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選古方試驗》~ 卷四 (7)
卷四 (7)
1. 小兒驚癇
小兒諸驚,仰向後者,以燈草蘸麻油點火,焠其囟門,兩眉齊之上下。眼翻不下者,焠其臍之上下。不省人事者,焠其手足心,心之上下,手拳不開,口往上者,焠其頂心,兩手心,撮口出白沫者,焠其口上下,手足心。(《驚風秘訣》),按:麻油去風解毒,火能通經。
《鏡花緣》載活蠍一個,足尾俱全的用蘇薄荷葉四片,裹定火上炙焦,同研為末,白湯調下,最治小兒驚風抽掣等症如。無活蠍或以醃蠍泡去鹹味也可。
小兒驚熱,天竹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粟米大,每薄荷湯下三五丸。(錢乙方),《聖濟錄》:鉤藤一兩,消石半兩,炙草一分為散,每服五分,溫水服,日三服,名延齡散。《總微論》:牛黃一杏仁大,竹瀝、薑汁各一合,和勻,與服。
白話文:
孩子驚嚇,頭往後仰的,就用燈草沾麻油點火,灸他的囟門和兩眉之間。眼睛翻白看不見的,灸他的肚臍上下。失去意識的,灸他的手腳心和心臟上下。手握成拳打不開,嘴巴往上翻的,灸他的頭頂和兩手掌心。嘴巴吐白沫的,灸他的嘴巴上下和手腳心。《驚風秘訣》說:麻油能祛風解毒,火能通經。
《鏡花緣》記載,用完整的活蠍子,用薄荷葉包裹,放在火上烤焦,研成粉末,用白湯調服,最能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狀。如果沒有活蠍子,也可以用醃製的蠍子,泡去鹽味後使用。
孩子驚熱,用天竹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薄荷湯服用三到五顆。(錢乙方)《聖濟錄》記載:鉤藤一兩,消石半兩,炙草一分,研成散劑,每次服用五分,用溫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叫做延齡散。《總微論》記載:牛黃一杏仁大小,竹瀝、薑汁各一合,混合在一起服用。
預解驚風,小兒在胎,受母飲食熱毒之氣,畜在胸膈,故生下往往發驚,三日之內,以辰砂末,用生蘿蔔汁,入京墨汁各一匙,投之。解清心肺,可免此患。(喻嘉言)
驚風癇疾,喉閉牙緊,鉛白霜一字,蟾酥少許,為末,烏梅肉蘸藥於齦上揩之。仍吹通關藥,良久便開。(《普濟方》),制鉛霜法:以鉛打成錢,穿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橫醋上,熟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陰處,候生霜,刮下,仍合住,再生霜,再刮用。
《大觀本草》載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牛黃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試驗
白話文:
預防嬰兒驚風,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飲食過熱,毒氣積聚在孩子的胸膈,導致出生後容易驚嚇。在孩子出生後三天內,可以用辰砂末、生蘿蔔汁、京墨汁各一匙混合服用,可以清心肺,避免驚風發生。
治療驚風癇疾,可以將鉛白霜和蟾酥研磨成粉末,用烏梅肉蘸取藥粉塗抹在孩子的牙齦上,並吹通關藥,就能緩解喉嚨閉塞、牙齒緊閉的症狀。鉛白霜的製作方法是將鉛打成錢幣狀,穿成串,浸泡在醋中,待醋煮沸後,蓋上瓦盆,放在陰涼處,等待結霜,刮下霜後再重複浸泡,再次結霜後再刮取使用。
《大觀本草》記載了一個治療兒童驚癇的方子:將牛黃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用水送服,可以治療孩子神志不清、口齒不清、眼睛上翻的症狀。
又載《斗門方》治小兒未滿月驚著似中風欲死者,用硃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上,立瘥。最有神驗。
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取家桑樹東行根研汁服。(《聖惠》)
急慢驚風,五月五日,取蚯蚓竹刀截作兩段,急跳者作一處,慢跳者作一處,各研爛,入硃砂末和作丸,記明急驚用急跳者,慢驚用慢跳者。每服五七丸,薄荷湯下。(《應驗方》)
初生小兒,月內驚風欲死,硃砂磨新汲水,塗五心(手心足心頂心。)最驗。(《斗門方》)
小兒驚候,積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硃砂五錢,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總微論》)
白話文:
-
轉載自《鬥門方》,治療未滿月的嬰兒因驚嚇而類似中風且瀕臨死亡的情況,使用硃砂,以新汲水濃度磨成汁液塗抹在五心上(手心、腳心、頭頂),可以迅速康復。這方法非常靈驗。
-
對於嬰兒的天吊、驚癇、異常行為,可以從家中採集桑樹東邊的根部研磨成汁液服用。(出自《聖惠》)
-
適用於急驚風或慢驚風,五月五日當日,採集蚯蚓,將其切成兩段,急跳的放在一起,慢跳的也放在一起,分別研磨成泥狀,加入硃砂粉末混合成丸。對於急驚風,使用急跳的蚯蚓;對於慢驚風,則使用慢跳的蚯蚓。每次服用5-7顆,用水煎好的薄荷湯送服。(出自《應驗方》)
-
初生的嬰兒,在一個月內出現驚風,瀕臨死亡的情況時,可以使用硃砂磨成新汲水,塗抹在五心上(手心、腳心、頭頂),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出自《鬥門方》)
-
治療嬰兒的驚厥候,累積的熱量,毛髮緊繃,睡眠時說話,即將發作驚厥的情況,可以使用牛黃六分,硃砂五錢,一同研磨,以犀角磨成的汁液調和後服用一錢。(出自《總微論》)
慢驚瘛瘲,能定魂安魄,益氣,血竭五錢,乳香二錢半,同搗成劑,火炙溶丸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夏月用人參湯。(《御藥院方》)
小兒脾胃虛弱,成慢驚者。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於脾土中,以甘寒瀉火,以酸涼補金,使金旺火衰,風木自平矣。炙黃耆二錢,人參一錢,炙草五分,白芍五分,水一大鐘,煎半盞,溫服。瀉火,補金,益土,名黃耆湯。
白話文:
治療慢驚瘛瘲,可以用血竭五錢、乳香二錢半,一同搗碎成藥劑,火烤融化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夏季可改用人參湯送服。
若小兒脾胃虛弱,導致慢驚,應從心經入手,以甘溫補益脾土,並在脾土中以甘寒瀉火,以酸涼補金,使金旺火衰,風木自然平息。可用炙黃耆二錢、人參一錢、炙草五分、白芍五分,水一大鐘煎至半盞,溫服。此方能瀉火、補金、益土,稱為黃耆湯。
小兒驚風后,瞳人不正者,人參一錢,阿膠糯米炒成珠,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日二服,效。(《直指》),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
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系受風,致瞳人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宜石南散。石南葉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枚,為末,吹少許入鼻,一日三度,內服牛黃平肝藥。(《普濟方》)
小兒聞雷昏倒,不知人事,此氣怯也。人參、當歸、麥冬各二兩,瘛瘲五錢,水一斗,熬汁五升,再以水五升煎滓,取汁二升,合煎成膏,每服三匙,白湯化下,服盡一斤,愈。(楊起方)
白話文:
小兒驚風後瞳人不正
《直指》:
小孩受到驚嚇後,眼睛瞳孔不正,可以服用人參一錢、阿膠糯米炒成珠二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一天兩次。此方有效。
解釋: 阿膠滋補神經,人參補益元氣。
小兒誤跌受驚
《普濟方》:
小孩不小心跌倒或撞到頭部,受到驚嚇,肝經受風,導致眼睛瞳孔不正,看東邊以為是西邊,看西邊以為是東邊,可以用石南散治療。
做法: 石南葉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枚,研磨成粉末,每次吹少許入鼻,一天三次,同時內服牛黃平肝藥。
小兒聞雷昏倒
楊起方:
小孩聽到雷聲就昏倒,不省人事,這是因氣虛怯弱而導致。
做法: 人參、當歸、麥冬各二兩,瘛瘲五錢,用水一斗熬煮至五升,再用水五升煎煮藥渣,取汁二升,混合煎煮成膏,每次服用三匙,用白湯化服,服用一斤即可痊癒。
小兒脾風,人參、冬瓜仁各五錢,南星漿水煮過一兩,共為末,每開水調一錢,溫服。(《本事方》)
小兒瀉後,眼上,三日不乳,目黃如金,氣將絕,此慢驚風也。用水飛代赭石末,每服五分,冬瓜仁煎湯調下,愈。有試者驗。(瀕湖方)
小兒驚吐,養正丹。見煉服門。
小兒驚癇嚼舌,見瘋癇門。
小心驚癇瘛瘲,見瘋癇門。
白話文:
小兒脾風可以用人參和冬瓜仁各五錢,加上南星用漿水煮過一兩,研磨成粉,每次用開水調一錢溫服。如果小兒瀉肚子後,眼睛上翻,三天不喝奶,眼睛發黃像金子一樣,快要斷氣了,這是慢驚風。可以用水飛代赭石末,每次服用五分,用冬瓜仁煎湯調服,就能治癒。這個方子已經有人試驗過有效。小兒驚吐可以用養正丹,詳細用法請參考煉服門。小兒驚癇嚼舌、驚癇瘛瘲,請參考瘋癇門。
2. 小兒諸疳
一切疳疾,五穀蟲研末,入麝香少許,米飲調服。(《聖濟錄》),又方:用糞坑蛆蛻米泔逐日換浸五日,再以清水換浸三日,曬焙為末,入黃連末等分,每半兩,入麝香五分,以豶豬膽汁和丸黍米大,每米飲下三四十丸,神效。
小兒疳熱流注,遍身瘡蝕,或潮熱肚脹作渴,用豬肚一枚,洗淨,宣黃連五兩,切碎,水和,納入肚中,縫定,放在五升粳米上蒸爛,石臼搗千杵,或入少飯同杵,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二十丸,仍服調血清心之藥佐之。蓋小兒之病,不出於疳,即出於熱,常須識此。(《直指方》),《全幼心鑑》:疳熱肚脹,潮熱發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品。
白話文:
所有關於疳疾的情況,可以使用五穀蟲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麝香,然後用米湯調和服用(出自《聖濟錄》)。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糞坑裡蛆蛻的米漿,每日更換,浸泡五天後,再換清水浸泡三天,然後晾乾烘焙成粉末,與黃連粉末按相同比例混合。每次取半兩,加入五分的麝香,用豬膽汁和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顆,效果神奇。
對於小孩的疳熱流注,全身生瘡,或者出現潮熱、肚子脹痛、口渴的情況,可以用一隻豬肚清洗乾淨,加入五兩的黃連,切碎後與水混和,放入豬肚中,縫合好,放在五升的糯米上蒸煮至熟透。接著在石臼中搗成千杵,或者加入一些飯粒一起搗,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顆,並同時服用調理血氣、清心的藥物輔助。小孩的疾病,主要源自疳疾或熱症,我們總是需要認識這些原則。
《全幼心鑑》指出,如果小孩有疳熱、肚子脹痛、潮熱且皮膚乾燥的情況,不應該使用可能傷害胃部的藥物,如大黃和黃芩。
恐生別證,以胡黃連五錢,五靈脂炒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每米飲服一二十丸。
肥熱疳疾,胡黃連、川黃連各五錢,硃砂二錢半,為末,入豬膽內,扎定,以杖鉤懸於砂鍋內,漿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小兒方訣》)
五疳八痢,四制黃連丸。黃連一斤,分作四份,一分用酒浸炒,一分用自然薑汁炒,一分用吳茱萸湯浸炒,一分用益智仁同炒,去益智研末,白芍酒煮切焙四兩,使君子仁焙四兩,廣木香一兩。共為末,蒸餅和丸,綠豆大,每食前米飲下三十丸,日三服。忌豬肉冷水。(《韓氏醫通》)
白話文:
害怕分離而產生的病症,可以用胡黃連五錢,五靈脂炒一兩,研成粉末,用雄豬膽汁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用米湯服用一二十丸。
肥胖伴隨熱症和疳疾,可以用胡黃連、川黃連各五錢,硃砂二錢半,研成粉末,放入豬膽內,扎緊,用棍子吊在砂鍋裡,用漿水煮一炊的時間,取出研磨成泥狀,加入蘆薈、麝香各一分,用飯混合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五種疳疾和八種痢疾,可以用四制黃連丸治療。將黃連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酒浸泡炒制,一份用生薑汁炒制,一份用吳茱萸湯浸泡炒制,一份與益智仁一起炒制,去除益智仁後研成粉末,白芍用酒煮後切片烘烤四兩,使君子仁烘烤四兩,廣木香一兩。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用蒸餅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用米湯服用三十丸,一天三次。忌食豬肉和冷水。
《蓼花洲間錄》載治走馬疳方,用瓦壟子比蚶子差小未經醬醃者,連肉火煅存性,置冷地,用盞子蓋覆,候冷取出,碾為末,干滲患處。又馬蹄燒灰,入鹽少許,滲走馬疳患處
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合蒸三次,薑湯服。(《衛生易簡》)
小兒脾疳,蘆薈使君子等分為末,每米飲服一二錢。(同上)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胡黃連五錢,炮姜一兩為末,每服五分,甘草節湯下。(《總微論》)
小兒疳瘡,艾葉一兩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備急方》)張文仲方:熬胡粉、豬脂和塗。
白話文:
《蓼花洲間錄》記載治療走馬疳的方子,用瓦壟子比蚶子稍小、未經醬醃的,連肉用火煅燒至存性,放置冷處,用盞子蓋覆,待冷卻後取出,碾成粉末,撒在患處。另外,將馬蹄燒成灰,加入少許鹽,撒在走馬疳患處。
小兒冷疳,面色發黃、腹部膨大、吃東西就吐的,用七枚母丁香研成粉末,加入乳汁蒸三次,用薑湯送服。(出自《衛生易簡》)
小兒脾疳,將蘆薈和使君子等量研成粉末,每次用米湯送服一至二錢。(出自《衛生易簡》)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的,用五錢胡黃連和一兩炮姜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甘草節湯送服。(出自《總微論》)
小兒疳瘡,用一兩艾葉加一升水煮,取四合服用。(出自《備急方》)張文仲的方子是將熬好的胡粉和豬脂混合塗抹患處。
小兒月蝕耳疳,耳後沿爛,黃連末敷之。(《子母秘錄》)
小兒腹脹,黃瘦似疳,雞矢一兩,丁香一錢為末,蒸餅丸小豆大,米湯下十丸,日三服。(《活幼書》)
董炳集驗方云:魏秀才妻病,腹大如鼓,四肢骨立,不能貼席,衣被懸臥,穀食不下數月,勿思鶉食。(即畜以門博者。)如法進之,遂運劇,少頃雨汗,莫能言,但有更衣狀,扶而圊,小便突出白液,凝如鵝脂,如此數次,下盡遂愈。此中有濕熱,積久所致,是大人病疳者。按鶉解熱結,療小兒疳。
白話文:
嬰兒月蝕時耳後長疳,耳朵後緣潰爛,可以用黃連粉末敷在患處。
小孩肚子脹,又瘦又像得了疳積,用雞屎一兩,丁香一錢磨成粉末,蒸成小豆大小的丸子,用米湯送服,一天三次,每次十粒。
董炳集驗方記載:魏秀才的妻子肚子大得像鼓,四肢瘦得像骨頭,無法平躺,只能用被子吊着睡,幾個月都吃不下東西,也不想吃鶉肉。用這個方法治療後,她開始劇烈地翻滾,一會兒就出汗,說不出話,只想要換衣服,扶着她上廁所,小便排出白色液體,凝固得像鵝油一樣,這樣幾次後,全部排出來就好了。這是因為體內有濕熱積聚久了引起的,跟成人患疳積病症類似。鶉肉可以解熱消結,治療小兒疳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