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醫通祖方》~ 五、小柴胡湯 (2)

回本書目錄

五、小柴胡湯 (2)

1. 五、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幹薑湯(《玉函》,《金匱》名柴胡桂薑湯)

治瘧,寒多,微有熱。

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薑、棗,加桂枝、乾薑、天花粉、牡蠣(熬)。

柴胡桂枝湯(《玉函》)

治太陽、少陽並病、合病寒熱及瘧。

小柴胡湯加桂枝、芍藥。(即小柴胡湯合桂枝湯)

柴胡四物湯

治婦人經行感冒,熱入血室。

小柴胡湯合四物湯。

柴胡枳桔湯一名枳桔柴胡湯

治少陽寒熱,痞滿。

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

增損柴胡湯

治少陽血虛,寒熱不止。

小柴胡湯去黃芩,加川芎、芍藥、陳皮。

柴胡清肝散

治怒火,憎寒發熱,肝膽風熱瘡瘍。

小柴胡湯去半夏、薑、棗,加山梔、川芎、連翹、桔梗。

人參敗毒散(《局方》)

治時疫初起,發熱及感冒,發散後熱不止。

小柴胡湯去半夏、黃芩、大棗,加茯苓、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桔梗。

問:時疫初起用人參敗毒,得毋助邪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時寒疫汗後熱不止?詳此二者,一為全盛之毒,一為未盡之邪,胡一方可混治邪?蓋時疫之發或值歲氣並臨,或當水土疏豁,種種不侔,然必入傷中土。土主百骸,無分經絡,毒氣流行,隨虛輒陷,最難叵測。亟乘邪氣未陷時,盡力峻攻,庶克有濟。

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參一味,力致開闔,始則鼓舞羌、獨、柴、前各走其經而與熱毒分解之門,繼而調御津精血氣各守其鄉,以斷邪氣復入之路,與桂枝湯中芍藥護營之意不殊,如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參蘇飲未常不用人參以協濟表藥成功也,但其所主惟天行大頭乃為合轍。

加荊芥、防風、牛蒡、薄荷,名荊防敗毒,為捻頸瘟、咽喉腫痛之專藥,即上二證在熱毒既陷已後及北方黑骨溫等,總與此方無預也。至若傷寒傳變之邪、伏氣鬱發之證涇渭攸分,略無交涉。而先哲嘗藉以治寒疫汗後餘熱,往往獲效者,以非時之邪混廁經中,屢行疏表不應,邪伏幽隱不出,非藉人參之大力,不能載之外泄也。

逮至疫痢昏熱口噤,亦宜此方,加陳倉米引領入胃,則毒隨藥化,得非人參輔佐之力歟?獨怪近世醫流偏謂人參助長邪氣,除去不用,專行群隊攻發鼓激,壯火飛騰不至,竭絕真陰不已。茲緣同學質問,因祖述以政。

荊防敗毒散

治大頭蝦蟆瘟證。

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薄荷、牛蒡。

倉廩湯

治疫痢發熱。

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一撮。

清脾飲

治食瘧脈實,溺赤,便秘。

小柴胡湯去人參,加白朮、青皮、厚朴、草果。

按:清脾飲清理脾家痰氣宿滯,及蘊積少陽經中風熱之邪,乃於小柴胡中除去人參,益入青皮、白朮、厚朴、草果一派克削之味,在藜藿之人固為相宜,若膏粱豢養柔脆者,即有留滯,亦難勝此,用者審之。

白話文:

五、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出自《玉函》,《金匱》裡名稱為柴胡桂薑湯)

治療瘧疾,症狀是怕冷多於發熱。

這是將小柴胡湯去除人參、半夏、生薑、大棗,再加入桂枝、乾薑、天花粉、牡蠣(需要熬煮)。

柴胡桂枝湯(出自《玉函》)

治療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病、合併發病,出現寒熱往來以及瘧疾。

這是將小柴胡湯加入桂枝、芍藥。(也就是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的合方)

柴胡四物湯

治療婦女月經來潮時感冒,導致熱邪侵入血室。

這是小柴胡湯和四物湯的合方。

柴胡枳桔湯,又名枳桔柴胡湯

治療少陽病出現寒熱往來,以及胸腹部痞塞脹滿的症狀。

這是小柴胡湯加入枳殼、桔梗。

增損柴胡湯

治療少陽病出現血虛,寒熱反覆不止的症狀。

這是小柴胡湯去除黃芩,再加入川芎、芍藥、陳皮。

柴胡清肝散

治療因憤怒引起的火氣,出現怕冷發熱,以及肝膽經風熱引起的瘡瘍。

這是小柴胡湯去除半夏、生薑、大棗,加入山梔、川芎、連翹、桔梗。

人參敗毒散(出自《局方》)

治療流行性疾病初期,出現發熱以及感冒,發散後熱仍不退的症狀。

這是小柴胡湯去除半夏、黃芩、大棗,加入茯苓、羌活、獨活、前胡、川芎、枳殼、桔梗。

有人問:流行性疾病初期使用人參敗毒散,難道不會助長邪氣,使病情更加嚴重嗎?又為什麼能治療非流行季節的寒疫,發汗後熱不退的症狀呢?這兩種情況,一個是疾病正處於最強盛的階段,一個是邪氣尚未完全清除,為什麼可以用同一個方子來治療呢?因為流行性疾病的發生,有時是遇到當年的氣候變化,有時是因為水土不服,各種情況都不一樣,但必然會侵犯到人體的中焦脾胃。脾胃主宰全身,不分經絡,毒氣在全身流行,會隨著虛弱的地方侵入,最難以預測。所以要趁著邪氣還沒有深入的時候,盡力用猛藥攻邪,或許才能有效。

這個方子的奧妙,全在於人參這一味藥,能發揮開闔的作用,開始是鼓舞羌活、獨活、柴胡、前胡等藥,使其各走各的經絡,以打開熱毒外散的門路,接著是調節津液、精血、氣血,使其各守各的位置,以斷絕邪氣再次入侵的道路,這和桂枝湯中用芍藥來保護營血的用意是一樣的。像桂枝人參湯、小柴胡湯、參蘇飲等,也常常使用人參來輔助表藥,使其發揮作用。但是人參敗毒散主要針對的是流行性疾病,特別是像大頭瘟這樣的病症。

如果加入荊芥、防風、牛蒡、薄荷,就成為荊防敗毒散,是治療捻頸瘟、咽喉腫痛的專用藥,至於以上兩種病症在熱毒已經深入之後,以及北方地區的黑骨瘟等,都與這個方子無關。至於傷寒病傳變所引起的邪氣,以及伏藏在體內的邪氣爆發的病症,與以上情況截然不同,沒有任何關係。而古代醫家曾經用它來治療寒疫發汗後餘熱不退的情況,往往能取得療效,那是因為非流行季節的邪氣混雜在經絡中,多次使用疏散表邪的方法卻沒有效果,邪氣伏藏隱蔽不出來,必須藉助人參的強大力量,才能將邪氣帶出體外。

即使到了疫痢發熱昏迷、口不能張開的時候,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子,加入陳倉米引導藥力進入胃中,那麼毒邪就會隨著藥力化解,這不也是人參輔助的效果嗎?只是很奇怪,現在的醫生卻偏執地認為人參會助長邪氣,於是就不用人參,只是一味地用攻伐藥物來刺激,導致火氣更加旺盛,最後耗竭真陰而死。這一切都是因為同學提出的問題,所以我才根據古人的理論來加以說明。

荊防敗毒散

治療大頭蝦蟆瘟(一種流行性疾病)。

這是人參敗毒散加入荊芥、防風、薄荷、牛蒡。

倉廩湯

治療疫痢發熱。

這是人參敗毒散加入一小撮陳倉米。

清脾飲

治療食瘧,症狀是脈象洪實,小便赤紅,大便秘結。

這是小柴胡湯去除人參,加入白朮、青皮、厚朴、草果。

按:清脾飲是清理脾臟的痰氣和宿食積滯,以及蘊藏在少陽經中的風熱邪氣,所以從小柴胡湯中去除人參,加入青皮、白朮、厚朴、草果等一系列具有克制和削減作用的藥物。對於貧困勞苦的人來說,使用這個方子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是富貴人家,身體比較嬌弱的人,即使有痰氣和積滯,也難以承受這個方子的藥力,使用的時候要謹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