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八、四逆湯 (1)

回本書目錄

八、四逆湯 (1)

1. 八、四逆湯

四逆湯(《玉函》)

治陰寒脈沉,四肢厥冷,嘔吐泄瀉。

附子(生用,一枚),乾薑(五錢),甘草(六錢)

上三味水煎,分溫再服,強人可服大附子一枚,乾薑一兩。

四逆加人參湯(《玉函》)

治惡寒,脈微而利。

四逆湯加人參三錢至一兩。

茯苓四逆湯(《玉函》)

治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

四逆湯加人參三錢至一兩,茯苓六錢。

通脈四逆湯(《玉函》)

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

四逆湯倍用乾薑。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玉函》)

治吐已下斷,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

四逆湯倍乾薑,加豬膽汁。

白通湯(《玉函》)

治少陰病下利,脈微。

四逆湯去甘草本方,薑、附各三錢,加蔥白四莖。

白通加豬膽汁湯(《玉函》)

治少陰病下利,厥逆無脈,乾嘔而煩。

四逆湯去甘草本方,薑、附各用三錢,加蔥白四莖、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乾薑附子湯(《玉函》,一名姜附湯)

治少陰病晝日煩躁。

四逆湯去甘草。

四逆湯用姜附之辛熱恢復其陽,即用甘草以緩其性,使之徐行以達四末,專為始病便見厥逆、脈沉、不發熱者而設。即太陰自利、腹痛,厥陰下利、拘急,總不出此,以厥陰之邪無不由少陰而入也。非但三陰俱可取用,非太陽之頭痛、發熱、脈沉,亦須用此先救其里,然後解表,方為合轍。

而少陰病晝日煩躁用乾薑附子湯,即四逆湯中除去甘草,專用二味以迅掃陰霾,與白通立法無異。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陽尚所攸賴,白通二例與厥陰獨無干預耶?雖厥陰經中但有通脈而無白通,詳二方止五更一味,通脈有甘草而無蔥白,白通有蔥白而無甘草。一取甘緩以徐復欲絕之脈,一去甘草以急追將脫之陽,皆用豬膽以除假熱。

白通專用蔥白以通真陽,又恐蔥白性升,引領薑、附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脈本方雖無蔥白,方後便有赤白加蔥之列。蔥白既可加用,人尿獨不可加用乎?況厥陰內藏風木,得無面赤戴陽可用蔥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無問直中、沉寒、傳經、壞病。氣比轉逆,元氣至此逮盡,非始病便見脈沉、發熱之比。

縱兩感勢劇,尚有麻黃附子細辛湯盡力可救於前,太陽例中先後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揮發,辨治之微,惟在頭之痛與不痛為確據也。精義至此,盡情剖露,後世略不加察,妄立兩感之方,總未達長沙萬一耳。

回陽返本湯

治陽虛躁渴,面赤戴陽,欲坐臥泥水中,脈來無力欲絕者。

四逆湯加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面赤者,下虛也,加蔥白七莖、黃連少許,用泥漿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脈,治陰極似陽最為神妙,加用臘茶、漿水等味,當矣!但陳皮一味似屬不必,知人參既合薑、附,其勢歘脹,奚藉陳皮發揚之力哉?

白話文:

八、四逆湯

四逆湯(出自《玉函》)

主治:陰寒體質,脈象沉微,四肢冰冷,同時伴有嘔吐、腹瀉。

藥方組成:附子(生用,一枚)、乾薑(五錢)、甘草(六錢)

服用方法:以上三味藥材用水煎煮,分次溫服。體格強壯的人可以服用較大量的附子一枚,乾薑一兩。

四逆加人參湯(出自《玉函》)

主治:怕冷,脈象微弱,且出現腹瀉。

藥方組成: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三錢到一兩。

茯苓四逆湯(出自《玉函》)

主治:發汗後,或使用瀉藥後,病情仍然沒有緩解,反而出現煩躁不安。

藥方組成: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三錢到一兩,茯苓六錢。

通脈四逆湯(出自《玉函》)

主治:少陰病導致的腹瀉,大便清稀如水,體內寒冷,但體表卻有發熱的假象。

藥方組成:四逆湯的基礎上,將乾薑的用量加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出自《玉函》)

主治:上吐下瀉停止後,四肢抽搐僵硬無法伸展,脈象微弱幾乎消失的危急情況。

藥方組成:四逆湯的基礎上,將乾薑的用量加倍,並加入豬膽汁。

白通湯(出自《玉函》)

主治:少陰病導致的腹瀉,脈象微弱。

藥方組成: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去除甘草,保留乾薑和附子各三錢,並加入蔥白四根。

白通加豬膽汁湯(出自《玉函》)

主治:少陰病導致的腹瀉,四肢冰冷、脈象消失,同時伴有乾嘔和煩躁不安。

藥方組成: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去除甘草,保留乾薑和附子各三錢,並加入蔥白四根、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乾薑附子湯(出自《玉函》,又名姜附湯)

主治:少陰病在白天出現煩躁不安。

藥方組成: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去除甘草。

關於四逆湯、白通湯的說明:

四逆湯使用乾薑、附子的辛熱之性來恢復身體的陽氣,並用甘草來緩解藥性,使其藥力慢慢到達四肢末梢。這個方子主要是針對那些剛開始生病就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沉微、不發熱的人而設。即使是太陰病引起的腹瀉、腹痛,或厥陰病引起的腹瀉、抽搐,也都可以使用此方。因為厥陰病的邪氣都是從少陰病傳入的。不僅三陰病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即使是太陽病引起的頭痛、發熱、脈象沉微,也應該先用此方救治體內的陽氣,然後再解表,這樣才符合治療的原則。

少陰病在白天出現煩躁不安的情況,可以使用乾薑附子湯,也就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去除甘草,只用乾薑和附子這兩種藥來迅速驅散體內的陰寒。這和白通湯的治療思路是一致的。如果仔細推敲,四逆湯這個方子,太陽病也需要依靠它,那麼白通湯這兩個方子難道和厥陰病沒有關係嗎?雖然厥陰經的病症中只有通脈四逆湯而沒有白通湯,但仔細比較這兩個方子,只是差了一兩味藥而已。通脈四逆湯有甘草而沒有蔥白,白通湯有蔥白而沒有甘草。一個是使用甘草的緩慢藥性來慢慢恢復衰弱的脈象,一個是去除甘草來迅速追回將要脫離的陽氣,兩者都使用了豬膽汁來消除虛假的熱象。

白通湯專門使用蔥白來疏通真正的陽氣,又擔心蔥白的升提之性會引導乾薑、附子的藥力向上,所以使用人尿來將藥力引導向下。通脈四逆湯雖然沒有蔥白,但在後面的加減法中也有加入蔥白的記載。既然蔥白可以加入使用,那麼人尿難道就不能加入使用嗎?何況厥陰經內藏有風木之氣,有時會出現面部發紅、陽氣上浮的假象,可以用蔥白來治療。以上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挽救病情的危急情況,無論是直接感受寒邪、或是體內陰寒太重、或是經絡傳變、或是病情惡化,只要是氣機逆亂,元氣將要耗盡的情況,都適用,和那些剛生病就出現脈象沉微、發熱的情況不同。

即使是兩感病勢危急,還有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以盡力挽救。在太陽病的治療中,先救裡再解表的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治療的關鍵在於頭痛與不痛的區別。這些精闢的道理,都已經完全揭示出來了,但是後世的醫生卻沒有仔細觀察,隨意創造出兩感病的方子,根本沒有達到張仲景的萬分之一的水平。

回陽返本湯

主治:陽氣虛弱、口渴煩躁、面色發紅、陽氣上浮、想要坐在或躺在泥水中的情況,脈象微弱幾乎消失。

藥方組成: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對於面色發紅的情況,是屬於下焦虛寒的表現,可以加入蔥白七根、黃連少許,使用泥漿水澄清後煎服,並加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這個方子是將白通湯和生脈散結合使用,治療陰寒極盛、出現虛假陽象的情況,非常有效。再加入臘茶、泥漿水等藥,就更合適了。但是陳皮這味藥似乎沒有必要,因為人參和乾薑、附子合用,藥力已經很強,不需要陳皮來增強發散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