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卷第一 (7)
卷第一 (7)
1. 論稷米
稷,乃今之穄也。齊晉之人,謂稷皆曰祭,是其土音,無他義也。《本草注》云,又名糜子。糜子乃黍屬。詩云:維秬維秠。維糜維芑,秬秠糜芑皆黍屬。以色為別,丹黍謂之糜,糜音門。今河西人用糜字,(音縻)。
白話文:
稷,就是現在的黍。齊國和晉國的人,都把黍叫做祭,這是他們的方言,沒有其他的意思。《本草注》說,黍也叫糜子。糜子是黍的一種。《詩經》裡說:「有秬有秠,有糜有芑。」秬、秠、糜、芑都是黍的一種,只是顏色不同,紅色的黍叫做糜,糜的讀音是mén。現在河西地區的人用糜字,讀音是mí。
2. 論苦躭
苦躭,即本草酸漿也。《新集本草》,又重出苦躭一條: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白話文:
苦躭就是本草書中所說的酸漿。《新修本草》中,又另外記載了苦躭一種:在河西的番邦地區,酸漿的植株高度可以達到一丈。
3. 論蘇合香
今之蘇合香,如堅木赤色。又有蘇合油,如𥻿膠,今多用之為蘇合香。按《劉夢得傳信方》,用蘇合香多薄葉,子如金色,按之則少,放之則起,良久不定,如蟲動,氣烈者佳也。如此則全非今所用者,更當精考之。
白話文:
現在市面上流通的蘇合香,顏色像堅硬的紅木。也有一種蘇合油,像樹脂膠一樣,現在多用它來冒充蘇合香。根據《劉夢得傳信方》記載,好的蘇合香葉片較薄,種子呈金黃色,按壓下去會略微凹陷,放開後又會慢慢隆起,很久才會恢復原狀,像蟲子在動一樣,氣味濃烈者為上品。以此看來,現在使用的蘇合香與古方記載的完全不同,應該仔細考究一番。
4. 論薰陸香
薰陸,即乳香也,本名薰陸。以其滴下如乳頭者,謂之乳頭香。熔塌在地上者,謂之塌香。如蠟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白話文:
薰陸香,就是乳香。它原本就叫做薰陸香。因為它滴下來像乳頭一樣,所以又叫乳頭香;熔化塌在地上凝固的,就叫做塌香。就像蠟茶一樣有滴下來的白色乳狀物,怎麼可能它們是不同的東西呢?
5. 論山豆根
山豆根極苦。《本草》言味甘者,大誤也。
白話文:
山豆根非常苦。《本草綱目》說它味道甘甜,那是大錯特錯了。
6. 論青蒿
蒿之類至多,如青蒿一類。自有兩種,有黃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謂之青蒿,亦恐有別也。陝西綏銀之間,有青蒿叢,或間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檜之色。至深秋,余蒿並黃,此蒿尤青,氣頗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為勝。
白話文:
蒿有很多種,像青蒿這一類。青蒿本身就有兩種,一種是黃色的,一種是青色的。《本草綱目》稱之為青蒿,但可能也包含其他種類。陝西綏德、銀川之間,有青蒿叢生的地方,偶爾會夾雜著一兩株顏色迥異的青色蒿草,當地人稱它為香蒿。它的莖葉和普通的蒿草完全一樣,只是普通蒿草是綠色的,而這種蒿草顏色青翠,如同松柏一般。到了深秋,其他蒿草都變黃了,只有這種蒿草仍然青翠,而且氣味芬芳。或許古代人所使用的青蒿,就是這種品質最好的。
7. 論文蛤海蛤魁蛤
按文蛤即吳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車螯也。海蛤今不識,其生時,但海岸泥沙中得之。大者如棋子,細者如油麻粒,或黃或赤相雜,蓋非一類。乃諸蛤之房,為海水礲礪光瑩,都非舊質。蛤之屬其類至多,房之堅久瑩潔者皆可用。不必指一物,故通謂之海蛤耳。
白話文:
本文討論文蛤、魁蛤和海蛤。文蛤就是吳地人吃的花蛤。魁蛤就是車螯。至於海蛤,現在已經不太清楚是什麼了,只知道它生長在海岸的泥沙中。大的像棋子,小的像油麻子,顏色有黃色和紅色混雜在一起,種類可能不止一種。它們其實是各種蛤蜊的貝殼,經過海水長期沖刷磨礪變得光滑亮潔,已經不是原本的樣子了。蛤蜊的種類很多,只要貝殼堅硬、歷久常新、光潔明亮的都可以使用。不必拘泥於某一種特定的蛤蜊,所以泛稱為海蛤。
8. 論漏蘆
今方家所用漏蘆,乃飛廉也。飛廉一名漏蘆,苗似苦芙,根似牛蒡,綿頭者是也,採時用根。今閩中所用漏蘆,莖如油麻,高六七寸。秋深枯黑如漆,時用苗。《本草》自有一條,正謂之漏蘆。
白話文:
現在醫家所用的漏蘆,其實就是飛廉。飛廉又叫做漏蘆,它的莖葉像苦蕒菜,根像牛蒡,根部頂端有綿毛狀的才是,使用時採其根。現在福建地區所用的漏蘆,莖像油麻,高六七寸,秋天枯萎後顏色像漆一樣黑,此時使用的是它的莖。《本草綱目》裡單獨記載的一種漏蘆,才是真正的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