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醫必要》~ 培補藥方 (2)
培補藥方 (2)
1. 培補藥方
水煎,日服三次。
四物湯,補,治一切血虛營弱者。
熟地,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酒炒,二錢)
水煎。加黨參二錢,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名八珍湯。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治氣血兩虛。
聖愈湯,補,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安,五心煩熱。
黨參(去蘆,米炒),川芎,當歸,白芍(酒炒),熟地,炙耆(各一錢)
一方,無白芍,有酒炒生地一錢。
八味地黃湯,補大熱,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下元冷憊,臍腹疼痛等症。
熟地(四錢),山藥(二錢炒),澤瀉(鹽水炒),萸肉,茯苓,丹皮(各一錢五分),肉桂(去皮,另燉,五分),附子(一錢,制)
右歸飲,補大熱,治命門陽衰,服此以益腎火。
熟地(四錢),山藥(炒),杜仲(薑汁製),枸杞(各二錢),萸肉,附子(各一錢,制),肉桂(去皮,另燉,六分),炙草(一錢)
如嘔噦吞酸,加炮姜一錢。小腹多痛,加吳萸六分。帶濁不止,加故紙一錢。血少血滯,腰膝軟痛,加當歸二錢。
加減金匱腎氣丸,補大熱,治脾腎陽虛,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腳腫,或肚腹亦脹,喘急痰盛,已成膨症。
熟地(二兩),山藥(炒),萸肉,牛膝(鹽水炒),澤瀉(鹽水炒),肉桂(去淨皮),丹皮,車前(各五錢),附子(二錢五分,制),茯苓(一兩五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米飲下。一方,有五茄皮更效。
人參養營湯,熱補,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困倦,食少作渴,口乾心悸,自汗等症。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炙耆,黨參(去蘆,米炒),當歸,熟地,白朮(淨,炒),陳皮(各一錢),肉桂(去皮,另燉,五分),茯苓(七分),遠志(去心,五分),北味(七分),炙草(一錢)
加生薑二片,大棗二枚煎。
理中湯,熱補,治胃寒。
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各二錢),乾薑(炒黃),炙草(各一錢)
加製附子一錢,治臟寒將脫之症,用以回陽。
十全大補湯,溫補,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大便溏泄等症。
黨參(去蘆,米炒),白朮(淨炒,各一錢),川芎(七分),茯苓(一錢),白芍(酒炒,一錢),熟地(二錢),當歸(一錢),炙草(七分),炙耆(一錢五分),肉桂(去皮,另燉,四分),生薑(二片),大棗(二枚)
仙傳斑龍丸,溫補,治諸虛百損,壯精神,養氣血,老人及虛弱人服之最宜。
鹿角膠,柏子仁,鹿角霜,菟絲餅,熟地黃(各二兩),補骨脂(鹽水炒),白茯苓(各一兩)
白話文:
[培補藥方]
將藥材用水煎煮,每天服用三次。
四物湯:補益,治療一切因血虛導致的體虛衰弱。 藥材組成:熟地黃、當歸(各十二克),川芎(三克),白芍(用酒炒過,六克)。 將藥材用水煎煮。
八珍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黨參六克,茯苓、白朮各四點五克,炙甘草三克。再加生薑兩片,大棗兩枚一起煎煮。治療氣血兩虛的症狀。
聖愈湯:補益,治療因血虛引起的心煩、睡眠不安穩、手心腳心發熱等症狀。 藥材組成:黨參(去除蘆頭,用米炒過)、川芎、當歸、白芍(用酒炒過)、熟地黃、炙黃耆(各三克)。 另一個配方是:沒有白芍,有酒炒過的生地黃三克。
八味地黃湯:大補,治療因腎陽虛衰,不能生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大便稀溏,下腹部冰冷無力,肚臍周圍疼痛等症狀。 藥材組成:熟地黃(十二克),山藥(用炒過,六克),澤瀉(用鹽水炒過),山茱萸,茯苓,牡丹皮(各四點五克),肉桂(去除外皮,另外燉煮,一點五克),附子(三克,炮製過的)。
右歸飲:大補,治療腎陽虛衰,服用此藥可以增強腎火。 藥材組成:熟地黃(十二克),山藥(炒過的),杜仲(用薑汁炮製過的),枸杞(各六克),山茱萸,附子(各三克,炮製過的),肉桂(去除外皮,另外燉煮,一點八克),炙甘草(三克)。 如果出現噁心嘔吐、吞酸的症狀,加炮薑三克。如果小腹疼痛厲害,加吳茱萸一點八克。如果帶下不止,加補骨脂三克。如果血虛有瘀滯,腰膝痠軟疼痛,加當歸六克。
加減金匱腎氣丸:大補,治療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液,導致小便不利,腰部沉重、腿腳腫脹,或者肚子也脹,喘息急促痰多,已經發展成膨脹病的症狀。 藥材組成:熟地黃(六十克),山藥(炒過的),山茱萸,牛膝(用鹽水炒過的),澤瀉(用鹽水炒過的),肉桂(去除外皮),牡丹皮,車前子(各十五克),附子(七點五克,炮製過的),茯苓(四十五克)。 將藥材煉製成蜜丸,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九克,用米湯送服。另一個配方,加入五加皮效果更好。
人參養營湯:溫補,治療脾肺都虛弱,怕冷發熱,身體困倦,食慾不振口渴,口乾心悸,自汗等症狀。 藥材組成:白芍(用酒炒過,四點五克),炙黃耆,黨參(去除蘆頭,用米炒過),當歸,熟地黃,白朮(乾淨的,炒過的),陳皮(各三克),肉桂(去除外皮,另外燉煮,一點五克),茯苓(二點一克),遠志(去除心,一點五克),五味子(二點一克),炙甘草(三克)。 加生薑兩片,大棗兩枚一起煎煮。
理中湯:溫補,治療胃寒。 藥材組成:黨參(去除蘆頭,用米炒過),白朮(乾淨的,炒過的,各六克),乾薑(炒黃),炙甘草(各三克)。 加入製附子三克,治療因內臟虛寒將要脫落的症狀,用來回陽。
十全大補湯:溫補,治療氣血都虛弱,怕冷發熱,自汗盜汗,身體困倦,頭暈心悸,午後半夜發熱口渴,遺精白濁,大便稀溏等症狀。 藥材組成:黨參(去除蘆頭,用米炒過),白朮(乾淨的,炒過的,各三克),川芎(二點一克),茯苓(三克),白芍(用酒炒過,三克),熟地黃(六克),當歸(三克),炙甘草(二點一克),炙黃耆(四點五克),肉桂(去除外皮,另外燉煮,一點二克),生薑(兩片),大棗(兩枚)。
仙傳斑龍丸:溫補,治療各種虛損,強壯精神,滋養氣血,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服用最為適宜。 藥材組成:鹿角膠,柏子仁,鹿角霜,菟絲餅,熟地黃(各六十克),補骨脂(用鹽水炒過),白茯苓(各三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