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通祖方》~ 十六、四君子湯 (1)
十六、四君子湯 (1)
1. 十六、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局方》)
治胃氣虛弱,飲食不思,倦怠少食。
人參(一錢至三錢),白朮(炒,一錢至二錢),茯苓(一錢至錢五分),甘草(炙,六分至一錢)
上四味水煎,空心溫服。
按:四君子乃胃家氣分之專藥,胃氣虛而用之,功效立見。即血虛用四物,亦必兼此,故八珍之主治不獨氣血兩虛也,即血虛者,亦須兼用,但補氣則偏於四君,補血則偏於四物,若純用血藥,不得陽生之力,陰無由以化也。方中白朮若治脾胃虛衰,大便不實或嘔惡不食,合用炒焦,方有健運之力。
如肺胃虛燥,咳嗽失血,須用陳米飯上蒸過十餘次者,則轉濁為清,轉燥為潤,是以異功散、八珍湯及歸脾、逍遙等方內並宜蒸者,即陰虛乾咳,咳吐白血,總無妨礙,更加白蜜拌蒸,尤為合宜。其於輕重炮製之間,全在用者之活法權變,舉此可以類推三隅矣。
異功散
治肺胃氣虛,稀痰喘嗽。
四君子湯加橘皮(去白)為散,每服三四錢,加生薑一片,水煎去滓服。
六君子湯
治胃虛少食,痰嗽嘔泄。
四君子湯加橘皮、半夏、生薑。
香砂六君子湯
治氣虛,痰食氣滯。
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烏梅。
烏蠍六君子湯
治小兒慢脾風內釣。
六君子湯加川烏、蠍尾,神麯糊丸服。
溫脾散
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及虛脹,乳食不進。
四君子湯加黃耆、藿香、訶子肉、橘皮、桔梗、木香,為散,每服三、四錢,加薑、棗,煎服。
茯苓飲(《外臺》)
治胸中停痰宿水,吐後虛滿不食。
四君子湯去甘草,加枳實、橘皮、生薑。
惺惺散(《局方》)
治小兒傷寒,發熱咳嗽。
四君子湯加桔梗、細辛、羌活(一作花粉)等分,為散,每服一、二錢,加薄荷五葉,水煎熱服,取微汗愈,不愈再作,加蔥白、香豉。
四獸飲
治瘧疾胃虛,中挾痰食。
四君子湯加半夏、橘皮、草果,為散,每四五錢加生薑七片、烏梅肉一個,水煎,清晨熱服。
八味順氣散
治類中風,虛脹喘逆。
四君子湯加青皮、橘皮、白芷、烏藥,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溫服。
參苓白朮散(《局方》,一名參朮飲)
治胃虛,喘嗽,大便不實。
四君子湯加山藥、扁豆、蓮肉、桔梗、薏苡、砂仁,為散,每服四、五錢,加薑、棗煎服。
七味白朮散即錢氏白朮散
治胃虛,津氣不行而渴。
四君子湯加藿香、木香、煨葛根,為散,每服三、四錢,水煎,日三服。
八珍散
治胃虛,痰中見血及粉紅痰。
四君子湯加黃耆、山藥、粟米、扁豆(炒存性)。
九味資生丸
治老人食難克運。
四君子湯本方,參、術各三兩、茯苓一兩半、炙甘草半兩,加橘紅、楂肉、真神麯各二兩,川連、白豆蔻各三錢半,煉白蜜丸服。古方止此九味,後人更加桔梗、藿香各半兩,澤瀉三錢半,扁豆、蓮肉各一兩,薏苡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醉飽後細嚼彈子大一丸,淡薑湯下,則酒食易化,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飢時服之即飽,飽後食之即飢,藥雖繁簡不同而功效不異,因兩存之。
白話文:
四君子湯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佳、精神疲憊、吃得少的情況。
藥方組成包含人參(一錢到三錢)、炒過的白朮(一錢到二錢)、茯苓(一錢到一錢五分)和炙甘草(六分到一錢)。
將這四味藥用水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
**說明:**四君子湯是專門針對脾胃氣虛的藥方,脾胃氣虛的人服用後,效果會很明顯。即使是血虛的人,也需要搭配使用這個方子。所以,八珍湯(補氣血的方子)不只是治療氣血兩虛,也適用於血虛的人,但補氣方面,四君子湯效果更佳;補血方面,則以四物湯為主。如果單純使用補血藥,沒有陽氣的生發作用,陰血就無法產生。方中的白朮,如果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大便不成形、噁心、食慾不振等情況,需要炒焦後使用,才能有健脾運化的效果。
如果肺胃虛弱乾燥,導致咳嗽或咳血,可以用蒸過多次的陳米飯,這樣可以將濁氣轉化為清氣,燥性轉化為滋潤。所以,異功散、八珍湯、歸脾湯、逍遙散等方劑都適合加入蒸過的米飯。即使是陰虛乾咳,咳出帶血的白痰,也沒有影響。如果再加入蜂蜜一起蒸,效果會更好。藥物劑量、炮製方法需要靈活運用,這裡舉例說明,可以由此推及其他藥方。
異功散
治療肺胃氣虛、痰多喘嗽。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去白橘皮,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四錢,加生薑一片,用水煎煮後去渣服用。
六君子湯
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痰多咳嗽、嘔吐腹瀉。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橘皮、半夏和生薑。
香砂六君子湯
治療氣虛、痰多、食物積滯。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木香、砂仁和烏梅。
烏蠍六君子湯
治療小兒慢性脾虛,出現抽搐等症狀。
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川烏、蠍尾,再用神麯糊製成藥丸服用。
溫脾散
治療小兒心脾虧損、伸舌頭、腹脹,不吃奶的情況。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藿香、訶子肉、橘皮、桔梗和木香,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四錢,加入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茯苓飲
治療胸中停滯痰液、飲水,嘔吐後胸悶不適、食慾不振。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去掉甘草,加入枳實、橘皮和生薑。
惺惺散
治療小兒傷寒、發熱咳嗽。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桔梗、細辛、羌活(或花粉),等分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兩錢,加薄荷五片,用水煎煮後熱服,微微出汗即可。如果沒好,再服用一次,可以加蔥白和豆豉。
四獸飲
治療瘧疾導致的脾胃虛弱,並有痰食積滯。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半夏、橘皮和草果,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加生薑七片、烏梅肉一個,用水煎煮,清晨熱服。
八味順氣散
治療類似中風的虛弱症狀,表現為腹脹、氣喘。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青皮、橘皮、白芷和烏藥,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參苓白朮散
治療脾胃虛弱、喘嗽、大便不成形。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山藥、扁豆、蓮肉、桔梗、薏苡、砂仁,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五錢,加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七味白朮散(錢氏白朮散)
治療脾胃虛弱,津液運行不暢導致口渴。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藿香、木香和煨過的葛根,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四錢,用水煎煮,一天服用三次。
八珍散
治療脾胃虛弱,痰中帶血或粉紅色痰。
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山藥、小米、炒扁豆(保留藥性)。
九味資生丸
治療老年人消化功能差,難以消化食物。
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將人參、白朮各用三兩,茯苓用一兩半,炙甘草用半兩。再加入橘紅、山楂肉、神麯各二兩,川連、白豆蔻各三錢半,煉蜜製成藥丸服用。古方只有這九味藥,後人又加入桔梗、藿香各半兩,澤瀉三錢半,扁豆、蓮肉各一兩,薏苡三兩,山藥、麥芽、芡實各一兩半。在酒足飯飽後,仔細咀嚼彈子大小的藥丸,用淡薑湯送服,可以幫助消化,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身體。飢餓時服用可以增加飽腹感,飽食後服用則會容易產生飢餓感。藥方雖有繁簡之分,但功效相似,故一併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