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醫必要》~ 卷二 (51)
卷二 (51)
1. 疹症四忌
忌初起即用寒涼。(俟出後看症用藥。)忌妄用辛熱。忌誤用補澀。忌葷腥生冷風寒
白話文:
[疹症四項禁忌]
- 初期出現疹子時,不要立即使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應在疹子出現後,根據具體症狀來使用適當的藥物。)
- 不要隨意使用性質辛熱的藥物。
- 避免錯誤地使用補益或收澀類的藥物。
- 忌食葷腥、生冷以及可能引起風寒的食物。
2. 疹症列方
升麻葛根湯,散微涼,治疹症初起。
升麻,葛根,白芍(酒炒),甘草(各一錢)
如譫語狂亂,調辰砂一分,六一散一錢服。牛蒡子、黃芩、貝母、知母、桔梗、麥冬、連翹、生地、當歸、防風、荊芥、柴胡、桑白皮等藥,均可隨症加入。
透邪煎,散微補,治疹症初熱,疑似之時,恐誤藥者。
當歸,荊芥(各一錢),升麻(三分),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防風,甘草(各七分)
如熱甚,加柴胡一錢。
加味瀉白散,寒,治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者。
桑白皮(一錢),元參(七分),連翹(八分),地骨皮(一錢),天花粉(一錢),黃連(三分),甘草(四分)
敗毒散,散微補,治風寒外束,逡巡不出,或出而覆沒者。
生黨參(去蘆),防風,荊芥(各一錢),當歸,牛蒡子,升麻(各七分),川芎(五分),甘草(四分)
加薄荷六分煎。
加味四物湯,涼補,治心血不足,疹色淡白者。
生地(酒炒透),白芍(酒炒),防風,當歸(各一錢),川芎(六分),炙草(五分)
涼血補陰湯,涼,治疹色帶紫,或出大甚者。
生地黃(一錢),白芍(酒炒),連翹(各七分),紅花(六分),牛蒡子,黃芩,當歸,乾葛(各八分)
導赤散,涼,治疹症,譫語溺閉。
生地(二錢),木通(一錢),竹葉(二十片),甘草(六分)
加味甘桔湯,涼,治疹症,火毒上薰,而咽喉干痛。
牛蒡子,桔梗,連翹,甘草(各一錢)
水煎。緩緩咽之。
解毒合白虎湯,大寒,治疹症,煩躁大渴。
生石膏(一錢),知母(七分),黃連(四分),連翹(七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五分)
加粳米一撮煎。
加味犀角地黃湯,大寒,治疹症,吐血衄血。
生地,白芍(酒炒),山梔(仁,炒杵),犀角(各一錢,先煎),丹皮(七分)
如小便赤,加木通一錢。
加味四芩散,涼,治疹症泄瀉。
白朮(土炒),茯苓,澤瀉(鹽水炒),金銀花(各一錢),豬苓(七分)
如小便如米泔水,加車前、木通各一錢。
黃芩湯,涼,治火邪內逼下焦而痢者。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黃芩(一錢),炙草(七分)
加大棗一枚煎。如火逼上焦而吐,或吐痢並作者,俱加半夏一錢五分,生薑一片。
大紫胡湯,寒峻劑,治疹症,大便秘結,發熱身痛者。
柴胡,半夏(制),白芍(酒炒),黃芩(各一錢),枳實(麵煨,去瓤,六分),大黃(八分),生薑(一片),紅棗(一枚)
二母散,寒,治疹後嗽甚者。
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各二錢),乾薑(一片)
共研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白話文:
[疹症列方]
-
[升麻葛根湯]:具有微涼散的效果,適用於疹症初期。配方包括升麻、葛根、酒炒白芍、甘草(各一錢)。若出現譫語狂亂的情況,可調入辰砂一分,六一散一錢服用。牛蒡子、黃芩、貝母、知母、桔梗、麥冬、連翹、生地、當歸、防風、荊芥、柴胡、桑白皮等藥,可依據症狀適量添加。
-
[透邪煎]:具有微補散的效果,適用於疹症初熱,疑似階段,擔心用藥錯誤的時候。配方爲當歸、荊芥(各一錢)、升麻(三分)、酒炒白芍(一錢五分)、防風、甘草(各七分)。如果熱象嚴重,可加柴胡一錢。
-
[加味瀉白散]:屬於寒性,適用於疹症出現時咳嗽、口乾、心煩者。配方爲桑白皮(一錢)、元參(七分)、連翹(八分)、地骨皮(一錢)、天花粉(一錢)、黃連(三分)、甘草(四分)。
-
[敗毒散]:具有微補散的效果,適用於風寒外束,疹子出不來或者出後又消失者。配方爲生黨參(去蘆)、防風、荊芥(各一錢)、當歸、牛蒡子、升麻(各七分)、川芎(五分)、甘草(四分)。需加薄荷六分煎煮。
-
[加味四物湯]:涼補,適用於心血不足,疹色淡白者。配方爲生地(酒炒透)、白芍(酒炒)、防風、當歸(各一錢)、川芎(六分)、炙草(五分)。
-
[涼血補陰湯]:屬涼性,適用於疹色帶紫,或者出得過大者。配方爲生地黃(一錢)、白芍(酒炒)、連翹(各七分)、紅花(六分)、牛蒡子、黃芩、當歸、幹葛(各八分)。
-
[導赤散]:屬涼性,適用於疹症,譫語尿閉。配方爲生地(二錢)、木通(一錢)、竹葉(二十片)、甘草(六分)。
-
[加味甘桔湯]:屬涼性,適用於疹症,火毒上薰,導致咽喉幹痛者。配方爲牛蒡子、桔梗、連翹、甘草(各一錢)。水煎後慢慢吞服。
-
[解毒合白虎湯]:大寒性,適用於疹症,煩躁大渴者。配方爲生石膏(一錢)、知母(七分)、黃連(四分)、連翹(七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五分)。需加一小撮粳米煎煮。
-
[加味犀角地黃湯]:大寒性,適用於疹症,吐血鼻血者。配方爲生地、白芍(酒炒)、山梔(仁,炒杵)、犀角(各一錢,先煎)、丹皮(七分)。如小便赤,可加木通一錢。
-
[加味四芩散]:屬涼性,適用於疹症腹瀉者。配方爲白朮(土炒)、茯苓、澤瀉(鹽水炒)、金銀花(各一錢)、豬苓(七分)。如小便如米泔水,可加車前、木通各一錢。
-
[黃芩湯]:屬涼性,適用於火邪內逼下焦導致痢疾者。配方爲白芍(酒炒,一錢五分)、黃芩(一錢)、炙草(七分)。加大棗一枚煎煮。如火逼上焦導致嘔吐,或嘔吐與痢疾同時發生,可加半夏一錢五分、生薑一片。
-
[大紫胡湯]:屬寒峻劑,適用於疹症,大便祕結,發熱身痛者。配方爲柴胡、半夏(制)、白芍(酒炒)、黃芩(各一錢)、枳實(面煨,去瓤,六分)、大黃(八分)、生薑(一片)、紅棗(一枚)。
-
[二母散]:屬寒性,適用於疹後咳嗽嚴重者。配方爲貝母(去心,童便洗)、知母(各二錢)、乾薑(一片)。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白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