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治通義》~ 卷十二 (4)
卷十二 (4)
1. 服藥多少
陶隱居曰。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勢力相及。並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也。(本草黑字。)
凡服藥多少。要與病人氣血相宜。蓋人之稟受。本有強弱。又貴賤苦樂。所養不同。豈可以一概論。況病有久新之異。尤在臨時以意裁之。故古方云。諸富貴人驟病。或少壯膚腠細緻。與受病日淺者。病勢雖輕。用藥宜多。諸久病之人。氣形羸弱。或腠理開疏者。用藥宜少。(聖濟總錄。)
修而肥者。飲劑豐。羸而弱者。受藥減。(褚氏遺書。)
按隱居之說。辭約義暢。能得仲景之旨。大抵仲景之方。大劑分服。小劑頓服。強人多服。羸者減用。(既論於前卷分量條。)而更有病勢加劇。連進數劑。不論其人者。(如桂枝。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是也。)有藥與病阻。似覺病重。則從容施劑。以視其安者。(如桂枝湯。
白話文:
古代医家认为,服用药物的剂量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灵活调整,不可一概而论。强壮的人可以多服药,体弱的人则要减量。服药次数也要根据病情变化而调整,比如病情加重,可以连续服用几剂。如果服用药物后病情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就要考虑调整用药方案,观察病人的反应。总之,用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于方剂的描述。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云云。是也。說詳於第四卷中。)又古方。有殺藥者以意增之之法。(見千金。排風湯後。又本草食鹽條。圖經。引傳信方。或遇殺藥人云云。)此皆進食增減之之謂也。又初和甫養生必用方云。世人服藥。多隻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藥力不相接續。
藥不勝病。而冬月夜永。尤非所宜。凡調理病人。當並夜間服藥。(萬安方引。又醫說。引醫余。論大瀉腹痛。暖藥夜服。又補藥宜接續。既見第七卷中。)亦是令勢力相及之意也。如孫真人後服漸少之言。(舉在次條。)恐不可以為模則矣。又李東垣用藥心法曰。在上不厭頻而少。
在下不厭頓而多。少服則滋榮於上。多服則滋補於下。此本於至真要大論。平氣之道云云者。
白話文:
如果病情嚴重,一天一夜內應服用藥物,這點在第四卷中有詳細說明。過去的方子裡,有種方法是根據情況增加或減少藥物的份量(見《千金方》中的排風湯後面,以及《本草》中的食鹽條,圖經,引用傳信方,提到遇到需要增加藥物的情況)。這些都是關於調整飲食份量的說法。
初和甫養生的方子中提到,一般人多隻在白天服藥,往往忽略夜晚的服藥,導致藥效無法連貫。藥力可能不足以對抗疾病,尤其是冬季長夜,更不是適當的時間。調理病人的時候,應該在夜晚也服藥(見「萬安方」引用,以及「醫說」引用「醫餘」論述大瀉腹痛時暖藥應在夜晚服用,補藥需要連貫服用,這在第七卷中已經提及)。這也是為了讓藥力可以互相影響的意思。
孫真人曾提到後期藥量逐漸減少的話(具體內容在這條下文提到),但這可能不能作為標準來遵循。李東垣在使用藥物的心法中指出,在治療上部病症時,不要嫌棄頻繁但每次份量少;在治療下部病症時,不要嫌棄一次大量,但要分次服用。這些觀點基於《至真要大論》中的平衡氣機理論。
以上就是中醫古代對於藥物用量、服藥時間和方式的指導原則,強調根據病情和身體狀態靈活調整。
2. 服湯要溫清
孫真人曰。凡服湯。欲得稍熱。服之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則吐嘔不下。若太熱則破人咽喉。務在用意。湯必須澄清。若濁令人心悶不解。中間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數。前湯未消。後湯來沖。必當吐逆。仍問病者。腹中藥消散。乃可進服。凡服湯法。大約皆分為三服。
取三升。(按真本。作凡服湯。皆分三升為三服。宜從。)然後乘病人穀氣。強進一服。最須多。次一服漸少。後一服最須少。如此即甚安穩。所以病人於後。氣力漸微。故湯須漸少。(千金方。)
按湯欲熱。本於陶隱居。(見前水火條。)須澄清。本於玉函經。(玉函經。凡煎藥。皆去沫。沫濁難飲。使人煩。)詳仲景方。皆去滓溫服。正是此義。但生薑半夏湯小冷服。蓋是反治。而解毒之藥。宜冷飲之者。以熱飲則助其毒勢也。隱居亦有冷服者。暖服者之語。而後世其法稍繁。
白話文:
孫真人說,凡是喝藥湯,想要藥效好,藥湯溫度要稍微溫熱,這樣服下後容易消化吸收,不會吐出來。如果藥湯太冷就會導致嘔吐,藥物無法下行。如果藥湯太熱,就會灼傷人的咽喉。服藥時務必要用心。藥湯一定要清澈,如果藥湯混濁,會讓人心悶難受,消化不良。服藥的時間間隔,就像步行十里之後再服藥一樣。如果服藥太頻繁,前面服下的藥還沒消化完,後面的藥就又來了,就會導致嘔吐。還要詢問病人,腹中的藥是否已經消散,才能再服用。一般來說,服藥都分為三服。
取三升的藥材,根據病人當時的胃氣,強行服用第一服,這服藥量要多一些;第二服藥量要逐漸減少;第三服藥量要最少。這樣做最安全穩妥。因為病人到後期,體力會逐漸減弱,所以藥湯的量也應該逐漸減少。
藥湯要熱,這個原則出自陶隱居。藥湯要澄清,這個原則出自玉函經。仲景的藥方都要求去除藥渣,溫服,這也是這個道理。但是像生薑半夏湯這種藥,要稍微冷一點喝,這是反治的道理,用來解毒的藥,最好是冷飲,用熱水喝會加重毒性。陶隱居也有關於冷服和暖服的論述,只是後世的方法略微複雜了些。
如景三陽嵩厓尊生書。服藥法則。雖殊失蕪雜。姑存之以備酌奪。曰。急服。有通口直飲。(重劑治下部宜之。)有趁熱連飲。(輕劑偶劑。發汗宜之。)緩服。有趁熱徐徐小飲。(治肺病宜。)有不用氣墮津自下。(治咽喉病宜。)冷服。有寒劑冷服。(治大熱病宜。)有熱劑冷服。
(治假熱病宜。)熱服。有熱劑熱服。(治大寒病宜。)有寒劑熱服。(治假寒病宜。)溫服。有補藥溫服。(取溫補意。)有平藥溫服。(病不犯大寒熱者宜。)空心服。有五更空心服。(病在腎肝宜。取其再睡一番。藥入腎肝。)有蚤起空心。(補下治下宜。)有空心服後。
白話文:
服藥方法雖然繁雜,但還是保留下來,方便參考。分別有急服、緩服、冷服、熱服、溫服、空心服等。急服包括通口直飲,適合重劑治療下部疾病,以及趁熱連飲,適合輕劑或偶劑,以及發汗。緩服包括趁熱慢慢小口喝,適合治療肺病,以及不用力讓藥液慢慢往下流,適合治療咽喉病。冷服包括寒劑冷服,適合治療大熱病,以及熱劑冷服,適合治療假熱病。熱服包括熱劑熱服,適合治療大寒病,以及寒劑熱服,適合治療假寒病。溫服包括補藥溫服,取溫補之意,以及平藥溫服,適合不犯大寒大熱的疾病。空心服包括五更空心服,適合腎肝病,取其再睡一會兒讓藥物進入腎肝;以及早起空心,適合補下治下;以及空腹服藥後。
即壓以食。(治腎恐妨心。治命門恐妨肺者宜。)食後服。有食後即服。(病在胸膈者宜。)有食遠方服。(病在中脘者宜。或病在胸膈。用峻下藥。恐飲食方在胃口。下早致胸結者。亦宜。)臨臥服。有服後正臥。(病在胸隔。素有積者宜。)有服後左右側臥。(病在左右肋。
使藥直至病所。)有服後去枕臥。(病在肺。及在膈以上者宜。)一二滾服。(發散治上病者宜。)百十滾服。(溫補治中脘病者宜。)濃煎服。(治下部病者宜。)去頭煎服。(虛怯病。恐不勝藥力者宜。)巳未午初服。(於陰中引提陽氣宜。補中益氣湯。提瘧湯皆是。○按千金。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法。例如,飯後立即服用,適合治療腎臟虛弱可能影響心臟的病症,以及命門虛弱可能影響肺臟的病症;飯後服用,適合治療胸膈部位的病症;飯後隔一段時間再服用,適合治療中脘部位的病症,或者治療胸膈部位的病症時,需要使用峻下藥,擔心藥物尚未到達胃部就快速下降,導致胸部結滯的病人也適合。睡前服用,服藥後平躺,適合治療胸膈部位的病症,且有積食的病人;服藥後左右側臥,適合治療左右肋部的病症;服藥後無枕頭平躺,適合治療肺部以及膈膜以上的病症。煎藥時,根據病症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煎藥方法,例如,一、二滾服,適合治療表證上病的藥物;百、十滾服,適合治療溫補中脘部位病症的藥物;濃煎服,適合治療下部病症的藥物;去頭煎服,適合體虛怯弱,擔心承受不住藥力的病人。服用藥物時間也要選擇得當,例如,巳時、未時、午時初服,適合引提陽氣的藥物,像補中益氣湯、提瘧湯等。
治九漏。礬石白朮散後曰。病在上側輪臥。在下高枕臥。使藥流下。又陳良甫外科精要。引李嗣立曰。昔嘗聞一名醫講論。凡人遇五更初。腎氣必開。若一語言。咳嗽口唾。即腎氣復合。遇腎開時。進一服平補藥.其功效勝尋常服峻補之藥十數服。並嵩厓所本。)
又按藥有露宿服者。截瘧用最有驗。(千金。治瘧或間日發者。或夜發者。方後曰。銅器中漬藥。露置星月下高淨處。橫刀其上。蓋露者。暴露之謂也。)或用治痢。(千金。治熱毒痢。用黃連。及三因露宿湯之類。)或用治濕。(見續易簡方後集三生飲下。)或用治腳氣。
白話文:
治療九漏,用礬石、白朮散之後,就讓病人側臥於上,高枕於下,讓藥物流下去。另外,陳良甫的外科精要中,引用李嗣立的話說:曾經聽過一位名醫講解,人體在五更初,腎氣必定打開,如果這個時候說話、咳嗽或吐口水,腎氣就會閉合。如果在腎氣打開的時候,服用一劑平補的藥物,其功效勝過平常服用峻補藥物十幾服。這也是嵩厓書中的依據。
另外,有些藥物需要露宿服用,例如治療瘧疾,露宿服藥效果最好。千金方中說,治療瘧疾,無論是間日發作還是夜間發作,都可以將藥物浸泡在銅器中,然後放在乾淨的地方,暴露在月光下,並在藥物上面放一把橫刀。所謂露宿,就是暴露在月光下。露宿服藥也可以用來治療痢疾,例如千金方中治療熱毒痢的藥方,使用黃連以及三因露宿湯之類的藥方。露宿服藥還可以治療濕氣,見於續易簡方後集的三生飲下。露宿服藥也可以治療腳氣。
(朱氏集驗方。五聖散。用瓦器盛貯。將紗片蓋瓦器口。安頓屋上。露一宿。來早服。)或用治骨蒸。(聖惠。有柴胡湯。)皆借天之正氣。以勝邪氣者也。(此本於劉默生證治百問。或以霧露之露為說者。誤也。)如魏氏沉附膏。蓋以出火毒也。(出家藏方補益中。曰。再煎略沸傾出。
夏月則用冰雪浸。極冷服之。冬則露一宿。)
白話文:
朱氏集驗方中的五聖散,需用瓦器盛放,紗布蓋口,放置屋頂露一夜,次日清晨服用,可治骨蒸。聖惠方中也有柴胡湯,同樣是借助天之正氣來克服邪氣。有人誤以為用露水來治療,其實是借天之正氣,就像魏氏沉附膏,目的是引出火毒,夏天用冰雪浸泡,冬天則露一夜,以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