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十三、枳朮湯

回本書目錄

十三、枳朮湯

1. 十三、枳朮湯

枳朮湯(《金匱》)

治水腫心下如盤,邊如旋盤。

枳實(十枚),白朮(二兩)

上二味水煎,溫分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枳朮丸

治脾不健運,飲食不化。

枳朮湯用枳實一兩、白朮二兩,荷葉裹米燒飯為丸,米湯下七、八十丸。

海藏曰:東垣枳朮丸本仲景枳朮湯,至晚年道世,用荷葉燒飯為丸,取留滓於胃也。太無曰:《金匱》治水腫心下如盤,故用湯以盪滌之。東垣治脾不健運,故用丸以緩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香砂枳朮丸

治氣滯,宿食不消。

枳朮丸加木香、砂仁各半兩。

橘半枳朮丸

治痰食兼併不化。

枳朮丸加橘皮、半夏各半兩。

深師消飲丸

治停飲胸滿,嘔逆,腹中水聲,不思飲食。

枳朮丸加茯苓一兩、炮姜五錢,薑汁調神麯煮浮糊,丸梧子大,淡薑湯或沸湯、米湯任下三四十丸。

按:此即腎著湯去甘草之緩中,易枳實以導滯也。

白話文:

[十三、枳朮湯]

這是《金匱要略》中的枳朮湯,用於治療水腫,病狀表現為心下部位腫脹,形狀像盤子,邊緣像旋轉的盤子。

所需藥材為:枳實十枚,白朮二兩。將這兩種藥材用水煎煮,溫熱後分三次服用。如果腹部感覺軟和,就表示藥效已經開始發揮。

[枳朮丸]

用於治療脾臟功能不佳,導致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其成分為:枳實一兩、白朮二兩,將藥材與用荷葉包裹的米一起燒煮成飯,再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用米湯送服。

海藏提到:東垣的枳朮丸源於仲景的枳朮湯,到了晚年才改為用荷葉包米燒飯製成藥丸,目的是為了讓藥物殘渣留在胃中。太無認為:《金匱要略》中的枳朮湯是用來治療心下部水腫的,所以採用湯劑以清潔身體;而東垣的枳朮丸則用於治療脾臟功能不佳,所以用藥丸形式緩慢地幫助消化。兩種配方都有其深層的用意,不能隨意更換。

[香砂枳朮丸]

適用於氣滯,食物不易消化的情況。在枳朮丸的基礎上,添加木香、砂仁各半兩。

[橘半枳朮丸]

適用於痰多且食物不易消化的情況。在枳朮丸的基礎上,添加橘皮、半夏各半兩。

[深師消飲丸]

適用於胸腔積水、噁心反胃、腹部有水聲、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在枳朮丸的基礎上,添加茯苓一兩、炮姜五錢,用薑汁調神麯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粒,可用淡薑湯、熱水或是米湯送服。

註:這就是腎著湯去掉甘草的緩和作用,改用枳實來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