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通祖方》~ 二十八、伊尹三黃湯 (1)
二十八、伊尹三黃湯 (1)
1. 二十八、伊尹三黃湯
伊尹三黃湯(倉公名火齊湯,《金匱》名瀉心湯)
治三焦實熱,煩躁便秘。
黃連(酒煮),黃芩(酒炒),大黃(酒浸,等分)
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麻沸湯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藥用之。
三黃丸
治諸實熱不解。
三黃丸即三黃湯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麻沸湯下。
金花湯
治熱毒內蘊。
三黃湯去大黃,加黃柏,三味等分煎服。更加梔子,名梔子金花湯。
三補丸
治陰火亢極不解。
金花湯為末,蜜丸服。
黃連解毒湯
治熱邪內外俱盛。
三黃湯去大黃,加黃柏、山梔等分,煎服。
金花丸
治積熱不解。
黃連解毒湯為末,蜜丸服之。
大金花湯
治中滿熱極,淋秘溺血。
三黃丸加黃柏等分,滴水為丸小豆大,新汲水下三十丸。
按:金花湯止芩、連、柏三味,作丸則名三補;金花丸較湯多山梔,作湯名為解毒;更加大黃,則名大金花丸。湯丸雖異,功用不殊,但取急攻則用湯,緩祛則用丸,微有區別耳。
大黃黃連瀉心湯(《玉函》,即黃連瀉心湯)
治邪熱內陷,脅下痞滿。
三黃湯去黃芩,麻沸湯清絞服。
附子瀉心湯(《玉函》)
治寒熱不和,脅下痞結。
三黃湯另煎,熟附子汁攪勻服之。
三黃梔子豉湯
治熱病時疫,頭痛壯熱。
三黃湯合梔子豉湯《千金》去黃芩,加黃柏
當歸六黃湯
治營血虛熱盜汗。
三黃湯去大黃,加黃柏、黃耆、生地、熟地、當歸。(汪石山去黃柏,加蒲黃)
清心丸
治心熱神昏,驚悸不寧。
三黃湯去大黃,用黃連三錢、黃芩二錢,加西牛黃半錢、鬱金錢半,豬心血為丸黍米大,硃砂為衣,燈心湯下。三歲兒三十丸。
既濟解毒湯
治上熱下寒,大便秘。
三黃湯加甘草、桔梗、柴胡、升麻、連翹、當歸。
人中黃丸
治溫疫,諸熱毒。
三黃湯本方,用大黃三兩,芩、連各一兩,加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各二兩、人參一兩,防風、香附各一兩五錢,神麯糊丸,清熱解毒湯送下二、三錢。(清熱解毒湯方現白虎湯下)
此方專以伊尹三黃大解濕熱疫癘之邪,其奧妙全在人中黃一味,以汙穢之味同氣相求,直清中上汙穢熱毒;合滑石,益元之制,則兼清滲道;用蒼朮、香附者,宣其六氣之郁也;用桔梗者,清其膈上之氣也;用防風者,開其肌腠之熱也;十味祛邪散毒藥,不得人參鼓舞其勢,無以逞迅掃之力也;用神麯為丸者,取其留中而易化也;更需清熱解毒下之,即人參白虎合升麻葛根湯去粳米,加羌活、芩、連、生地,總解內外之熱,略取生薑之辛,以行諸藥之性,散諸經之毒耳。
三黃石膏湯
治熱病時行,內外大熱。
三黃湯去大黃,加黃柏、山梔、石膏、麻黃、香豉、生薑、蔥白。用清漿水煎服,半日許不得汗,再服。便秘,去麻黃、香豉,加大黃、芒硝。節庵槌法加芽茶一撮。
白話文:
伊尹三黃湯(也叫倉公的火齊湯,《金匱要略》裡稱作瀉心湯)
治療三焦實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和便秘。
藥材組成:黃連(用酒煮過)、黃芩(用酒炒過)、大黃(用酒浸泡過),這三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用剛燒開的開水(約兩升)浸泡藥材片刻,然後絞去藥渣,將藥液分兩次溫服。這裡說的「麻沸湯」,就是將白水單獨煮沸,沸騰的樣子就像麻在翻滾。古代的方子只會在降火藥中使用這種煮開的熱水。
三黃丸
治療各種實熱症狀。
做法:將三黃湯的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剛燒開的開水送服,最好是空腹時服用。
金花湯
治療體內蘊藏熱毒。
做法:將三黃湯中的大黃去掉,加入黃柏,這三種藥材等量煎服。如果再加入梔子,就叫做梔子金花湯。
三補丸
治療陰火極度旺盛而無法平息的症狀。
做法:將金花湯的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
黃連解毒湯
治療體內外熱邪都很旺盛的情況。
做法:將三黃湯中的大黃去掉,加入黃柏和山梔,這三種藥材等量煎服。
金花丸
治療積聚的熱邪無法消解的情況。
做法:將黃連解毒湯的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
大金花湯
治療腹部脹滿、熱邪極重、小便淋漓澀痛甚至尿血的症狀。
做法:在三黃丸的基礎上,加入等量的黃柏,然後滴入少量水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剛汲取的井水送服三十丸。
說明:金花湯只用了黃芩、黃連、黃柏三味藥材,做成藥丸就叫三補丸。金花丸比湯劑多了山梔,而做成湯劑就叫解毒湯。如果再加大黃,就叫做大金花丸。湯劑和丸劑雖然形式不同,但功效相似。主要是針對情況,如果需要快速攻邪就用湯劑,需要緩慢去除就用丸劑,之間略有區別。
大黃黃連瀉心湯(出自《玉函》,也叫黃連瀉心湯)
治療邪熱內陷,導致胸脅部痞滿的症狀。
做法:將三黃湯中的黃芩去掉,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泡藥材後,絞去藥渣服用藥液。
附子瀉心湯(出自《玉函》)
治療寒熱不調,導致胸脅部痞結的症狀。
做法:將三黃湯單獨煎煮,再加入熟附子的藥汁攪拌均勻後服用。
三黃梔子豉湯
治療熱病和瘟疫,引起的頭痛發熱等症狀。
做法:在三黃湯的基礎上,加入《千金方》中的梔子豉湯,並去掉黃芩,加入黃柏。
當歸六黃湯
治療陰血虧虛導致的虛熱盜汗。
做法:在三黃湯的基礎上,去掉大黃,加入黃柏、黃耆、生地、熟地、當歸。(汪石山去掉了黃柏,加入了蒲黃)
清心丸
治療心熱導致的神志昏沉、驚悸不安等症狀。
做法:將三黃湯中的大黃去掉,用黃連三錢、黃芩二錢,再加入西牛黃半錢、鬱金半錢,用豬心血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外包硃砂,用燈心草煮的水送服。三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三十丸。
既濟解毒湯
治療上熱下寒,同時有便秘的症狀。
做法:在三黃湯的基礎上,加入甘草、桔梗、柴胡、升麻、連翹、當歸。
人中黃丸
治療溫疫和各種熱毒。
做法:以三黃湯為基礎方,大黃用三兩,黃芩、黃連各用一兩,再加入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各二兩,人參一兩,防風、香附各一兩五錢,用神曲糊做成藥丸,用清熱解毒湯送服二三錢。(清熱解毒湯的方子見白虎湯的說明)
這個方子專門用來解除濕熱疫病的邪氣,其中最關鍵的是人中黃這味藥,它以污穢的味道來引導,直接清除體內中上部的污穢熱毒。配合滑石,可以加強祛濕的作用,同時蒼朮和香附可以疏通六氣的鬱結,桔梗可以清理膈上的氣,防風可以疏散肌肉的熱。這十味祛邪散毒的藥物,如果沒有人參來鼓舞它們的力量,就無法發揮它們快速掃除邪氣的作用。用神曲做成藥丸,是為了讓藥效停留在體內而容易消化。再用清熱解毒湯送服,這個清熱解毒湯實際上是人參白虎湯和升麻葛根湯的合方,去掉了粳米,加入了羌活、黃芩、黃連、生地,可以全面解除體內外的熱邪。加入少量生薑的辛辣之性,是為了推動藥效的運行,疏散各經的毒素。
三黃石膏湯
治療熱病流行,體內外都發熱的症狀。
做法:在三黃湯的基礎上,去掉大黃,加入黃柏、山梔、石膏、麻黃、香豉、生薑、蔥白。用米漿水煎服,如果服用後半天沒有出汗,可以再服一次。如果出現便秘,則去掉麻黃和香豉,加入大黃和芒硝。節庵槌法中還會加入少量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