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九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13)

1. 導法(導水,諸以外治內法)

)又用發汗。(衛生寶鑑。治陰毒傷寒。手陽丹。用憨蔥。陳蜂窩。手心內握定。用手帕緊扎定。須臾汗出。以綿被覆蓋。又串雅內編。拿瘧。黃丹五錢。明礬三錢。胡椒一錢五分。麝香半錢。為末。臨發時。對日坐定。將好米醋調藥末。男左女右付手心。外將絹帛緊扎。待藥力熱方行。

出汗為度。如無日。腳下用火。)又有宣積握丸。(本事方續集。宣積。手心握藥便通。巴豆。乾薑。韭子。良薑。硫黃。甘遂。檳榔。各等分。上為末。研飯為丸如桐子大。(桐子字。原作圈子。今從三法六門。)用時使椒湯洗手了。麻油塗手掌口。握藥一粒。移時便瀉止。

即以冷水洗手。又醫學綱目。引田氏。握宣丸。治小兒便難燥結。或服澀藥腹脹悶亂。命在須臾。可用此丸。不移時大小便自利。於上方。去乾薑。韭子。加附子。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又三法六門。握宣丸。於上方。加肉桂。附子。凡九味。用法並與上方同。)塗足心。

能引上病而下之。故治口瘡。(閻孝忠方。大天南星。細末。醋調塗。又聖濟。附子。生為末。薑汁和勻攤。又治下冷口瘡。神聖膏。吳茱萸末。酸醋調。熬成膏。後入地龍末攪勻。每臨臥。用蔥椒湯洗足。拭乾用藥。遍塗兩腳心。)治赤眼。(寇平全幼心鑑。小兒赤眼。黃連末。

水調貼足心。)治鼻衄。(本草。引簡要濟眾。蒜一枚。研泥。攤一餅子如錢大。厚一豆許。左鼻血出。貼左腳心。右鼻貼右腳。如兩鼻即貼兩腳下。)治虛火。(丹溪心法。虛火。附子末。塞湧泉。在石室秘錄云。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

用寒涼之藥。入口稍快。少頃又甚。又用寒涼。腹瀉肚痛。而上熱益熾。欲用熱藥涼飲。而病人不信。不肯輕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少頃火氣衰。又少頃而熱止退。)又能使藥氣上達。故治陰毒。(聖惠。治陰毒作寒。

用吳茱萸。酒勻。蒸熨腳心。又石室秘錄云。如人病厥逆之證。用吳茱萸一兩。為末。以面半兩。用水調成。厚糊一般。以布如鍾大。攤成膏。紙厚半分。貼在湧泉穴內。則手足不逆矣。)治中風。(本事方續集。治中風手腳不遂。穿山甲二兩。川烏頭二兩。紅海蛤一兩。為末。

每服半兩。用生蔥汁調成膏。厚作餅子。徑寸半闊。左患貼左腳。右患貼右腳。貼在足心。用舊絹片緊扎定。於密房中無風處。椅子上坐。用湯一盆。將有藥腳。浸於湯中。若汗出。即急去了藥。出汗遍身。麻木即輕減。漸至無事。妙不可言。此方。三因。名趁風膏。)治痢。

(千金。治小兒冷痢。搗蒜。傅兩足下。)治霍亂。(瑣碎錄。霍亂吐瀉轉筋。以大蒜。研。炒熱。傅腳心。)治妳脾。(幼幼新書。引董氏家傳。治小兒妳脾。紫河車。寒食麵。水調塗。縛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又有蹈藥利水。(聖惠。治水氣坐臥不得。面身體悉浮腫方。

白話文:

導法(導水,諸以外治內法)

發汗:

  • 另一個方法是利用發汗。有一種治療陰毒傷寒的方法,取用帶根的蔥、陳年蜂窩,將它們握在手心,用手帕緊緊包紮。不久就會出汗,然後用棉被覆蓋。
  • 還有一種治療瘧疾的方法,將黃丹、明礬、胡椒、麝香磨成粉末,在發作前,面對太陽坐好,用米醋調和藥粉,男子敷在左手心,女子敷在右手心,然後用絲絹緊緊包紮。等藥力發熱後再行走,以出汗為標準。如果沒有太陽,可以在腳下用火取暖。

宣積握丸:

  • 有一種叫做宣積握丸的藥方,將巴豆、乾薑、韭菜子、良薑、硫磺、甘遂、檳榔等分磨成粉末,用米飯揉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使用時先用花椒水洗手,然後在手掌塗上麻油,握住藥丸一粒,過一會就會腹瀉,瀉後立即用冷水洗手。
  • 另外有一種宣積丸,可以治療小兒便秘腹脹。如果服用澀藥導致腹脹悶亂,情況危急,可以使用這種藥丸。不久大小便就會順暢。這個藥方是在原方基礎上去除乾薑和韭菜子,加入附子,用粟米飯揉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 還有一種宣積丸,在原方基礎上加入肉桂和附子,總共九味藥。用法和之前相同。

塗足心:

  • 將藥塗在腳心可以引導上部的病向下走,所以可以治療口瘡。有一種方法是用大天南星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塗抹。另一種方法是用生附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勻敷上。還有一種治療下焦寒冷引起的口瘡的方法,是用吳茱萸磨成粉末,用酸醋調和熬成膏,再加入地龍末攪勻。每次睡前用蔥椒水洗腳,擦乾後塗上藥膏在兩個腳心。
  • 治療紅眼病,可以用黃連末用水調和貼在腳心。
  • 治療鼻出血,將蒜搗成泥,攤成銅錢大小,厚度如豆的餅狀。左邊鼻出血貼在左腳心,右邊鼻出血貼在右腳心,兩邊鼻出血則兩腳都貼。
  • 治療虛火,可以用附子末塞在湧泉穴。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引導治療的方法,病在下部就引導向上,病在上部就引導向下。例如,虛火在咽喉口齒間沸騰,用寒涼藥物入口雖然暫時有效,但很快又加重。如果再次使用寒涼藥,又會導致腹瀉腹痛,而上部熱氣更加旺盛。想用熱藥但患者不信任。這時候可以採用外治法,用附子磨成粉,用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不久火氣就會衰退,熱氣也會消退。
  • 還能使藥氣向上傳達,所以可以用來治療陰毒。有一種方法是用吳茱萸用酒調勻,蒸熱後熨燙腳心。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吳茱萸磨成粉末,加入麵粉用水調成厚糊,攤在布上,貼在湧泉穴內,可以使手足不再冰冷。
  • 治療中風,手腳不靈活,可以用穿山甲、川烏頭、紅海蛤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用生蔥汁調成膏,做成餅狀,左邊患病貼在左腳心,右邊患病貼在右腳心。然後用舊絹包紮固定。在密閉無風的房間椅子上坐著,用一盆熱水泡有藥的腳。如果出汗就立即取下藥,直到全身出汗,麻木就會減輕,逐漸恢復正常。
  • 治療痢疾,可以搗蒜敷在兩腳下。
  • 治療霍亂,吐瀉轉筋,可以用大蒜研磨炒熱後敷在腳心。
  • 治療小兒脾虛,可以用紫河車、寒食麵用水調和塗抹,然後綁住,過一段時間,病邪就會從大便排出。
  • 還有一種方法是通過踩藥來利水。對於水腫導致無法坐臥、全身浮腫的人,可以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