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治通義》~ 卷六 (4)
卷六 (4)
1. 吐法
病久否閉。忽得湧泄。氣血沖和。心腎交媾。陽事必舉。尤切戒房室。元氣新至。犯之則病再作。恐罪於湧泄。)故性行剛暴。好怒喜淫之人。不可吐。左右多嘈雜之言。不可吐。病人頗讀醫書。實非深解者。不可吐。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說。不可吐。病人無正性。妄言妄從。
反覆不定者。不可吐。病勢𪀉危。老弱氣衰者。不可吐。自吐不止。亡陽血虛者。不可吐。諸吐血嘔血咯血衄血嗽血崩血失血者。皆不可吐。吐則轉生他病。侵成不救。反起謗端。雖懇切求。慎勿強從。恐有一失。愈令後世不信此法。以小不善。累大善也。必標本相得。彼此相信。
真知此理。不聽浮言。審明某經某絡。某藏某府。某氣某血。某邪某病。決可吐者。然後吐之。是予之所望於後之君子也。庶幾不使此道湮微。以新傳新耳。(儒門事親。)
按仲景之於吐。啻瓜蒂散一方。前人以梔子豉湯。為吐劑者。謬矣。(張隱菴張令韶所辨甚當。錄在先君子傷寒論輯義中。又後卷清法下有論。當參。)吐藥莫優於瓜蒂。而所治在胃脘以上。以湧有形之實。其功效之偉。固與汗下相侔。然經中所舉。不過寥寥數條。蓋其相適之證。
不似汗下之多也。外臺引範汪。瓜蒂散方後曰。藥力過時不吐。服湯一升。助藥力也。吐出便可食。無復餘毒。若服藥過多者。益飲冷水解之。此戴人用冰之所本也。又元人經驗良方。苦丁香散。治風涎暴作。用甜瓜蒂一二錢。加輕粉一字。以水半合。同調勻灌之。良久涎自出。
如涎未出。噙砂糖一塊下藥。涎即出不損人。又曰。凡吐能令人眼翻。吐時令閉雙目。或不省人事。令人以手密掩之。(吐藥服法。當與末卷相參。)張石頑傷寒緒論云。南人不可輕用湧吐。一吐尚可勝之。二吐便致昏困而厥。北方質實之人。三吐不昏也。石臨初傷寒五法附評云。
用吐法者。亦當相人之津液矣。並是理之所然也。又古方更有用吐諸例。以其與經旨不葉。茲不繁引。且肘後方。千金及翼。痰飲門中。載吐藥數首。亦不具錄。
又按皇國八九十年前。越前有奧村南山者。甚巧吐法。其徒永富獨嘯著吐方考。狄野臺州著吐方編。又有縣某。(佚其名。)亦撰有書。皆闡揚南山之術。其可取者不鮮。今摘錄於下。獨嘯曰。吐後氣逆極多。用下氣之方可也。或三黃湯。或承氣湯。膈噎勞瘵鼓脹。吐之則促命期。
,張子和吐癩。余未見其可。初學不可吐妊娠產後。吐血咳血。黴毒血崩。亡血虛家。暨年過六十者。吐後吐血者。直止其吐可也。吐衃血者。往往有之。雖吐可也。吐鮮血者。可大恐。瓜蒂。越福井產為可。它邦所出不中用。用之若五分。若一錢。二錢以上不可與。
白話文:
久病導致氣機閉塞,忽然出現嘔吐洩瀉,這是氣血調和、心腎交合的表現,陽氣必然會興盛。這時尤其要戒除房事,因為元氣剛恢復,若犯房事會使疾病復發,甚至會讓之前的嘔吐洩瀉造成反效果。所以,性情剛烈暴躁、容易發怒、好色縱慾的人,不可用吐法;周圍環境吵雜、多閒言閒語的地方,不可用吐法;病人略懂醫理、但其實不甚了解的人,不可用吐法;主治者無法分辨邪正虛實的人,不可用吐法;病人沒有主見,隨意聽信他人、反覆不定的人,不可用吐法;病情危急、年老體弱、氣衰的人,不可用吐法;自發性嘔吐不止、導致陽氣虛脫、血虛的人,不可用吐法;各種吐血、嘔血、咯血、鼻出血、咳嗽帶血、崩漏、失血的人,都不可用吐法,因為吐法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病情加重而無法救治,反而招來責難。即使病人懇切要求,也要謹慎拒絕,避免發生差錯,反而讓後世不相信這個方法,因為小的過失而影響大的善舉。必須標本兼顧,醫患彼此信任,真正了解這個道理,不聽信謠言,審慎辨明是哪條經絡、哪個臟腑、哪種氣血、哪種邪氣引起的疾病,確定可以用吐法的,然後才能使用,這是我對後世醫者的期望,希望不會讓這個方法被埋沒,得以不斷傳承。(《儒門事親》)
仲景使用吐法,只用瓜蒂散這一個方子。前人把梔子豉湯當作吐劑,是錯誤的。(張隱菴張令韶的辨析非常正確,收錄在先君子的《傷寒論輯義》中,後面的「清法」篇也有論述,應參考。)吐藥以瓜蒂最好,它所治療的是胃脘以上的病症,可以使有形實邪湧出,功效顯著,與汗法、下法相當。然而,經文中提到的用吐法的情況並不多,因為適合用吐法的病證不像汗法、下法那麼多。據《外臺秘要》引用范汪的說法,使用瓜蒂散後,如果藥效過了還沒吐,可以喝一升湯藥來幫助藥力發揮,吐出來後就可以進食,不會有殘留毒素。如果服藥過多,可以喝冷水來解藥。這是戴人用冰解毒的依據。另外,元代《經驗良方》中的苦丁香散,治療突然發作的風涎,使用一二錢甜瓜蒂,加上少量輕粉,用水半合調勻灌服,過一會兒涎液就會自己出來。如果涎液沒有出來,可以含一塊砂糖,涎液就會出來而且不傷身體。書中又說,凡是使用吐法會使人眼球翻動,所以吐時要讓病人閉上雙眼,或者昏迷不省人事時,要用手遮住眼睛。(吐藥的服法,應參考後面的章節。)張石頑的《傷寒緒論》說,南方人不宜輕易使用吐法,吐一次還能承受,吐兩次就會昏迷厥逆。北方體質強壯的人,吐三次也不會昏迷。石臨初在《傷寒五法附評》中說,使用吐法也應觀察病人的津液情況。這些都是有道理的。古代還有其他使用吐法的例子,但因為與經文的旨意不符,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而且《肘後方》、《千金方》以及《外臺秘要》的痰飲門中,雖然記載了幾首吐藥的方子,這裡也不再一一收錄。
又據說,大約八九十年前,越前地區有位叫奧村南山的人,很擅長使用吐法。他的弟子永富獨嘯著有《吐方考》,狄野臺州著有《吐方編》,還有一位縣人(名字失傳)也撰寫了相關書籍,都闡揚南山的學術,其中值得借鑒的地方不少。現在摘錄如下。獨嘯說,吐後氣逆的情況非常多,可以使用降氣的方劑,例如三黃湯或承氣湯。對於膈噎、勞瘵、鼓脹等疾病,使用吐法會加速死亡。張子和用吐法治療癩病,我認為不可取。初學者不能使用吐法治療妊娠、產後、吐血、咳血、梅毒、血崩、亡血虛弱的病人,以及年過六十歲的人。如果吐後吐血,應立即停止吐法。吐出瘀血的情況常常會有,可以繼續吐。吐出鮮血的情況則非常可怕。瓜蒂,以越前福井產的最好,其他地方產的藥效不好。用量若為五分或一錢,二錢以上就不能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