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治通義》~ 卷九 (9)
卷九 (9)
1. 導法(導水,諸以外治內法)
今不錄。 本草綱目曰:蘄有一妓,病轉脬,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數月垂死。一醫用豬脬吹脹,以翎管安上,插入陰孔,捻脬氣吹入,即大尿而愈。此法載在羅天益衛生寶鑑中,知者頗少,亦機巧妙術也。)其他方術不一,要拯急之妙策也。 又按蔣自了著有通醫外治,一卷。其書分頭面身體諸部,以纂內外諸病外治之法,大抵不過薄貼淋渫等。前款所載數件,及吹喉點眼癰腫傷折之治。 又趙恕軒串雅外編,有藥外門,分針、灸、熏、點、蒸、洗、熨、吸、雜法,九類。其所戢孴,猶未該備。 今仍檢方書,特摘以外治內之法,略列於下: 搐鼻。用泄頭中郁邪。(金匱。治頭中寒濕,內藥鼻中。活人書,擬以瓜蒂散。又外臺,治發黃,有瓜蒂等末,吹鼻出黃水數方。又聖惠,治風頭痛,吹鼻散,用瓜蒂、麝香等五味。曰:先含水滿口,後搐藥末半字,深入鼻中。又頭痛門有數方,宜閱。) 又用開達壅閉,而口噤不能下藥者尤便。(聖惠,治小兒天瘹。幼幼新書,治小兒急慢驚風,有用牛黃等,灌鼻內令嚏方。又聖濟,中風,龍腦雙丸,口噤灌藥於鼻內。又急中風,礬蝴蝶散,若牙緊不能下藥,即鼻中灌之。又易簡方,卒中口噤,用細辛、皂角各少許,或只用半夏為末,以蘆管吹入鼻中,俟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藥。又十形三療,痰厥條其說稍詳。考此術,本於金匱,治屍厥,用菖蒲屑法。) 又用治眼目口齒等疾。(聖惠,治眼睛如針刺疼痛,有通頂抽風散。又蘭室秘藏,治內外障眼,有㗜藥麻黃散。又楊氏家藏方,有治眼疾,頑荊散等;治喉痹,一字散;治牙疼,失笑散。) 又用發散傷寒。(治病百法,解利傷寒一法:可用不臥散解之,於兩鼻內㗜之,連嚏噴三二十次,以衣被蓋覆。用此藥時,當於暖室中。嚏罷,以酸辣漿粥投之,汗出如洗。嚏噴者,用吐法也。考其方,系川芎、石膏、藜蘆、甘草四味。) 又用升提下脫。(產經,治盤腸產,以半夏為末,搐鼻中,腸自上。又證治要訣,有胎轉胞,用搐鼻藥,多打噴嚏;或用拳打腳心知痛,令病人渾身掇起,則藏府搖動,而胎自反上。) 又用驗疳疾生死。(聖惠,治一切疳,有吹鼻散數方。有云:如嚏多,疾輕易療;如不嚏者,必死。又云:良久有蟲子出,子細看如斷絲,此是病根去也。) 塞鼻。用通喉閉。(百一選方,治急喉閉,開口不得者:以黃蠟紙裹巴豆一個,如患人鼻孔大小,中心切破,急以塞鼻,氣衝入喉中,自破也。已覺通利,即除去云云。) 齅煙。亦用泄上郁。(御藥院方,龍香散,治偏正頭痛,用地龍、乳香細末,摻紙上,作紙捻子,燒令聞煙氣。澹寮方,徐介翁熏頭風方,於上力加指甲,每用一捻,向香爐內慢火燒之,卻以紙捲筒如牛角狀,尖上留一小孔,以鼻承之,熏時須噙溫水令滿口。又趙宜信經驗方,治頭風,好艾揉為丸,小彈子大,燒,嗅之,以鼻中黃水出為度。)
白話文:
導法(導水,諸以外治內法)
現在不收錄這些。 《本草綱目》記載,蘄州有一個妓女,得了轉脬病,小便不通,腹部脹得像鼓一樣,幾個月快要死了。一位醫生用豬膀胱吹脹,把翎管裝在上面,插入陰道孔,捏著膀胱把氣吹進去,立即就小便通暢而痊癒。這個方法記載在羅天益的《衛生寶鑑》中,知道的人很少,也是一種巧妙的技術。其他的方法很多,都是為了救急的妙計。另外,蔣自了著有《通醫外治》一卷,這本書將頭面身體各部分分開,彙編了內外各種疾病的外治方法,大抵不過是薄貼、淋洗等。前面所說的幾種方法,以及吹喉、點眼、治療癰腫損傷的方法,還有趙恕軒的《串雅外編》中,有藥外門,分為針、灸、熏、點、蒸、洗、熨、吸、雜法九類。但其所收集的,仍然沒有完全完備。現在仍然翻閱醫書,特別摘錄一些以外治內的方法,簡單列在下面。
搐鼻
用來宣洩頭部鬱積的邪氣。(《金匱》記載,治療頭部寒濕,將藥物放入鼻中。《活人書》擬用瓜蒂散。《外臺》記載,治療發黃,有瓜蒂等藥末,吹入鼻中,使黃水排出。《聖惠方》記載,治療風頭痛,用吹鼻散,用瓜蒂、麝香等五味藥,先含一口水,然後把藥末吹入鼻中。另外,頭痛門還有數個方子,可以查閱。)又可以用來開通阻塞,對於口噤不能服藥的,尤其方便。(《聖惠方》記載,治療小兒天瘹。《幼幼新書》記載,治療小兒急慢驚風,有使用牛黃等藥,灌入鼻中使其打噴嚏的方法。《聖濟方》記載,中風時,用龍腦雙丸,口噤時將藥灌入鼻中。《急中風》用礬蝴蝶散,如果牙關緊閉不能服藥,就從鼻中灌入。《易簡方》記載,突然中風口噤,用細辛、皂角各少許,或者只用半夏研末,用蘆管吹入鼻中,等他打噴嚏,人就會稍稍甦醒,然後再給他服藥。《十形三療》中,關於痰厥的論述稍為詳細。這個方法,本源於《金匱》,治療屍厥時,用菖蒲屑的方法。)又可以用來治療眼目口齒等疾病。(《聖惠方》記載,治療眼睛像針刺般疼痛,有通頂抽風散。《蘭室秘藏》記載,治療內外障眼,有㗜藥麻黃散。《楊氏家藏方》有治療眼疾的頑荊散等。治療喉痹,有一字散。治療牙痛,有失笑散。)又可以用來發散傷寒。(《治病百法》記載,解利傷寒的一種方法,可以用不臥散來解,在兩個鼻孔內㗜藥,連續打三二十個噴嚏,用被子蓋住。用藥時,要在溫暖的房間裡,打完噴嚏後,喝酸辣的米粥,汗出如洗。打噴嚏,是運用吐法。研究它的方子,是川芎、石膏、藜蘆、甘草四味藥。)又可以用來升提下脫。(《產經》記載,治療盤腸產,用半夏研末,吹入鼻中,腸子自己就會上去。另外,《證治要訣》中,有胎轉胞,用吹鼻藥,多打噴嚏,或用拳頭打腳心,讓他感到疼痛,讓病人全身都動起來,藏府就會搖動,胎兒就會自己轉正。)又可以用來檢驗疳疾的生死。(《聖惠方》記載,治療各種疳疾,有吹鼻散數個方子,說如果打噴嚏多,病情就輕,容易治療,如果不打噴嚏,就必定會死。又說,過一會兒會有蟲子出來,仔細看就像斷了的絲,這是病根去除了。)
塞鼻
用來疏通喉閉。(《百一選方》記載,治療急喉閉,嘴張不開的,用黃蠟紙,包住一顆巴豆,根據病人鼻孔大小,在中間切破,快速塞入鼻孔,氣衝入喉中,自然就會疏通,感覺通暢後,立即拿掉。)
齅煙
也用來宣洩上部鬱積。(《御藥院方》中的龍香散,治療偏正頭痛,用地龍、乳香,研成細末,撒在紙上,做成紙捻子,燒著聞煙氣。《澹寮方》中,徐介翁治療頭風的方法,在上藥的基礎上,加上指甲,每次用一撮,在香爐裡用慢火燒,然後用紙捲成筒,像牛角狀,尖端留一個小孔,用鼻子對著熏。熏的時候,要含一口溫水。另外,趙宜信的經驗方,治療頭風,用好的艾草揉成丸,像小彈子一樣大,燒著聞,以鼻中流出黃水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