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廉夫

《不知醫必要》~ 培補藥方 (1)

回本書目錄

培補藥方 (1)

1. 培補藥方

凡人於病後,或平日體質虛弱,皆宜培補。然培補之法,須分陰陽。陽虛者,其人每多津液,口不思水,小便頻數或清長,大便稀溏,手足清冷,喜飲熱湯。陰虛者,其人津液少,每欲得水滋潤,小便黃短,大便乾結,或有潮熱。茲略選數方,以便擇用。如浸藥酒,或錢換作兩,分換作錢,均要加蒸曬過五加皮一二兩。

白話文:

【培補藥方】

大凡人在病癒後,或是平時身體體質較為虛弱,都應該進行培補。然而,培補的方式必須區分陰陽。

對於陽虛的人來說,他們通常身體水分較多,不會常感到口渴想喝水,小便次數頻繁且尿色清淡,大便偏稀,手腳容易冰冷,喜歡喝熱湯。

而陰虛的人,他們的身體則是水分不足,常會想要喝水來滋潤,小便顏色偏黃且量少,大便乾燥且硬,可能還伴有陣發性發熱的情況。

以下粗略選擇幾個藥方供選擇使用。例如泡製藥酒時,或是在藥材份量上由錢換算成兩,或是兩換算成錢,都要額外加入一到二兩經蒸曬處理過的五加皮。

加味四君湯,補,治脾胃虛,口淡不知味,腳軟氣弱者。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炙耆,白朮,白扁豆(炒,杵),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六君子湯,補,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或嘔吐吞酸,或咳嗽喘促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二錢),白朮(淨,炒),茯苓,半夏(各一錢五分制),陳皮,炙草(各一錢),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如有虛火,加泡姜一錢。加藿香一錢五分,砂仁八分,名香砂六君湯。治過服涼藥,以致食少作嘔,或中氣虛滯,噁心脹滿等症。

補中益氣湯,補,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體倦食少,寒熱瘧痢,氣虛不能攝血,並外感不解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炙耆,白朮(各一錢五分,淨,炒),當歸(一錢),升麻(三分,蜜炙),陳皮(五分),柴胡(五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如氣虛下陷而脫肛者,亦宜。截久瘧,須加制首烏三錢,或加烏梅二隻。脾虛發腫,皮不光亮,手按成窟者,用此方去升麻服之。當歸滑腸,便溏則勿用。以下同。

歸脾湯,補,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哮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症者。此乃培補後天第一之方。

炙耆,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棗仁(即炒杵),茯苓(各一錢五分),遠志(去心五分),當歸(一錢),龍眼(淨肉,六分),木香(五分),炙草(六分)

水煎。凡痢疾既久,宜用此方。或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加烏梅二隻。

參苓白朮散,補,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瀉,大病後須調補者。

黨參(去蘆,米炒),山藥(炒),蓮仁(去心,炒),白扁豆(去皮,薑汁炒,各一兩),白朮(米泔浸炒,一兩五錢),砂仁(四錢),薏米(炒,七錢),白茯苓(七錢),炙草(六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煎服。

六味地黃湯,補,治腎水虧損,小便淋閉,陰虛發熱,自汗盜汗。此實壯水制火之方,火衰者勿服。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萸肉,白茯苓,澤瀉(鹽水炒),丹皮(各一錢五分)

加肉桂四分,北味五分,治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根潰爛,咽喉疼痛,寢汗憔悴等症。

左歸飲,補,治命門陰衰,服此以壯腎水。

熟地(四錢),山藥(炒),枸杞(各二錢),萸肉,茯苓(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

如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川地骨皮二錢。

五味子湯,補,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炙耆(一錢五分),黨參(去蘆,米炒,二錢),麥冬(去心,一錢五分),北味(七分),炙草(五分)

水煎,日服三次。

四物湯,補,治一切血虛營弱者。

熟地,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二錢)

水煎。加黨參二錢,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名八珍湯。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治氣血兩虛。

聖愈湯,補,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安,五心煩熱。

黨參(去蘆,米炒),川芎,當歸,白芍(酒炒),熟地,炙耆(各一錢)

一方,無白芍,有酒炒生地一錢。

八味地黃湯,補大熱,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症。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炒),澤瀉(鹽水炒),萸肉,茯苓,丹皮(各一錢五分),肉桂(去皮,另燉,五分),附子(一錢,制)

右歸飲,補大熱,治命門陽衰,服此以益腎火。

熟地(四錢),山藥(炒),杜仲(薑汁製),枸杞(各二錢),萸肉,附子(各一錢,制),肉桂(去皮,另燉,六分),炙草(一錢)

如嘔噦吞酸,加炮姜一錢。小腹多痛,加吳萸六分。帶濁不止,加故紙一錢。血少血滯,腰膝軟痛,加當歸二錢。

加減金匱腎氣丸,補大熱,治脾腎陽虛,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腳腫,或肚腹亦脹,喘急痰盛,已成膨症。

熟地(二兩),山藥(炒),萸肉,牛膝(鹽水炒),澤瀉(鹽水炒),肉桂(去淨皮),丹皮,車前(各五錢),附子(二錢五分,制),茯苓(一兩五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米飲下。一方,有五茄皮更效。

人參養營湯,熱補,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困倦,食少作渴,口乾心悸,自汗等症。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炙耆,黨參(去蘆,米炒),當歸,熟地,白朮(淨,炒),陳皮(各一錢),肉桂(去皮,另燉,五分),茯苓(七分),遠志(去心,五分),北味(七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理中湯,熱補,治胃寒。

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各二錢),乾薑(炒黃),炙草(各一錢)

加製附子一錢,治臟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

十全大補湯,溫補,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大便溏泄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各一錢),川芎(七分),茯苓(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熟地(二錢),當歸(一錢),炙草(七分),炙耆(一錢五分),肉桂(去皮,另燉,四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仙傳斑龍丸,溫補,治諸虛百損,壯精神,養氣血,老人及虛弱人服之最宜。

鹿角膠,柏子仁,鹿角霜,菟絲餅,熟地黃(各二兩),補骨脂(鹽水炒),白茯苓(各一兩)

先將鹿膠溶化,各藥研末,入無灰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淡鹽湯或溫酒下。

五味異功散,補,治小兒虛弱,飲食少進者。

黨參(去蘆,飯蒸,四錢),白朮(飯蒸,六錢),茯苓(四錢),陳皮(二錢),炙草(二錢)

共研極細末,每用六七分,或一錢,或一錢零,量兒大小,米湯調下,摻於粥內,亦可間日一服。此乃培補小兒平穩之方,久久服之,有益無損。惟壯健者則不必服。散要焙乾入窄口磁瓶內,用蠟封固,勿令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