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熏蒸

陳稟丘曰。或問。得病連服湯藥。發汗汗不出。如之何。答曰。醫經云。連發汗汗不出者。死病也。吾思之。可蒸之。如蒸中風法。熱溫之氣。於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後以問張苗。苗云。曾有人。作事疲極。汗出臥單簟中冷得病。但苦寒踡。諸醫與丸散湯。四日之內。凡八過發汗。

汗不出。苗令燒地布桃葉蒸之。即得大汗。於被中就粉傅身。使極燥。乃起便愈。後數以此發汗。汗皆出也。人性自有難汗者。非惟病使其然也。蒸之則無不汗出也。(千金方。)

按經曰。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所謂熏者。蓋即蒸也。南史。載徐文伯治範云。其法一與張苗同。而崔氏方。阮河南蒸法。(外臺傷寒門引。)其說最詳。又唐書許胤宗傳曰。柳太后病風不言。名醫治皆不愈。脈益沉而噤。胤宗曰。口不可下藥。宜以湯氣熏之。令藥入腠理。

白話文:

千金方:發汗汗不出之症

陳稟丘說:有人問,得了病連續服用湯藥,發汗卻汗不出,該怎麼辦?

我回答說:《醫經》上說,連續發汗卻汗不出,是死症。我考慮了一下,可以試試蒸法,就像治療中風的方法一樣,用溫熱的氣溫從外圍慢慢逼出汗水,這樣就不得不汗出。後來我拿這個問題去問張苗,他說曾經有人因為勞累過度,汗出後睡在涼席上著涼生病,只覺得寒冷痛苦,蜷縮著身體。各個醫生都給他開丸散湯藥,四天之內,一共用了八次發汗的方法,卻還是汗不出。張苗就叫人燒熱地布,放上桃葉,然後用熱布蒸病人。很快,病人就出了大量的汗。然後就在被子裡用粉末敷滿全身,讓身體極度乾燥,然後起床,病就好了。之後,張苗就經常使用這個方法幫助病人發汗,效果都很好。

人本身就有易出汗和難出汗之分,不只是生病才會影響汗量。用蒸法,幾乎都能讓病人出汗。

按語:

醫書上說,陽氣鬱結在體表,就要疏解它,熏蒸它。所謂熏蒸,就是指蒸法。

《南史》記載徐文伯治病的方法,跟張苗的蒸法一樣。崔氏藥方也採用了阮河南的蒸法。

唐朝的許胤宗傳記中記載:柳太后患風疾,不能說話,很多名醫都治不好,脈象越來越沉,口不能說話。胤宗說:不能服用藥物,應該用湯氣熏蒸,讓藥物滲入皮膚毛孔。

由此可見,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病人疏解體表鬱結的陽氣,促進汗液排出,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周理即差。乃造黃耆防風湯數十斛。置於床下。氣如煙霧。其夜便得語。是廩丘所謂蒸中風者。而趙虛白風科集驗名方。癱風散。鎮心散。並是遺意也。他如陸嚴治血悶。殆足稱奇術矣。(續醫說。引仇遠稗史曰。新昌徐氏婦。病產後暴死。但胸膈微熱。陸診之曰。此血悶也。

用紅花數十斤。以大鍋煮之。候湯沸。以木桶盛湯。將藉病者寢其上。薰之。湯氣微復進之。有頃婦人指動。半日遂蘇。)又崔元亮集驗方。治腰腳蒸法。亦宜取法。須參閱焉。(出本草牡荊條。圖經所引。李瀕湖綱目曰。蒸法雖妙。止宜施之野人云云。又本草蔓椒條。陶隱居曰。

白話文:

周理的病況十分糟糕,於是就製作了數十斛的黃耆防風湯,放在床下。藥氣如同煙霧一般,當晚周理就能說話了。這就是廩丘所說的蒸中風,而趙虛白在風科集驗中所記載的癱風散、鎮心散,也都是沿襲了這種治療方法。此外,陸嚴治療血悶的案例也十分奇特,他用數十斤紅花煮湯,讓病人躺在盛滿熱湯的木桶上熏蒸,不久病人手指就開始動了,半天后就完全恢復了。崔元亮在集驗方中也記載了治療腰腳蒸的熏蒸方法,值得參考學習。不過,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蒸法雖然有效,但只適合用於野人,不宜過於頻繁使用。

可以蒸病出汗也。此不舉其法。仍附之。又得效方曰。如用蒸法病得差。明年斯時。慎莫再作。再作或不治矣。此蓋系誤記徐治範云。預決後二年必死。非親驗之言也。)

白話文:

可以通過蒸氣療法使疾病痊癒並出汗。這裡沒有詳細說明療法的步驟,所以加上了這個說明。另外有一個有效的方子:如果使用蒸氣療法後病情得到改善,來年的同一時期,請務必謹慎不要重複進行。如果再次進行,可能就無法治癒了。這可能是由於誤記徐治範所說,預測兩年後必定會死亡,這並不是根據親身實驗所得的說法。

2. 漬浴澡洗

漬浴法。所以宣通形表。散發邪氣。虛邪之傷人。初在肌表。當以汗解。若人肌肉堅厚。腠理致密。有難取汗者。則服藥不能外發。須藉湯浴。疏其汗空。宣導外邪。乃可以汗。內經所謂。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是也。有因大飲中酒。恐毒氣內攻於藏者。有服五石發動。氣攻於陽者。

若此之類。皆以浴法治之。凡欲使邪毒外泄故也。(聖濟總錄○按中酒湯漬。石發冷水洗浴。見千金。外臺。及徐嗣伯傳。並非藥浴之謂。今湊合立論者。誤矣。)

按經文漬形。未審其義。玉機真藏論。脾風可浴。亦莫知何法。巢源傷寒候曰。病一日至二日。氣在孔竅皮膚之間。故病者頭痛惡寒。腰背強重。此邪氣在表。洗浴發汗即愈。今考古方。許仁則有桃柳等三物浴湯。(見外臺天行病。)即汗法也。聖惠治傳屍骨蒸。有沐浴方。

白話文:

漬浴法可以宣通肌膚表面,散發邪氣。當人受到虛邪侵襲,初期邪氣停留在肌膚表面時,應該用發汗的方式驅除。如果體質較為強壯,皮膚組織緊密,不容易出汗,那麼單靠服藥就無法將邪氣排出,就需要借助湯浴,疏通汗腺,引導外邪排出,才能達到發汗的效果。內經中提到「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指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因大量飲酒或服用五石藥物而導致毒氣或熱氣積聚體內的人,也可用浴法治療,目的都是為了將邪氣或毒素排出體外。

蓋驅惡風也。又療小兒。多有用者。如千金。治傷寒淋浴方七首。(此不皆汗法。)治客忤馬通浴方。本草。治咳嗽。生薑沐浴。(引孫真人。)嬰孺方。治小兒不生肌肉。又三歲不能行。五參浴湯。(幼幼新書引。)小兒直訣。治肥體體熱。浴體法(用烏蛇。白礬。青黛。

天麻。蠍。朱。麝。桃枝等。)之類。是也。又魏桂岩博愛心鑑。治痘瘡頂陷。有水楊湯。用者有功。(本草。引經驗後方。小兒胗豆令速出。酒沃沸胡荽。噴一身。是亦漬浴之變法已。)

白話文:

薑湯具有驅寒去風的作用,同時也能治療小兒疾病,在醫書中多有記載。例如《千金方》中的治療傷寒淋浴方七首,雖然不都是汗法,但也有利用薑湯進行沐浴的方子。此外,還有《本草綱目》記載的治療咳嗽的生薑沐浴法,以及《嬰孺方》中的治療小兒不生肌肉和三歲不能行的五參浴湯,還有《小兒直訣》中治療肥胖體熱的浴體方,這些都是用薑湯沐浴來達到治療目的。另外,魏桂岩的《博愛心鑑》中也記載了用薑湯治療痘瘡頂陷的方子,稱為水楊湯。此外,還有用酒煮沸芫荽噴灑全身的治療方法,這也是一種變化的薑湯沐浴法。

暖洗生陽。宜澡洗。而不澡洗。則使人陽氣上行。陰邪相害。不當淋渫而淋渫。則使人濕侵皮膚。熱生肌體。肌內不寒。勿暖洗。(中藏經。)

按本草衍義曰。熱湯。助陽氣行經絡。患風冷氣痹人。多以湯渫腳至膝上。厚覆使汗出周身。然別有藥。亦終假湯氣而行也。蓋暖洗生陽者。得此說而義明矣。又本草綱目曰。朱真人靈驗篇云。有人患風疾數年。掘坑令坐坑內。解衣以熱湯淋之。良久以簟蓋之。汗出而愈。此亦通經絡之法也。

時珍常推此意。治寒濕。加艾煎湯。治風虛。加五枝。(按食物本草曰。五枝。桃。柳。桑。拓。槐也。)或五加煎湯淋洗。覺效更速也。此說亦有理。又考之古方。百合病。(金匱。百合洗方。)卒死壯熱。(又礬石。水煮漬腳。)中風(千金。大戟洗湯。又方氏家藏方。

白話文:

溫暖的洗浴可以生發陽氣,所以應該要洗澡。如果沒有洗澡,就會使陽氣上升,陰邪互相侵害。不應該用熱水沖洗的地方卻用熱水沖洗,就會使人濕氣侵襲皮膚,熱氣生於肌體,內部不會感到寒冷,所以不要用熱水洗浴。

《本草衍義》中說,熱水可以幫助陽氣運行經絡。患風寒氣痹的人,通常用熱水洗腳到膝蓋以上,然後厚厚地蓋住使全身出汗。雖然也有其他藥物,但最終都要借助熱水的力量才能發揮藥效。因此,「暖洗生陽」這個說法就變得更明確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朱真人《靈驗篇》記載有人患風疾多年,挖了一個坑讓病人坐在坑里,脫掉衣服用熱水淋浴,過了一會兒用竹席蓋住,出汗後就痊癒了。這也是一種通經絡的方法。

李時珍經常借鑒這個思路,治療寒濕症時,就用艾葉煎湯洗浴;治療風虛症時,就用五枝(桃、柳、桑、拓、槐)煎湯洗浴。或者用五加煎湯洗浴,效果更快。這個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再考察古代藥方,百合病可以用百合洗方治療;卒死壯熱可以用礬石水煮泡腳治療;中風可以用大戟洗湯治療,方氏家藏方也有相關的記載。

用蛇床子。防風等八味。淋渫。)水腫(本草。引韋宙獨行方。水腫從腳起。赤小豆煮爛汁。漬膝以下。又神巧萬全方。水氣薰洗法。用樟柳。赤豆。麻黃。桑白。)虛冷(御藥院方。還童散。外固壯陽氣。用丁香等十四味。水煎。少腹已下淋浴。又百花散。用百花窠等五味。

水煎淋洗。補元陽。通血脈。又施圓端效方。治下元虛冷。用椒目。桂。川烏。細辛。乾薑。水煮。渫浴下部。)之類。用淋渫者。不一而足。又聖惠發背門曰。或已潰。或未潰。毒氣結聚。當用藥煮湯。淋拓瘡上。散其熱毒。夫湯水者。能盪滌口滯宣暢血。故用湯淋拓也。

又活人書。稱腳氣用湯淋洗者。醫之大禁。驗之果然。

白話文:

治療水腫可以使用蛇床子、防風等八味藥材,將藥材煮水後淋洗患處。其他治療水腫的方法還包括用赤小豆煮爛後,將汁液浸泡膝蓋以下的部位,或是用樟柳、赤豆、麻黃、桑白等藥材煮水熏洗患處。

針對虛冷的症狀,可以用還童散,其中包含丁香等十四味藥材,水煎後淋浴少腹以下部位。也可以使用百花散,包含百花窠等五味藥材,水煎淋洗,以補元陽、通血脈。另外,施圓端效方可用於治療下元虛冷,藥材包含椒目、桂、川烏、細辛、乾薑,水煮後淋浴下部。

總之,淋洗這種治療方法在許多疾病中都有應用,例如治療水腫、虛冷等等。除了淋洗,還可以將藥材煮湯,淋敷在患處,以散熱毒,因為湯水能盪滌口滯、宣暢血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活人書中提到腳氣不可用湯淋洗,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