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治通義》~ 卷三 (3)
卷三 (3)
1. 補瀉要領
斯說似精,然病有雖無實不受補者,有雖無熱不必溫者,則亦是不免拘墟之見矣。
李念莪《本草通玄》曰:「凡用滋補藥,病不增,即是減,內已受補故也;用克伐藥,病不減,即是增,內已受伐故也。」
馮楚瞻《錦囊秘錄》曰:「邪重於本,則以瀉為補;本重於邪,則以補為瀉。」並是。
白話文:
這種說法好像很精闢,但實際上,有些疾病即使沒有虛證,也不能隨意進補;有些疾病即使沒有寒證,也不一定適合使用溫熱藥。如果只拘泥於這種說法,就顯得有些見識淺薄了。李念莪在《本草通玄》中說,凡是使用滋補藥,如果病情沒有加重,就表示已經好轉,因為身體已經接受了滋補;使用攻伐藥,如果病情沒有減輕,就表示加重了,因為身體已經受到攻伐。馮楚瞻在《錦囊秘錄》中說,如果邪氣比正氣強盛,就應該用瀉法來達到補的效果;如果正氣比邪氣強盛,就應該用補法來達到瀉的效果。這些說法都是正確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