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三十、五苓散

回本書目錄

三十、五苓散

1. 三十、五苓散

五苓散(《玉函》)

治傷寒表裡未解,渴而小便不利。

白朮(生),茯苓,豬苓(各一二錢),澤瀉(三錢),桂(一錢)

上五味為散,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生料煎服,溫覆取微似汗。

按:五苓散本治太陽經邪犯本,渴而小便不利,飲水即吐之水逆,故用二苓、澤、術利水生津,又需桂以蒸動其津,則渴者自不渴矣。後人不達此義,每用五苓治陰虛泉竭之證,重涸其水,發熱、發渴勢必轉劇,豈方之咎歟?況有去桂而用四苓者,曷知此方全賴桂之辛溫,則術不至壅滿。用方者常須識此,無愧聖賢一脈。

白話文:

五苓散(《玉函》)

治法: 適用於傷寒表裡未解,口渴但小便不利者。

藥方:

  • 白朮(生) 1.2錢
  • 茯苓 1.2錢
  • 豬苓 1.2錢
  • 澤瀉 3錢
  • 桂 1錢

用法: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為散劑,以白開水調服,每次服用方寸匕,一日三次。也可將藥材生用煎服,服用後溫覆取微似汗。

註解: 五苓散原本用於治療太陽經邪氣侵犯導致的口渴和小便不利,患者飲水即吐,屬於水逆。因此方劑採用二苓、澤瀉、白朮利水生津,並加入桂枝以蒸發津液,使口渴的症狀自然消失。

後人未理解此方精髓,常以五苓散治療陰虛津液枯竭的症狀,反而加重了患者體內水液的消耗,導致發熱、口渴更加嚴重,這是用藥不當造成的,並非方劑本身的錯誤。更有甚者,有人去掉了桂枝,只用四味藥,更不知此方藥效全賴桂枝的辛溫之力,才能使白朮不致於阻滯水液。

用藥者需銘記此方原意,勿愧對聖賢醫學的精髓。

豬苓湯(《玉函》)

治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及少陰病下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

五苓散去朮、桂,加滑石、阿膠等分,水煎去滓,溫服,日三。

按:此太陽少陰藥也。五苓散用術以導水滋干,即兼桂之辛溫以蒸動其津氣;此用滑石之清熱利水,即兼阿膠之甘潤以保護其血液。汗乃血之液,故汗出多而渴者禁用。

豬苓散(《金匱》)

治嘔吐思水。

五苓散去澤瀉、桂,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白話文:

豬苓湯,出自《玉函》,用來治療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利,以及少陰病引起的腹瀉、咳嗽伴隨口渴、心煩失眠。

配方是:五苓散去掉蒼朮、桂枝,加入滑石、阿膠各等份,水煎去渣,溫熱服用,每天三次。

這個方子是治療太陽少陰的藥物。五苓散中的蒼朮是用來引導水液滋潤乾燥的,桂枝的辛溫則可以蒸發體內的津液;豬苓湯則用滑石的清熱利水,阿膠的甘潤則保護血液。汗液是血液的液體,因此汗出很多而口渴的人不能使用這個方子。

豬苓散,出自《金匱》,用來治療嘔吐想喝水。

配方是:五苓散去掉澤瀉、桂枝,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

澤瀉湯(《金匱》)

治支飲眩暈。

五苓散去豬苓、茯苓、桂。

茯苓澤瀉湯(《金匱》)

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

五苓散去豬苓,加甘草、生薑(《家秘》加蘆根。)

茯苓戎鹽湯(《金匱》)

治胞中精枯血滯,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豬苓、澤瀉、桂,加戎鹽(即青鹽。)

桂苓丸

白話文:

《金匱》記載,澤瀉湯用於治療支飲眩暈,由五苓散去豬苓、茯苓、桂而成。茯苓澤瀉湯則用於治療胃反、吐而渴欲飲水,由五苓散去豬苓,再加入甘草、生薑而成,有些醫家秘方還加蘆根。茯苓戎鹽湯用於治療胞中精枯血滯、小便不利,由五苓散去豬苓、澤瀉、桂,再加入戎鹽(即青鹽)而成。此外,還有桂苓丸。

治腎氣上逆,水泛為痰,逆沖膈上,及冒暑煩渴,飲水過多,腹脹,小便不利。

五苓散去豬苓、澤瀉、白朮,用桂一兩、茯苓二兩,蜜丸,沸湯下二錢,日三服(作湯名桂苓飲。)

桂苓甘露飲

治溫熱病,小便不通,煩渴引飲。

五苓散加真寒水石、石膏、滑石。

四苓散

治小便赤澀脹痛,及溫熱時行,煩渴。

五苓散去桂。

茵陳五苓散(《金匱》)

白話文:

腎氣上逆導致水氣上泛成痰,逆流衝擊膈膜,以及中暑煩渴,喝太多水,肚子脹,排尿不順暢。

將五苓散中的豬苓、澤瀉、白朮去除,加入桂枝一兩、茯苓二兩,製成蜜丸,每次用沸水服用兩錢,一天三次(稱為桂苓飲)。

桂苓甘露飲適用於溫熱病導致小便不通、口渴想喝水的情況。

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入寒水石、石膏、滑石。

四苓散適用於小便赤澀、脹痛、以及溫熱病導致的口渴。

將五苓散中的桂枝去除。

茵陳五苓散出自《金匱》,可用於治療上述症狀。

治黃疸,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茵陳蒿。

春澤湯

治氣虛傷濕,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人參。

葶藶木香散

治陽水腹脹,大小便秘。

五苓散加葶藶、木香、木通、滑石、甘草。

白話文:

治療黃疸,小便不順暢,可用五苓散加上茵陳蒿。

治療氣虛傷濕,小便不順暢,可用五苓散加上人參。

治療陽水腹脹,大小便不通,可用五苓散加上葶藶、木香、木通、滑石、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