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二十六、涼膈散

回本書目錄

二十六、涼膈散

1. 二十六、涼膈散

涼膈散(《局方》)

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熱及心火亢盛,目赤便秘,胃熱發斑。

大黃(酒浸,二兩),芒硝(一兩),甘草(炙,六錢),連翹(一兩),黃芩(一兩),山梔(八錢),薄荷(七錢)

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溫,日三夜二服,得下、熱退為度。(世本無竹葉,有姜一片、棗一枚、蔥白一莖)

白話文:

涼膈散出自《局方》,主治溫熱時行、表裡實熱、心火亢盛等症狀,例如眼赤、便秘、胃熱發斑等。方劑由大黃(酒浸)、芒硝、甘草(炙)、連翹、黃芩、山梔、薄荷組成,每次取四到五錢,加竹葉十五片,水煎服,溫服,每日三次,夜間服二次,以瀉下、退熱為度。傳統方中沒有竹葉,也可用薑一片、棗一枚、蔥白一莖代替。

硝、黃得枳、樸之重著,則下熱承之而順下;得芩、梔、翹、薄之輕揚,則上熱抑之而下清。此承氣、涼膈之所攸分也。用甘草者,即調胃承氣之義也。《局方》專主溫熱時行,故用竹葉,若治感冒之證,從世本,用蔥白、薑、棗可也。

清心散

治溫熱時行壯熱,神昏不語,便溺閉澀。

涼膈散加黃連一兩,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竹葉一把、白蜜少許,煎服。頭痛加川芎、防風、石膏,不應加麻黃。

白話文:

硝石和枳實性寒,藥力較重,可以瀉熱,使熱氣順著向下排泄;黃芩、梔子、翹搖、薄荷性涼,藥力較輕,可以清熱,使熱氣向上升發,然後再向下清熱。這就是承氣湯和涼膈散的藥性區分。加入甘草,是為了調節脾胃,使藥力更加平和。

《局方》專門用於治療溫熱流行病,因此用竹葉。如果治療感冒,可以按照《世本》的方子,用蔥白、生薑、大棗。

清心散

用於治療溫熱流行病引起的壯熱、神志昏迷、不語、大小便閉塞。

將涼膈散加入黃連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五錢,加上竹葉一把、白蜜少許,煎服。頭痛者,可加川芎、防風、石膏,但不要加麻黃。

轉舌丸

治類中風,舌強不語,神識不清。

涼膈散加石菖蒲、遠志肉各一兩,蜜丸,硃砂為衣,薄荷湯下。

潤燥湯

治痘疹過用丁、桂熱藥,咽痛,煩躁,秘結。

涼膈散去硝、黃,加當歸、白芍、生地、荊芥、鼠黏子。

通聖散

白話文:

轉舌丸用於治療中風導致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神志不清的症状。將涼膈散加入石菖蒲、遠志各一兩,做成蜜丸,外面裹上硃砂,用薄荷湯送服。潤燥湯用於治療痘疹用丁香、桂枝等熱藥過度導致咽喉疼痛、煩躁不安、大便不通的症状。將涼膈散中去掉硝石和黃芩,加入當歸、白芍、生地、荊芥、鼠黏子。通聖散…

治西北卒中,外內熱極。

涼膈散去竹葉,加麻黃、石膏、滑石、生白朮、防風、荊芥、桔梗、川芎、當歸、芍藥、生薑。

雙解散

治溫熱時行,外內熱極。

通聖散倍滑石,用生甘草。

白話文:

治療西北卒中,外熱內熱都很嚴重時,用涼膈散去竹葉,再加入麻黃、石膏、滑石、生白朮、防風、荊芥、桔梗、川芎、當歸、芍藥、生薑。

治療溫熱流行病,外熱內熱都很嚴重時,用通聖散,滑石的量加倍,使用生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