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二十六、涼膈散

回本書目錄

二十六、涼膈散

1. 二十六、涼膈散

涼膈散(《局方》)

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熱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熱發斑。

大黃(酒浸,二兩),芒硝(一兩),甘草(炙,六錢),連翹(一兩),黃芩(一兩),山梔(八錢),薄荷(七錢)

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日三夜二服,得下、熱退為度。(世本無竹葉,有姜一片、棗一枚、蔥白一莖)

硝、黃得枳、樸之重著,則下熱承之而順下;得芩、梔、翹、薄之輕揚,則上熱抑之而下清。此承氣、涼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調胃承氣之義也。《局方》專主溫熱時行,故用竹葉,若治感冒之證,從世本,用蔥白、薑、棗可也。

清心散

治溫熱時行壯熱,神昏不語,便溺閉澀。

涼膈散加黃連一兩,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竹葉一把、白蜜少許,煎服。頭痛加川芎、防風、石膏,不應加麻黃。

轉舌丸

治類中風,舌強不語,神識不清。

涼膈散加石菖蒲、遠志肉各一兩,蜜丸,硃砂為衣,薄荷湯下。

潤燥湯

治痘疹過用丁、桂熱藥,咽痛,煩躁,秘結。

涼膈散去硝、黃,加當歸、白芍、生地、荊芥、鼠黏子。

通聖散

治西北卒中,外內熱極。

涼膈散去竹葉,加麻黃、石膏、滑石、生白朮、防風、荊芥、桔梗、川芎、當歸、芍藥、生薑。

雙解散

治溫熱時行,外內熱極。

通聖散倍滑石,用生甘草。

白話文:

【二十六、涼膈散】

涼膈散出自《局方》。主要治療溫熱病流行期間,身體內外皆有實熱症狀,以及心火旺盛導致眼睛紅腫、便祕,胃部熱氣導致皮膚出現紅斑的情況。

配方包含:大黃(需先浸泡在酒中,用量為二兩)、芒硝(一兩)、炙甘草(六錢)、連翹(一兩)、黃芩(一兩)、山梔(八錢)、薄荷(七錢)。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至五錢,另加十五片竹葉,用水煎煮後溫服,每日三次,夜間兩次,直到排便、熱度下降為止。(原本的配方並無竹葉,而是加入一片薑、一顆棗、一根蔥白)

其中,硝與大黃配合枳實、厚樸等藥材,能有效幫助腸胃順利排泄熱氣;而黃芩、山梔、連翹和薄荷等輕盈藥材,則能抑制上身的熱氣,使之順利下行。這正是涼膈散與承氣湯的不同之處。使用甘草的原因,是為了調和胃部的承氣作用。《局方》特別針對溫熱病流行期,因此加入了竹葉,若要治療感冒等症狀,則按照原本的配方,使用蔥白、薑、棗即可。

【清心散】

清心散主要治療溫熱病流行期間,高燒不退、神智混亂無法言語,以及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涼膈散基礎上再加入一兩的黃連,每次服用四至五錢,另加一把竹葉和少量的蜂蜜,煎煮後服用。若伴有頭痛,則再加入川芎、防風、石膏,若效果不佳,可再加入麻黃。

【轉舌丸】

轉舌丸適用於類似中風的病症,如舌頭僵硬無法言語,意識不清的情況。涼膈散基礎上再加入石菖蒲、遠志肉各一兩,製成蜜丸,外層裹以硃砂,以薄荷湯送服。

【潤燥湯】

潤燥湯適用於痘疹後,因過量服用丁香、肉桂等熱性藥物,導致咽喉疼痛、煩躁不安、便祕的情況。涼膈散基礎上移除硝、黃,再加入當歸、白芍、生地、荊芥、鼠黏子。

【通聖散】

通聖散適用於西北地區的卒中病患,其體內外熱氣極度旺盛。涼膈散基礎上移除竹葉,再加入麻黃、石膏、滑石、生白朮、防風、荊芥、桔梗、川芎、當歸、芍藥、生薑。

【雙解散】

雙解散適用於溫熱病流行期間,體內外熱氣極度旺盛的情況。通聖散基礎上加倍滑石的用量,並使用生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