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治通義》~ 卷九 (12)
卷九 (12)
1. 導法(導水,諸以外治內法)
熨其臍,經行而病愈。一婦人患血痞,張小泉用通利行氣之藥,為餅貼臍,半日氣泄而散。 又《串雅外編》:黃疸取水,大鯽魚一個,搗爛,加麝香三分,成餅貼臍上,用荷葉二三層貼餅上,用布縛。 又用溫補寒虛。(《幼幼新書》引莊氏家傳:小兒腹痛,生薑汁調面,塗紙貼臍。)
又《楊氏家藏方》:貼臍散,治元藏氣虛、浮陽上攻、口舌生瘡。吳茱萸、乾薑、木鱉子為末,半錢,冷水調,以紙靨貼臍上。 又《瑞竹堂方》:治元氣虛冷,臍腹冷痛,有代灸膏、封臍艾二方。 又《萬病回春·補益門》有彭祖小接命薰臍秘方,其說甚審,並宜檢。 又《串雅內編》:斷痢。
用面燒餅半個作一竅,納木鱉仁研泥內,乘熱覆在病人臍上,一時再換。 又有《寧和堂暖臍膏》,治瀉痢。 又《外編》有綠豆等四味方。 又用收虛汗。(《本草綱目》引《集靈方》:自汗、盜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又《楊起簡便方》:小兒夜啼,五倍子末,津調,)
填於臍內,豈亦取於收斂心神歟? 又用出疳蟲。(《顱囟經》:治孩兒疳痢,辨蟲顏色定吉凶。硃砂丸,用硃砂、阿魏、蝙蝠血、蟾酥為末,口脂調,綠豆大,填臍中,看蟲出來。) 又用截瘧。(《串雅外編》:胡椒、雄黃等末,飯丸桐子大,硃砂為衣,將一丸放臍中。) 塗臍下。
用通溲便。(《外臺》引《古今錄驗》:療熱結小便不通,滑石屑水和,塗少腹及繞陰際。 又《本草》引《楊氏產乳》:療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車前汁和,塗臍四畔方四寸,熱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 《幼幼新書》引《雞峰方》:治小便不通,大蒜研爛,攤紙上,臍下帖之。 又引《嬰孺》:
治未滿十日不小便,蒲黃水和,封橫骨上。 又《醫說》引《類編》載:熊彥誠前後不通五日,腹脹如鼓,一大螺,以鹽半匕和殼生搗碎,置病者臍下一寸三分,用寬帛緊繫之。曾未安席,砉然暴下。 又用發陰毒。(《衛生寶鑑》:陰毒傷寒、玉襻肚,用川烏、細辛等八味為末,)
醋糊調,塗臍下,綿衣覆之。 又《神效名方》:治陰毒傷寒,用芥末新水調膏藥,貼臍上,汗出為效。 此與上方頗相似,仍附之。 塗五心。用醒心神。(《幼幼新書》引葛氏:治小兒中人忤,用桂心煮滓。《千金》:治少小客忤,用灶中黃土、蚯蚓屎,俱塗五心。又《本草》引《鬥門方》:)
治小兒未滿月,驚著似中風欲死者,用硃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上。 又用清上熱。(《證治要訣》云:有內熱,熱刑于上焦,以致咽疼,宜用黃檗、黃連、大黃研末,水調,在心與患處。此出於桑氏方書。) 塗手心。用緩筋急。(《聖惠方》:治中風口喎,巴豆七枚,去皮爛研,)
喎左塗右手心,喎右塗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盞安向手心,須臾即便正,洗去藥,並頻抽掣中指。 又《魏氏家藏方》:萆麻二粒,去殼細研,入生面少許,用水調拌,稀稠得所云云,餘與《聖惠》同。 又《聖濟》有追風丸,其法相類,宜參。 又用催生。(《本草》日華子曰:催生,蓖麻塗掌。)
白話文:
導法(導水,以及其他外治內病的方法)
敷臍:
- 用熱敷肚臍的方法可以治療月經期間的疾病。
- 一位婦人患有血痞,張小泉用通利氣血的藥材做成藥餅貼在肚臍上,半天後氣機順暢,痞塊就消散了。
- 治療黃疸病,可以將一條大鯽魚搗爛,加入少許麝香,做成藥餅貼在肚臍上,再用幾層荷葉蓋在藥餅上,最後用布綁好。
- 對於虛寒體質,可以用溫補的方法,例如用生薑汁調麵糊塗在紙上,貼在肚臍上,可以治療小兒腹痛。
- 有個藥方,用吳茱萸、乾薑、木鱉子磨成粉,用冷水調勻,做成藥餅貼在肚臍上,可以治療因元氣虛弱,陽氣上浮導致口舌生瘡的症狀。
- 也有個藥方,用艾絨製成藥膏敷在肚臍上,可以治療元氣虛寒、肚臍腹部冷痛。
- 還有彭祖的祕方,用藥薰臍,有助於延年益壽。
- 治療痢疾,可以將半個燒餅挖個洞,填入搗爛的木鱉仁,趁熱蓋在病人的肚臍上,隔一段時間再換新的。
- 有個暖臍膏,可以治療腹瀉。
- 還有個用綠豆等四味藥材製成的藥方,也能治療腹瀉。
- 對於虛汗,可以用五倍子磨成粉,用唾液調和填在肚臍裡,用布固定好,一夜就能止汗。
- 對於小兒夜啼,可以用五倍子磨成粉,用唾液調和填在肚臍裡,可能是利用其收斂心神的作用。
- 治療小兒疳痢,可以將硃砂、阿魏、蝙蝠血、蟾酥磨成粉,用口脂調勻,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填入肚臍,觀察是否有蟲子出來。
- 治療瘧疾,可以用胡椒、雄黃等藥材磨成粉,做成飯丸,外裹硃砂,將一丸藥放入肚臍中。
塗抹肚臍下:
- 用滑石粉加水調勻塗在下腹部和陰部周圍,可以治療因熱結導致的小便不通。
- 用滑石粉加車前草汁調勻,塗在肚臍四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熱了就要更換。冬天可以用水調。
- 用大蒜搗爛塗在紙上,貼在肚臍下,可以治療小便不通。
- 用蒲黃加水調和,敷在恥骨聯合上方,可以治療未滿十日的小孩不能小便。
- 有一個案例,病人因為大小便不通五天,肚子脹得像鼓,將大螺連殼搗碎,加入少許鹽,敷在肚臍下一寸三分處,用布緊緊綁住,結果很快就排出了大小便。
- 治療陰毒傷寒,可以用川烏、細辛等藥材磨成粉,用醋調成糊狀塗在肚臍下,再用棉衣覆蓋。
- 另一個治療陰毒傷寒的方法,是用芥末加水調成膏藥貼在肚臍上,出汗即有效。這和前面的藥方很相似。
塗抹五心(手心、腳心、心口):
- 可以讓人清醒。例如用桂心煮過的殘渣塗在五心,可以治療小兒被驚嚇。
- 可以用灶心土、蚯蚓糞塗在五心,可以治療小兒被驚嚇。
- 對於未滿月、驚嚇得快要死的小孩,可以用硃砂加新汲水磨成濃汁,塗在五心上。
- 可以清熱,例如用黃檗、黃連、大黃磨成粉,加水調勻,塗在心口和患處,可以治療因內熱導致的咽喉疼痛。
塗抹手心:
- 可以緩解筋脈拘攣,例如治療中風導致的口歪,可以將巴豆搗爛,歪向左邊塗右手心,歪向右邊塗左手心,再用溫水敷在手心,很快就能矯正。之後洗掉藥,並頻繁拉扯中指。
- 也有用萆麻子研磨後加生麵粉調水塗在手心的類似方法。
- 另有一個追風丸,做法類似。
塗抹手掌:
- 可以催生,例如將蓖麻子塗在手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