夜之間就會形成像火燒一樣的大水泡,這就是石龍芮的功效。

3. 論麻子

麻子,海東來者最大如蓮實。出柘蘿島,其次上郡北地所出。大如大豆,亦善,其餘皆下材。用時去殼,其法取麻子帛包,沸湯中浸,候湯冷,乃取懸井中,勿令著水。明日日中曝乾,就新瓦上,輕挼,其殼悉解,簸揚取肉,粒粒皆完。

白話文:

麻子,產自海東的麻子最大,像蓮子一般大小。產於柘蘿島的麻子次之,上郡、北地的麻子也還可以,但只能長到黃豆大小。其他地方產的麻子都是次品。

使用時要先去掉麻子的殼,具體方法是:

  1. 把麻子用帛布包好。

  2. 將帛布包放入沸水中浸泡。

  3. 等到水冷卻後,將帛布包取出,懸掛在井中,注意不要讓它碰到水。

  4. 第二天中午,將帛布包取出,放在日光下曬乾。

  5. 將麻子倒在新瓦上,輕輕搓揉,麻子的殼就會完全脫落。

  6. 用簸箕揚出麻子的肉,此時麻子的肉粒粒完整。

4. 灸二十二種骨蒸法

崔丞相灸勞法,《外臺秘要》、《崔相家傳方》及《王寶臣經驗方》,悉編載,然皆差誤。毗陵郡有石刻最詳。余取諸本參校,成此一書,比古方極為委曲。依此治人,未嘗不驗,往一灸而愈。予在宜城,久病虛羸,用此而愈。

白話文:

崔丞相的艾灸勞法,在《外臺祕要》、《崔相家傳方》和《王寶臣經驗方》中都有記載,但這些記載都有一些錯誤。毗陵郡有一處石刻記載得最為詳細。我把各個版本都拿來比較對照,寫成了這本書,比以前的古方更加詳細。按照這個方法治療病人,沒有不有效的,一灸就治好了。我以前在宜城的時候,長期生病虛弱,就是用這個方法治好的。

5. 唐中書侍郎崔知悌序

夫含靈受氣,稟之於五行。攝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若《歧黃廣記》,《蔚有舊經》。攻灸兼行,顯著斯術。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殜殗,亦稱復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癖氣為根,婦人以血氣為本。無問長少,多染此病。嬰孺之流,傳注更苦。其為狀也,發乾而聳,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小結,多者乃至五六。

白話文:

人類生而受天地之氣,秉受五行之精。養生如果違反了常理,就會招致六種疾病。像《歧黃廣記》、《蔚有舊經》這些醫書,就記載了攻灸並行的治療方法,顯著地體現了這種醫術。骨蒸病,又名傳屍、殜殗、復連、無辜。男子以癖氣為根源,女子以血氣為根本。不論年齡長幼,很多人都會染上這種病。嬰孺之間,傳染尤為嚴重。這種病的症狀是頭髮乾枯豎起,或聚或散,有的肚子裡有硬塊,有的腦後兩側有小結,多的甚至有五六個。

或夜臥盜汗,夢與鬼交。雖目視分明,而四肢無力,且上氣食少,漸就沉羸。縱延日時,終於𣩄盡。余昔忝洛州司馬,嘗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至於貍骨獺肝,徒聞曩說,金牙銅鼻,罕見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療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或患狀既廣。

灸活者不可具述,略陳梗概。又恐傳受訛謬,以誤將來。今故具圖形狀,庶令覽者易悉,使所在流布。頗用家藏,未暇外請名醫,傍求上藥,還魂返魄,何難之有?遇斯疾可不務乎。

白話文:

灸活法的方法不能全說,簡單列出梗概。又害怕傳授的過程中出現謬誤,因此誤導後人。現在把圖形畫出來,希望讓看的人容易瞭解,推廣流傳到各地。這主要是我家傳下來,沒有抽出時間向外面去尋找有名望的醫生,去他們那裡請好藥,能使人還魂返魄,其實它並不難。遇到這種疾病,應該努力用灸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