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八 (17)

1. 厚朴丸

治脾腎虛冷。羸瘦無力。不思飲食。厚朴丸方。

厚朴(五兩去粗皮銼),附子(半兩生去皮臍),川椒紅(二兩生用)

上件藥。以漿水六升。青鹽三兩。生薑三兩。切。同於銀鍋中煮令水盡。曬乾。搗羅為末。以水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厚朴丸

治療脾腎虛寒、消瘦乏力、食欲不振。

配方:厚朴(五兩,去除粗皮,切碎)、附子(半兩,生附子,去皮、臍)、川椒(二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用六升漿水、三兩青鹽、三兩生姜(切片)一同放入銀鍋中煮,直至水分蒸乾。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用浸泡過的蒸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服用,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2. 蘹香子丸

治下元虛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漸加無力。蘹香子丸方。

蘹香子(一兩),桂心(一兩),巴戟(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補骨脂(一兩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羊腎二對。切去筋膜。以酒二升。煮令酒盡。爛研。和諸藥末。更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生薑酒下三十丸。晚食前服。

白話文:

蘹香子丸治下元虛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漸漸無力等症狀。

配方:蘹香子一兩、桂心一兩、巴戟天一兩、炮裂去皮臍的附子一兩、微炒的補骨脂一兩、炮裂銼碎的乾薑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取兩對羊腎,去除筋膜,用二升酒煮至酒乾,將煮爛的羊腎研磨成泥,與藥粉混合,再用力搗勻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日空腹,用生薑酒送服三十丸;晚上飯前服用。

3. 十香丸

破積血。除疫病。去惡氣。好音聲。暢六腑。調五臟。壯氣益心神。十香丸方。

麝香(一兩細研),沉香(一兩),丁香(一兩),安息香(一兩),木香(一兩),降真香(一兩),藿香(一兩),甲香(一兩),蘇合香(一兩),薰陸香(一兩),牛黃(三分細研),犀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細辛(三分),芎藭(三分),白茯苓(三分),當歸(三分微炒),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嚼下十五丸。

白話文:

十香丸

此藥能破除積血,消除疫病,去除惡臭,使聲音洪亮,暢通六腑,調和五臟,增強元氣,益智養神。

藥方如下:麝香、沉香、丁香、安息香、木香、降真香、藿香、甲香、蘇合香、薰陸香各一兩(麝香、牛黃研磨細粉),牛黃三分(研磨細粉),犀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細辛、川芎、白茯苓、當歸(微炒)、桂心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再充分混合均勻,用煉好的蜂蜜調和,反覆捶打三百到五百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隨時可服用,每次溫酒送下十五丸。

4. 七香丸

治虛冷氣上攻。心膈不利。腹脅虛脹。不思飲食。七香丸方。

沉香(一兩),麝香(半兩細研),白檀香(一兩銼),木香(一兩),藿香(一兩),丁香(一兩),零陵香(一兩),白芷(一兩),檳榔〔一(二)兩〕,訶黎勒皮(一兩),肉豆蔻(一兩去殼),芎藭(一兩),桂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細辛(一兩),香附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七香丸

此方治療虛寒之氣上逆,導致心膈不舒服、腹部兩側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組成:沉香、麝香(研磨細粉)、白檀香(切碎)、木香、藿香、丁香、零陵香、白芷、檳榔(一或二兩)、訶黎勒皮、肉豆蔻(去殼)、川芎、桂心、當歸(切碎微炒)、細辛、香附子。

將所有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蜜拌和,充分搗勻至三百至五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送服。

5. 椒紅丸

治虛冷。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椒紅丸方。

川椒紅(二兩微炒),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二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巴戟(一兩),木香(一兩),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水飛過),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三十丸。

大補益。治風毒。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補諸虛憊。椒紅丸方。

川椒紅(十兩微炒),附子(四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二兩微炒去刺),硫黃(二兩細研水飛過),硇砂(二兩細研),巴戟(二兩),鹽花(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獖豬腎五對。煮熟去脂膜。爛研如糊。入諸藥末。和乾溼得所。搗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三十丸。或酒下亦得。

補暖下元。椒紅丸方。

川椒紅(二兩微炒),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腎三對。去脂膜薄切。攤於紙上。去血。然後鋪一重腎。著一重藥末。以盡為度。卻以三五重濕紙裹。於煻火內燒。待香熟取出紙。爛研。若稍硬。更點少許。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椒紅丸

【治虛冷、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

第一方:配方包含川椒紅、附子、石斛、桂心、肉蓯蓉、菟絲子、吳茱萸、巴戟、木香、硫黃、磁石、鹿茸等藥材,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再研磨均勻,用煉蜜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服用,用鹽湯送服三十丸。此方具有大補益、治風毒、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補諸虛憊的功效。

第二方:配方包含川椒紅、附子、白蒺藜、硫黃、硇砂、巴戟、鹽花等藥材,以及五對豬腎。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均勻,再與煮熟去脂膜、研磨成糊狀的豬腎混合,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服用,用鹽湯或酒送服三十丸。此方同樣具有補暖下元之效。

第三方:配方包含川椒紅、附子、乾薑等藥材。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切薄的豬腎片層層相間,用濕紙包裹後,在火上烘烤至熟透。取出後研磨成泥狀,如過於堅硬可加少量煉蜜,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服用,用溫酒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此方功效為補暖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