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汗法大旨

程普明曰。汗者。散法也。經云。邪在皮毛者。汗而發之。是也。又云。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然有當汗不汗誤人者。有不當汗而汗誤人者。有當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誤人者。有當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誤人者。有當汗而汗之。不中其經。不辨其藥。

知發而不知斂。以誤人者。是不可以不審也。何則。風寒初客於人也。頭痛發熱而惡寒。鼻塞聲重而體痛。此皮毛受病。法當汗之。若失時不汗。或汗不如法。以致腠理閉塞。營衛不通。病邪深入。流傳經絡者有之。(按皮毛經絡。當改表裡字。)此當汗不汗之過也。亦有頭痛發熱。

與傷寒同。而其人倦怠無力。鼻不塞聲不重。脈來虛弱。此內傷元氣不足之證。又有勞心好色。真陰虧損。內熱晡熱。脈細數而無力者。又有傷食病。胸膈滿悶。吞酸噯腐。日晡潮熱。氣口脈緊者。又有寒痰厥逆。濕淫腳氣。(按腳氣。有宜發表者。不可概言。)內癰外癰。

瘀血凝積。以及風溫濕溫。中暑自汗諸證。皆有寒熱。與外感風寒。似同而實異。若誤汗之。變證百出矣。所謂不當汗而汗者。此也。若夫證在外感應汗之例。而其人臍之左右上下。或有動氣。則不可以汗。經云。動氣在右。不可發汗。汗則衄而渴。心煩飲水即吐。動氣在左不可發汗。

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動氣在上。不可發汗。汗則氣上衝。正在心中。動氣在下。不可發汗。汗則無汗。心大煩。骨節痛。目運。食入則吐。舌不得前。又脈沉咽燥。病已入里。汗之則津液越出。大便難而讝語。又少陰證。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則動血。未知從何道出。

或從耳目。或從口鼻出者。此為下厥上竭。為難治。又少陰中寒。不可發汗。汗則厥逆蜷臥。不能自溫也。又寸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陽。尺脈弱者。不可發汗。汗則亡陰也。又諸亡血家不可汗。汗則直視額上陷。淋家不可汗。汗則便血。瘡家不可汗。汗則痙。又傷寒病在少陽。

不可汗。汗則讝妄。又壞病虛人。及女人經水適來者。皆不可汗。若妄汗之。變證百出矣。所謂當汗不可汗。而妄汗誤人者。此也。(按此段援經文。肆加刪改。且經中禁汗之例。漏載不少。並不知何意。)夫病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則將聽之乎。是有道焉。傷寒賦云。

動氣。理中去白朮。(按此不引理中丸加減法者。何。)即於理中湯去朮。而加汗藥。保元氣而除病氣也。又熱邪入里。而表未解者。仲景有麻黃石膏之例。(按此語欠當。)有葛根黃芩黃連之例。是清涼解表法也。又太陽證脈沉細。(按經無所徵。)少陰證反發熱者。有麻黃附子細辛之例。

是溫中解表法也。(按此說誤。)又少陽中風。用柴胡湯加桂枝。(按宜云太陽少陰並病。用柴胡桂枝湯。)是和解中兼表法也。又陽虛者。東垣用補中湯加表藥。陰虛者。丹溪用芎歸湯加表藥。其法精且密矣。(按益氣加表藥。猶有相適。如芎歸加表藥。恐迂慢無效。)總而言之。

凡一切陽虛者。皆宜補中發汗。一切陰虛者。皆宜養陰發汗。挾熱者。皆宜清涼發汗。挾寒者。皆宜溫經發汗。傷食者。則宜消導發汗。感重而體實者。汗之宜重。麻黃湯。感輕而體虛者。汗之宜輕。香蘇散。又東南之地。不比西北。隆冬開花。少霜雪。人稟常弱。腠理空疏。

凡用汗藥。只須對證。不必過重。予嘗治傷寒初起。專用香蘇散。加荊防川芎秦艽蔓荊等藥。一劑愈。甚則兩服。無有不安。而麻黃峻劑。數十年來。不上兩餘。可見地土不同。用藥迥別。其有陰虛陽虛。挾寒挾熱兼食。而為病者。即按前法治之。但師古人用藥之意。而未嘗盡泥其方。

隨時隨證。酌量處治。往往有驗。此皆已試之成法。而與斯世共白之。所以拯災救患者。莫切乎此。此汗之之道也。且三陽之病。淺深不同。治有次第。假如證在太陽。而發散陽明。已隔一層。病在太陽陽明。而和解少陽。則引賊入門矣。假如病在二經。而專治一經已遺一經。

病在三經。而偏治一經。即遺二經矣。假如病在一經。而兼治二經。或兼治三經。則邪過經矣。(按觀此論。則普明蓋不達仲景之旨者矣。)況太陽無汗。麻黃為最。太陽有汗。桂枝可先。葛根專主陽明。(按亦失仲景之旨。)柴胡專主少陽。皆的當不易之藥。至於九味羌活。

乃兩感熱證。三陽三陰並治之法。初非為太陽一經設也。(按此方創於張潔古。而陶節庵表章之。蓋其去古法遠矣。)又柴葛解肌湯。乃治春溫夏熱之證。自里達表。其證不惡寒而口渴。若新感風寒。惡寒而口不渴者。非所宜也。(按此說不必。)又傷風自汗。用桂枝湯。傷暑自汗。

則不可用。若誤用之。熱邪愈盛。而病必增劇。若於暑證。而妄行發散。復傷津液。名曰重暍。多致不救。古人設為白朮防風例以治風。設益元散香薷飲以治暑。俾不犯三陽禁忌者。良有以也。又人知發汗退熱之法。而不知斂汗退熱之法。汗不出則散之。汗出多則斂之。斂也者。

非五味酸棗之調。其謂致病有因。出汗有由。治得其宜。汗自斂耳。譬如風傷衛。自汗出者。以桂枝湯。和營衛祛風邪。而汗自止。若熱邪傳裡。令人汗出者。乃熱氣薰蒸。如釜中吹煮。水氣旁流。非虛也。急用白虎湯清之。若邪已結聚。不大便者。則用承氣湯下之。熱氣退。

而汗自收矣。此與傷暑自汗略同。但暑傷氣。為虛邪。只有清補並行之一法。寒傷形。為實邪。則清熱之外。更有攻下止汗之法也。復有發散太過。遂至汗多亡陽。身瞤動欲擗地者。宜用真武湯。此救逆之良藥。與中寒冷汗自出者。同類並稱。又與熱證汗出者。大相徑庭矣。

其他少陽證。頭微汗。或盜汗者。小柴胡湯。水氣證頭汗出者。小半夏加茯苓湯。(按此亦失經旨。)至於虛人自汗盜汗等證。則歸脾補中。八珍十全。按法而用。委曲尋繹。各盡其妙。而後即安。所謂汗之必中其經。必得其藥。知發而知斂者。此也。嗟嗟。百病起於風寒。

風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汗法一差。夭枉隨之矣。呈。汗豈易言哉。(醫學心悟。)

按內經曰。因其輕而揚之。又曰。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又曰。開鬼門。又曰。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又曰。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藏者。故可汗而已。此軒岐之論汗也。仲景發表之法。不過二端。

曰桂枝湯。諧和營衛。以治其表虛。邪在肌肉者。曰麻黃湯。發泄郁陽。以治其表實。邪迫骨節者。就中更有節目。桂枝加葛根湯。治表虛而邪著筋脈者。葛根湯。治表實而邪著筋脈者。大青龍湯。涼發壅實。以治表實勢劇者。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並治表虛失汗。纏滯引日者。此太陽病之治例也。更有直中表寒證。而附子湯。治其病重陽虛者。亦猶桂枝湯之例。麻黃附子二湯。治其病輕表閉者。亦猶麻黃湯之例。此少陰病之治例也。(此諸方主證。及制立之旨。拙著傷寒論述義。既詳辨之。今不再贅。)蓋發汗之法。

無出於此範圍。擴而充之。則凡病之系表者。皆無不可療。仲景治濕家。猶於桂麻方中。加驅濕之品。其義可見已。

又按晉唐汗方。有仲景所不有者。皆難適用。降至宋人。則韓祗和禁用桂枝。殆一時之權乎。(醫壘元戎。醫學綱目。並有辨。宜參。)南渡以來。專用香蘇散。正氣散等。芳香輕平之藥。以治四時傷寒。蓋亦系當日之宜。施之後世。則僅不過發感冒微邪已。如陶節庵。主張九味羌活湯。

則一偏之見也。又張戴人可汗式。論吐法兼汗。吐之發汗。固屬強責。不易輕試焉。更有蒸汗法。載在第九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