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通祖方》~ 十四、平胃散
十四、平胃散
1. 十四、平胃散
平胃散(《局方》)
治胃中宿食不化,藜藿之人宜之。
蒼朮(泔浸去皮,麻油拌。炒黃,四兩),厚朴(去皮,薑汁炒),陳皮(泡,去浮白),甘草(炙,各三兩)
上四味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香連平胃散
治食積發熱,腹痛作瀉。
平胃散加薑汁炒川連二兩、木香一兩。
白話文:
平胃散出自《局方》,主治胃中积滞不化,尤其适合食用藜藿类食物的人。配方包括苍术(泔水浸泡去皮,麻油拌炒至黄,四两)、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泡水,去浮白)、甘草(炙,各三两)。以上四味药材混合研磨成散剂,每次服用四五钱,加入生姜三片,水煎温服。香连平胃散则是平胃散的加减方,用于治疗食积发热、腹痛泻泄,在平胃散的基础上添加了姜汁炒川连二两和木香一两。
不換金正氣散(《局方》)
治時氣不正,感冒夾食。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時氣,加香豉。
藿香正氣散(《局方》)
治水土不服,感冒時氣夾食。
平胃散換白朮,加藿香、紫蘇、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薑、棗。(古方無大腹皮,有蒼朮)
白話文:
《局方》中的「不換金正氣散」用於治療時氣不正、感冒夾食。方劑以平胃散為基礎,再加入藿香和半夏。如果遇到時氣不正,還要加香豉。
《局方》中的「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水土不服、感冒時氣夾食。方劑以平胃散為基礎,將白朮換成其他藥物,並加入藿香、紫蘇、半夏、茯苓、白芷、桔梗、大腹皮、薑、棗。古方沒有大腹皮,而是用蒼朮。
人參養胃湯(《局方》)
治食滯痞滿,寒熱痞瘧。
平胃散加藿香、半夏、人參、茯苓、草果、薑、棗、烏梅。
參苓平胃散
治脾虛飲食不化,大便不實。
平胃散加人參、茯苓。
白鳳膏
治少年稟氣不足,因飲食飢飽所傷,致成虛損,形體羸瘦,日晡潮熱,腹脹,氣急,脈來弦數者。
平胃散四兩加參、苓各一兩,取棗四兩,去核,逐一填入前藥,入烏嘴白鴨腹內,男雌女雄,製法如烏骨雞丸。
白話文:
人參養胃湯,出自《局方》,用於治療食物積滯導致的腹脹、痞滿,以及寒熱交替的瘧疾。
藥方以平胃散為基礎,加入藿香、半夏、人參、茯苓、草果、薑、棗、烏梅。
參苓平胃散,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飲食不消化、大便不成形。
藥方以平胃散為基礎,加入人參、茯苓。
白鳳膏,用於治療少年體質虛弱,因飲食不節導致虛損,出現形體消瘦、午後發熱、腹脹、呼吸急促、脈搏弦數等症狀。
藥方以平胃散四兩為基礎,加入人參、茯苓各一兩,再取棗四兩去核,逐一填入藥物中,然後放入烏嘴白鴨腹內(男用雌鴨,女用雄鴨),製法類似烏骨雞丸。
此葛可久方,丸以蒸餅,取緩留胃脘而和中氣之傷也。蓋參苓平胃原非補益腎水之藥,余嘗藉此以治飲食內傷、中氣不和、發熱羸瘦之證,往往獲效。詳方名白鳳者,以鳧字下幾字加於鳥字之上也,且丸以膏名,取脂膏之義,藏機法也。
厚朴湯
治脾胃虛寒作脹,腹中時痛時止。
平胃散去蒼朮,加茯苓、乾薑。潔古加半夏、枳實、薑、棗。
除濕湯
治濕熱痞滿,不食。
白話文:
這個葛根可以長期服用,用蒸餅做成丸藥,可以緩慢留住胃脘,調和中氣的損傷。因為參苓平胃散原本就不是補益腎水的藥物,我曾經用它來治療飲食內傷、中氣不和、發熱消瘦的症狀,往往能收到效果。詳細的藥方名稱叫白鳳丸,是因為「鳧」字下面幾筆加上「鳥」字上面,而且用膏藥名來稱呼丸藥,取的是脂膏的含義,是一種藏機的巧妙方法。
厚朴湯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脹,以及肚子時痛時止的症狀。
平胃散去蒼朮,加入茯苓、乾薑。潔古方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了半夏、枳實、薑、棗。
除濕湯
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痞滿,不思飲食的症狀。
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朮、藿香、生薑、大棗。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能飲食,腹鳴泄瀉。
平胃散去厚朴,加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豬苓、澤瀉、麥芽、神麯。
五積散(《局方》)
治感冒內挾冷食,脾陰受傷,表裡俱病。
白話文:
平胃散加半夏、茯苓、白朮、藿香、生薑、大棗,稱為升陽除濕湯,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鳴泄瀉等症狀。
平胃散去掉厚朴,加入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豬苓、澤瀉、麥芽、神麴,稱為五積散,可以治療感冒合併吃冷食,導致脾陰受損,表裡俱病的症狀。
平胃散加桂枝、麻黃、炮薑、半夏、茯苓、枳殼、桔梗、白芍、當歸、川芎、白芷。每服四、五錢,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去滓熱服,溫覆取微汗。
調中飲
治食積類傷寒及手足四肢發陰斑。
平胃散加枳實、白朮、乾薑、黃連、山楂、神麯、草果,水煎去滓,磨木香調服。
白話文:
平胃散加味方
組成:
- 平胃散
- 桂枝
- 麻黃
- 炮薑
- 半夏
- 茯苓
- 枳殼
- 桔梗
- 白芍
- 當歸
- 川芎
- 白芷
用法:
每次取四到五錢,加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去渣後趁熱服用。服用後溫暖覆蓋,微微出汗即可。
主治:
食積導致的傷寒,以及手足四肢出現陰斑。
加味平胃散:
- 原平胃散
- 枳實
- 白朮
- 乾薑
- 黃連
- 山楂
- 神麴
- 草果
用法:
水煎去渣,用木香磨成粉末調服。
胃苓湯
治飲食停積,浮腫泄瀉,脈證俱實者。
平胃散合五苓散生料,煎服。
平胃本平胃氣之墩阜,若因脾土之虛不能消運,又須稍藉參、苓,如養胃之類。然復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腫脹,且氣壅不勝參、術,難合理中者,乃合五苓以健運水土,與正氣散之假蘇、藿以散客邪,兩不移易之定例也。
棗礬丸
治食積發黃。
平胃散加皂礬(麵裹,燒紅),煮紅棗肉,丸服。
白話文:
胃苓湯用於治療飲食積滯、浮腫瀉泄,並且脈象和症狀都偏實的患者。
其方劑為平胃散加入五苓散的生藥材,煎煮服用。
平胃散原本是平胃氣的藥方,但若因脾土虛弱導致無法消化運化,則需要稍微加入人參、茯苓等藥物來養胃。然而,若脾土虛衰導致水分代謝失調而出現腫脹,並且氣機壅塞,無法適應人參、白術等藥物,則需要加入五苓散來健運水土,並結合正氣散中的紫蘇、藿香來散解外邪,形成一個既能健脾又能利水、既能消食又能解表的不錯的藥方組合。
棗礬丸用於治療食物積滯導致的黃疸。
其方劑為平胃散加入皂礬(用麵粉包裹,燒至紅色),然後煮紅棗肉,製成丸劑服用。
此消磨宿滯之第一峻利方,較平胃之緩急百倍。膏粱慎勿罔施,服後以谷壓之,否則恐其嘔吐也。
枳殼湯
治痘疹誤服參、耆,腹脹喘急。
平胃散去蒼朮,加枳殼。
白話文:
這是一種消除積滯的第一個強效方法,其效果遠超過緩和的平胃散百倍。在使用時要特別謹慎,避免誤用高脂高糖的食物,並在服用後食用穀物以中和藥性,以免引起嘔吐。
【枳殼湯】
治療因錯誤服用參、耆導致的腹脹喘息。
將平胃散中的蒼朮去除,加入枳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