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探試

張景岳曰。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當局臨證。或虛實有難明。寒熱有難辨。病在疑似之間。補瀉之意未定者。即當先用此法。若疑其為虛。意欲用補而未決。則以輕淺消導之劑。純用數味。先以探之。消而不投。即知為真虛矣。疑其為實。意欲用攻而未決。則以甘溫純補之劑。

輕用數味。先以探之。補而覺滯。即知有實邪也。假寒者略溫之。必見躁煩。假熱者略寒之。必加嘔惡。探得其情。意自定矣。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又曰。假者反之。此之謂也。但用探之法。極宜精簡。不可雜亂。精簡則真偽立辨。雜亂則是非難憑。此疑似中之活法。

必不得已而用之可也。(景岳全書。)

白話文:

張景岳說:探病的方法,不可不知。當醫生面對病人,有時虛實難以明辨,寒熱難以判斷,疾病處於疑似之間,補瀉之意尚未確定時,就應該先使用探病法。

如果懷疑病人是虛證,想要用補藥但還沒有決定,就可以先用輕淺消導的藥劑,只用幾味藥,先用來探查。如果藥物消導卻沒有起效,就可知是真正的虛證。

如果懷疑病人是實證,想要用攻邪的藥物但還沒有決定,就可以先用甘溫純補的藥劑,只用幾味藥,先用來探查。如果藥物補益卻感覺到滯塞,就可知有實邪。

假寒者,稍微溫一下,一定會出現躁煩的症狀;假熱者,稍微涼一下,一定會加重嘔惡的症狀。探查出病人的真實情況後,醫生心中自然就能確定治療方向。

《經書》中說:「有則求之,無則求之。」又說:「假則反之。」這就是探病法的道理。

但是使用探病法,一定要精簡,不可雜亂。精簡才能真偽立辨,雜亂則是非難憑。這是疑似疾病中活命的方法,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出自《景岳全書》)

王三陽曰。真陰證者。不必用消息法。真陽證者。不必用消息法。凡遇陰證似陽者。先以冷水與之。得水反劇者。陰證也。後以熱湯與之。得湯少解。次以薑湯與之。勢又稍緩。然後以理中四逆桂枝麻黃附子乾薑等投之。何至有九竅流血之禍乎。遇陽證似陰者。先以熱湯與之。

得湯反躁者。陽證也。後以冷水與之。得水少解。次以芩連與之。勢又稍緩。然後以大黃芒硝承氣等投之。何至有滑脫不禁之慘乎。(傷寒綱目○按據盧紹庵一萬社草。此說祖陶節庵。然陶語今無考。)

白話文:

王三陽說,真陰證不必用消息法,真陽證也不必用消息法。如果遇到陰證卻像陽證的病人,先用冷水給他喝,如果喝了水病情反而加重,那就是陰證。之後再用熱湯給他喝,如果喝了湯病情稍微好轉,接著再用薑湯給他喝,病情又稍微緩解,然後就可以用理中、四逆、桂枝、麻黃、附子、乾薑等藥物治療,怎麼會發生九竅流血的災禍呢?如果遇到陽證卻像陰證的病人,先用熱湯給他喝,如果喝了湯病情反而更加躁動,那就是陽證。之後再用冷水給他喝,如果喝了水病情稍微好轉,接著再用黃芩、黃連給他喝,病情又稍微緩解,然後就可以用大黃、芒硝、承氣等藥物治療,怎麼會發生滑脫不禁的悲慘情況呢?

按王損庵傷寒準繩曰。屠鵬四時治要云。如仲景活人書。下證俱備。當行大承氣。必先以小承氣試之。合用大柴胡。必先以小柴胡試之。及陰證曉然。合用四逆湯。必先以理中湯真武湯之屬試之。此皆大賢得重敵之要。學者其可不審乎。按湯劑丸散。生靈之司命也。死生壽夭。

傷寒之瞬息也。豈可試為言哉。蓋與其躁暴而多虞。寧若重敵而無失。雞峰張銳者。宋之神醫也療一傷寒。診脈察色。皆為熱極。煮承氣湯。欲飲復疑。至於再三。如有掣其肘者。姑持藥以待。病者忽發戰悸。覆綿衾四五重始稍定。有汗如洗。明日脫然。使其藥入口。則人已斃矣。

白話文:

依據王損庵的傷寒準繩,以及屠鵬的四時治要,就像仲景的活人書中所述,如果患者出現下證的症狀,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但要先用小承氣湯試探。若要使用大柴胡湯,也要先用小柴胡湯試探。如果患者出現陰證,應該使用四逆湯,但要先用理中湯、真武湯之類的藥物試探。這些都是醫學大家在面對重症時所採取的謹慎做法,學習者不可不仔細思考。

湯劑、丸散等藥方,是生靈的命脈,生死壽夭,在傷寒病發的瞬間就能決定。哪能草率嘗試呢?與其急躁冒險,不如慎重謹慎,避免失誤。宋朝神醫雞峰張銳曾經治療一位傷寒患者,診脈察色,都顯示出熱症嚴重。他煮了承氣湯,患者想要喝又猶豫不決,反覆多次,彷彿有人拉著他的胳膊一般。張銳暫時拿著藥等待,患者突然發起戰栗和心悸,蓋了四五層棉被才稍微平靜下來,出了一身汗,就像洗過一樣。第二天病就好了。如果當時患者喝了藥,恐怕早就死了。

由是觀之。則屠氏之探試。雖非仲景本旨。得非粗工之龜鑑歟。以上王說。考仲景之用試。啻陽明篇第三十一章。成聊攝注云。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以小承氣賾之。(一本。作探之。)是已。蓋疑似之際。不得已而姑用之。如專施此法。則必後其時。噬臍無及。屠氏之論。

不宜拘也。

白話文:

由此可見,屠氏所探討的試法,雖然不是仲景原本的意思,但卻可以作為粗糙工匠的借鑑。

以上王氏的說法,考究仲景的用試,只在《傷寒論》陽明篇第三十一章,成氏的《聊攝注》中說:「如果患者便秘六七天,恐怕有燥屎,應該用小承氣湯探試。(有一本寫作『探之』。)」

可見,在疑似的情況下,不得已才姑且用這個方法。如果一味地使用此法,就會延誤時機,後悔莫及。屠氏的論述,不應拘泥於此。

2. 外患當以意治

張子剛曰。人之疾病。無不自虛實冷熱而作。各有形證可以對治。其用藥不過補瀉寒溫而已。然亦有不由虛實冷熱而致者。或有諸蟲入耳。喉中諸梗。蠼螋溺人影而生瘡。目中生眯之類。皆非虛實冷熱之病。法當以意治之。如灌牛乳炙豬肉。掩耳上。以治諸蟲。默唸鸕鷀。及戴魚網。

以治魚鯁。以象牙末。狐貍骨。以治骨鯁。地上畫蠼螋形。取其腹中土。以治溺影瘡。以膽汁雞肝血。及視水中豆。以治目中眯之類。竹䗜牙以治竹刺。此皆以意治之法也。(雞峰普濟方。)

白話文:

張子剛說:人體的疾病,無不源於虛實、冷熱的變化而產生,各有相應的症狀可以用藥物治療。使用的藥物不過是補瀉寒溫而已。然而,也有一些疾病並非由虛實冷熱導致,例如:

  • 蟲子進入耳朵、喉嚨有異物感。
  • 蠼螋溺人影而生瘡。
  • 眼睛裡長了眯之類的東西。

這些病症都不屬於虛實冷熱的範疇,應該用意氣治療。

例如:

  • 用灌牛乳、炙豬肉的方法,掩住耳朵,治療蟲子。
  • 默唸鸕鷀,或戴上魚網,治療魚骨卡住喉嚨。
  • 用象牙粉、狐狸骨治療骨頭卡住喉嚨。
  • 在地上畫蠼螋的形狀,取其腹中泥土,治療蠼螋溺人影而生的瘡。
  • 用膽汁、雞肝血,以及看水中豆子,治療眼睛裡長了眯之類的東西。
  • 用竹䗜牙治療竹刺。

這些都是用意氣治療的方法。(出自雞峰普濟方)

按聖濟總錄曰。用藥之法有不取於氣味。特以意為用者。若魚網虎骨之治骨鯁。是也。然網能制魚。乃魚之所畏。虎能伏獸。乃獸之所畏。其所制伏既不同。則用之亦異矣。此說與張氏互相發。蓋此等治法。往往有神驗。間或出於常理之外。醫者不可忽也。

又按治病之法。有正有權。正與權者。醫之要道也。蓋前款所列諸說。皆不外乎二者之理。而二者之大義。則皆備於前款諸說中。讀者宜玩而知焉。(尤飼鶴傷寒論貫珠集。分正治權變斡旋等法。然斡旋。亦權變中之一法已。)

白話文: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用藥的方法,有時不取決於藥物的氣味,而是以其意來使用。例如用魚網治骨鲠,就是如此。魚網能制魚,因為魚害怕它;虎骨能伏獸,因為獸害怕它。它們的制伏方法不同,所以使用的方式也就不一樣。這個說法與張氏的說法互相印證。這種治法往往有神效,有時甚至超出常理之外,醫者不可忽視。

此外,治病的方法有正治和權變兩種。正治和權變是醫學的重要法則。前面所列舉的各種說法,都離不開這兩種原則,而這兩種原則的精髓,也都包含在前面所述的各種說法之中。讀者應該仔細玩味,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尤飼鶴傷寒論貫珠集》中分為正治、權變、斡旋等法,而斡旋其實也是權變中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