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選古方試驗》~ 卷二 (37)
卷二 (37)
1. 瀉痢
一切下痢,不拘男婦小兒,木香一塊,方圓一寸,黃連五錢,二味用水半升,同煎乾,去黃連,薄切木香,焙乾為末,分作三服:第一服,橘皮湯下,二服,陳米飲下,三服,甘草湯下。有婦人久痢將死,夢觀音此方,服之愈。(孫兆《秘寶方》)
下痢腹痛,羊脂、阿膠、蠟各二兩,黍米二升,煮粥食。(《千金方》),《肘後方》):赤白痢下,下部疼重,名重下,日夜數十行,臍腹絞痛,黃連一升,酒五升,煮一升半,分再服,止絞痛。
香連丸:治赤白痢,裡急後重,腹痛,黃連、青木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腹吞二三十丸,日再服,神效。久冷者以煨蒜搗和丸,不拘大人小兒,皆效。(《李絳手集》)
《耳新》載:久利氣陷,香連丸加升麻少許,立愈。朱氏郁儀試驗。
久痢噤口,石蓮肉炒,為末,每陳倉米湯調下二錢,便思食,加入香連丸,老妙。(《丹溪心法》),按:噤口首在撤熱而通心氣,丹溪任川連、石蓮已合乎奧,加入菖蒲少許,其效更捷。《經驗方》:人參、蓮肉各三錢,井華水二盞,煎一盞,細細呷,或加生薑汁浸炒黃連三錢。
下痢噤口,雖是脾虛,亦熱氣閉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溫,用山藥失之閉,惟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粳米飲調下,或用參苓石蓮肉少加菖蒲服,胸次一開,自然思食。《經驗方》:糯谷一斗,炒出白花,去殼,用薑汁拌濕,再炒為末,每沸湯調服一匙,三服即止。又方:大田螺二枚,搗爛,入麝香三分作餅,烘熱,貼臍間,半日熱氣下行,即思食,甚效。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倉米炒一升,白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花椒五錢,為末,每蜜湯下一錢,忌生冷魚肉。(《集靈方》)
血痢不止,豆豉、大蒜等分,杵丸梧子大,每鹽湯下三十丸。(《王氏博濟》),《聖濟方》:地榆曬研,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炙熟食,或以地榆煮汁作飲,每服二合。《聖惠方》: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溫水調下。
熱毒血痢,黃連一兩,水二升,煮半升,露一宿,空腹熱服,安臥將息一二日,即止。(《千金方》)
血痢,熱在心經者。地榆、金銀花等分,佐以芍藥、甘草、枳殼、川連、烏梅,甚效,下痢繩血者,加生犀汁五匙。(喻嘉言)
《聖惠方》載:治熱痢不止者,搗車前葉絞取汁一盞,入蜜一合,煎溫分二服。
血痢及時行痢疾,平胃散一兩,入川續斷末二錢半,每服二錢,水煎服,即愈,小兒痢,亦效。平胃散:蒼朮泔浸二錢,厚朴薑汁炒、陳皮、炙草各一錢,薑棗煎。
血痢產痢,冬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入臘茶一錢,沸湯調服,日三。(《聖惠方》)
白話文:
瀉痢
各種腹瀉,不論男女老幼,都可用以下方法:取木香一塊,約一寸見方,黃連五錢,將這兩味藥加半升水同煮到快乾,去掉黃連,將木香切薄片,烘乾磨成粉末,分成三份服用。第一次用橘皮湯送服,第二次用米湯送服,第三次用甘草湯送服。曾有婦人久病腹瀉將死,夢中得到觀音菩薩告知此方,服用後痊癒。(出自孫兆《秘寶方》)
腹瀉伴隨腹痛,可以用羊脂、阿膠、蜂蠟各二兩,加上黍米二升煮粥食用。(出自《千金方》)《肘後方》記載:紅痢或白痢,導致下身墜痛,稱為重痢,一天腹瀉數十次,肚臍腹部絞痛,可用黃連一升,加酒五升煮至剩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可止絞痛。
香連丸:治療紅痢、白痢,有裡急後重、腹痛症狀,用黃連、青木香等量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服用二三十丸,一天兩次,效果顯著。若是久病體寒的人,可以用煨過的蒜搗成泥和藥粉做成丸子,不論大人小孩都有效。(出自《李絳手集》)
《耳新》記載:久病腹瀉,中氣下陷時,用香連丸加入少量升麻,立刻見效。這是朱氏郁儀驗證過的。
久病腹瀉,導致食慾不振,可用炒過的石蓮子肉磨成粉末,每次用陳米湯送服二錢,便會想吃東西,再配合香連丸,效果極佳。(出自《丹溪心法》)這裡指出,食慾不振首先要清熱、暢通心氣,丹溪所用的黃連、石蓮子已經很合理,若加入少量菖蒲,效果會更好。《經驗方》記載:用人參、蓮子各三錢,用兩碗井水煎成一碗,慢慢喝,或加入用生薑汁浸泡後炒過的黃連三錢。
腹瀉導致食慾不振,雖然是脾胃虛弱,也是熱氣阻塞心胸導致的。一般用木香來溫補,可能會導致反效果,用山藥則會導致閉塞,只有參苓白朮散,加入石菖蒲,用米湯送服,或用參苓石蓮子肉,少量加入菖蒲服用,打開胸中鬱悶,自然就會想吃東西。《經驗方》記載:用糯米一斗,炒到開花,去除外殼,用薑汁拌濕,再炒成粉末,每次用開水沖服一匙,三次就可止瀉。另一個方法:用大田螺兩個,搗爛,加入麝香少許做成餅狀,烘熱後貼在肚臍上,半天熱氣下行,就想吃飯,效果很好。
脾虛導致久瀉不止,用五倍子炒過,半斤,加上炒過的陳米一升,白丁香、細辛、木香各三錢,花椒五錢,磨成粉末,每次用蜂蜜水送服一錢,忌吃生冷魚肉。(出自《集靈方》)
血痢不止,用豆豉、大蒜等量,搗爛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鹽湯送服三十丸。(出自《王氏博濟》)《聖濟方》記載:用曬乾磨粉的地榆,每次服用二錢,灑在羊血上,烤熟後食用,或用地榆煮水當飲料,每次服用二合。《聖惠方》記載:用五兩地膚子,加上一兩地榆、一兩黃芩,磨成粉末,每次用溫水送服一小勺。
熱毒引起的血痢,用黃連一兩,加水二升煮成半升,放置一夜,空腹溫熱服用,安靜休息一兩天,就能止住。(出自《千金方》)
血痢,如果是心經有熱,可以用地榆、金銀花等量,再佐以芍藥、甘草、枳殼、黃連、烏梅,效果很好。若是腹瀉中有血絲,則加入五匙生犀牛角汁。(出自喻嘉言)
《聖惠方》記載:治療熱痢不止,搗爛車前草葉,擠出汁液一碗,加入一合蜂蜜,加熱後分兩次服用。
血痢或流行性痢疾,用平胃散一兩,加入二錢半的川續斷末,每次用水煎服二錢,即可痊癒,小孩腹瀉也有效。平胃散的配方是:用泔水浸泡過的蒼朮二錢,用薑汁炒過的厚朴、陳皮、炙甘草各一錢,用水煎服,加生薑、大棗。
產後血痢,可以用冬葵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錢臘茶,用開水沖泡服用,一天三次。(出自《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