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八 (21)

1. 雀附丸

治脾腎久積虛冷。心腹氣痛。時自泄痢。水穀不消。少思飲食。顏色萎黃。雀附丸方。

雀兒(三十枚取肉),附子(四兩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萆薢(二兩銼),胡椒(一兩半),白蕪荑(一兩半),乾薑(一兩半炮裂銼),蘹香子(一兩半),青橘皮(一兩酒浸去白瓤焙),艾葉(四兩搗羅為末與附子雀兒同於鍋中先鋪艾葉末一重次鋪雀兒一重次鋪附子一重以釅醋一斗慢火熬成膏),川椒(一兩半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兒膏和。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補虛冷。暖下元。壯腰腳。祛風氣。充肌膚。益顏色。雀附丸方。

雀兒(四十隻去毛嘴足腸胃以酒五升煮令爛去骨爛研並酒都絞取汁),硇砂(二兩細研以湯化澄濾於銀器中煎成霜將小大瓜一枚去皮子細切以酒一斤半煮令爛同研用之),川椒紅(二兩微炒搗羅為末),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以上硇砂等。併入雀兒煎中相和。攪令勻。以慢火熬如膏。入後藥。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天麻(一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補骨脂(一兩微炒),沉香(一兩),木香(一兩),蘹香子(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兒膏和搗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治臟腑久積虛冷。腹脅多氣。脾胃乏弱。少思飲食。羸瘦無力。雀附丸方。

雀兒(三十枚去嘴腳毛羽腸胃胸骨用好酒一升煮爛熟研),補骨脂(一兩微炒),木香(一兩),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木瓜(一兩搗羅為末),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熟艾末(二兩以米醋二升煎如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雀肉入於艾膏內。和藥末令得所。更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雀附丸

治療脾腎長期積累的虛寒,心腹氣痛,時常腹瀉,水穀不消化,提不起食慾,面色萎黃等症狀。

第一個方劑:

取雀肉(三十枚),炮製過的附子(四兩,去皮臍,搗碎成粉),萆薢(二兩,切碎),胡椒(一兩半),白蕪荑(一兩半),炮製過的乾薑(一兩半,切碎),蘹香子(一兩半),酒浸去白瓤後烘乾的青橘皮(一兩),艾葉(四兩,搗碎成粉)。先在鍋中鋪一層艾葉粉,再鋪一層雀肉,再鋪一層附子粉,用一斗濃醋,小火慢熬成膏。川椒(一兩半,去蒂頭和閉口的,微炒去汗)。所有藥材搗碎成粉,用雀肉膏和勻,再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用鹽湯送服也可以。此方可補虛寒,溫暖下焦,強壯腰腿,祛除風氣,充實肌膚,改善面色。

第二個方劑:

雀肉(四十隻,去毛、嘴、爪、腸胃,用五升酒煮爛,去骨,研磨,連酒一起絞汁),硇砂(二兩,細研,用水化開,過濾,在銀器中煎成霜,取小冬瓜一個,去皮,切碎,用一斤半酒煮爛,研磨備用),川椒(二兩,微炒,搗碎成粉),菟絲子(三兩,酒浸三天,曬乾,搗碎成粉)。將硇砂等藥材加入雀肉汁中,攪拌均勻,小火熬成膏狀,再加入以下藥材:炮製過的附子(二兩,去皮臍),酒浸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的肉蓯蓉(一兩),天麻(一兩),去毛塗酥烘至微黃的鹿茸(二兩),微炒的補骨脂(一兩),沉香(一兩),木香(一兩),蘹香子(一兩),去根切碎的石斛(一兩)。所有藥材搗碎成粉,用雀肉膏和勻,搗一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用鹽湯送服也可以。

第三個方劑:

雀肉(三十枚,去嘴、腳、毛、羽、腸胃、胸骨,用一升好酒煮爛,研磨),微炒的補骨脂(一兩),木香(一兩),湯浸七遍烘乾微炒的吳茱萸(一兩),炮製過的乾薑(一兩,切碎),湯浸去白瓤後烘乾的青橘皮(一兩),搗碎成粉的木瓜(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皮臍),用米醋二升煎成膏狀的熟艾末(二兩)。所有藥材搗碎成粉,將雀肉放入艾膏中,和藥粉混合均勻,再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及晚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 治療臟腑長期積累的虛寒,腹脅脹痛,脾胃虛弱,提不起食慾,消瘦乏力等症狀。

2. 附子丸

補益駐顏。去風利氣。暖腰膝。充肌膚。強志力。久服變白髮令黑。齒落更生。延年不老。附子丸方。

附子(半斤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生地黃(一十斤搗絞取汁拌附子末日中煎令乾),肉蓯蓉(二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二兩),天麻(二兩),白蒺藜(一兩半微炒去刺),乾薑(二兩炮裂銼),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牛膝(三兩去苗),桂心〔三(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治下元虛冷氣。暖脾腎。益氣力。附子丸方。

附子(一十枚唯大者以尖刀子於心中可剜去一半),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硇砂(一兩細研)阿魏(一兩細研)

上件藥。將硃砂硇砂阿魏都相和。重研令勻。納入附子中填實。然後將附子內剜出末。填於諸藥末上。實築。用錢許大紙片子。以面黏蓋附子口。每一個附子。用大蘿蔔一枚圓備者。剜下蘿蔔頭可半寸許。剜卻中心。安附子在內。卻將剜下蘿蔔頭蓋。後以竹籤子緊密簽定。和大麥麵裹合。

約厚半指以來。以煻灰火燒。候面焦熟為度。取出。去卻蘿蔔。入臼內。有剜出附子末。填不盡者。亦同搗熟為度。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或溫酒下十丸。

補益下元。附子丸方。

附子(半斤生用),硫黃(二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以新汲水浸附子。七復時。每一復時。換水一遍。並不令見日氣。日數足。陰乾。去皮臍。搗羅為末。入硫黃攪令勻。以羊腎三對。去筋膜。研。以酒三升煮令稠。和藥末。看硬軟得所。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附子丸

第一方:此方具有補益、駐顏、去風利氣、暖腰膝、充實肌膚、增強體力等功效,長期服用可使白髮變黑,脫落的牙齒再生,延年益壽。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附子(半斤,去皮、臍,搗碎研磨成粉)、生地黃(十斤,搗碎絞汁,與附子粉混合後,曬乾)、肉蓯蓉(二兩半,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後烘乾)、五味子(二兩)、天麻(二兩)、炒白蒺藜(一兩半,微炒去刺)、炮製過的乾薑(二兩,炮製後切碎)、鹿角膠(二兩,搗碎後炒至黃色乾燥)、乾漆(一兩,搗碎後炒至冒煙)、牛膝(三兩,去苗)。

製法:將所有藥材搗碎研磨成粉,用煉蜜拌勻,反覆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至四十丸。

第二方:此方主治下元虛冷,溫暖脾腎,增強體力。

藥方組成:較大的附子(十枚,用尖刀從中心剜去一半)、硃砂(一兩,研磨細緻,水飛過)、硇砂(一兩,研磨細緻)、阿魏(一兩,研磨細緻)。

製法:將硃砂、硇砂、阿魏混合研磨均勻,填入附子挖空的部分,再將挖出的附子粉填在藥末之上,填滿壓實。用錢幣大小的紙片用麵糊封住附子開口。每個附子用一個圓形蘿蔔(挖去中心,留下半寸厚的底部),將附子放入蘿蔔中,再用挖出的蘿蔔蓋蓋上,用竹籤固定。裹上大麥麵,厚度約半指,用灰火烘烤至麵糊焦熟。取出後,去掉蘿蔔,將附子及剩餘藥粉一同搗碎,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日空腹,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十丸。

第三方:此方具有補益下元之效。

藥方組成:生附子(半斤)、硫黃(二兩,研磨細緻,水飛過)。

製法:將附子用新汲取的水浸泡,七次,每次換水,避免見陽光。浸泡完畢後陰乾,去皮、臍,搗碎研磨成粉,加入硫黃拌勻。將羊腎三對去筋膜研磨,用三升酒煮至粘稠,與藥粉混合,調整硬度,反覆搗三百到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日空腹,用鹽湯送服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