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5)
卷第九十八 (5)
1. 真珠丸
補元氣。益精髓。悅澤顏色。治一切冷氣。明耳目。助臟腑。安心神。強筋力。真珠丸方。
真珠(一兩先使細研),丁香(三分),巴戟(一兩),黃耆(一兩銼),石斛(一兩去根銼),韭子(半兩微炒),芎藭(三分),龍骨(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搗為末),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熟乾地黃(一兩半),五味子(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覆盆子(一兩半),沉香(一兩),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山茱萸(一兩),肉桂(三分去皺皮),白茯苓(一兩),薯蕷(一兩),木香(一兩),麝香(半兩細研),檳榔(三分),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忌生冷羊血。
白話文:
真珠丸功效:補充元氣,滋養精髓,使面色紅潤光澤,治療一切寒邪,明目清耳,健脾益胃,安神定志,增強筋骨力量。
組成藥物:珍珠(研末)、丁香、巴戟天、黃耆、石斛、韭菜子、川芎、龍骨、菟絲子、肉蓯蓉、熟地黃、五味子、炮附子、覆盆子、沉香、鹿茸、人參、山茱萸、肉桂、白茯苓、山藥、木香、麝香、檳榔、硃砂。
製法: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日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三十丸。
禁忌:忌食生冷食物及羊血。
2. 白石英丸
治下元風冷。上焦虛熱。補五臟。利四肢。耐寒暑。治虛損。久服益顏色。白石英丸方。
白石英(五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三升水五升相和於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盡為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曝乾細研如粉),黃耆(三兩銼),人參(三兩去蘆頭),巴戟(二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牛膝(一兩去苗),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吳茱萸(一兩酒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斛(一兩去根銼),五味子(一兩),桂心(一兩),白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石英相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別以石英浸酒下二十丸。忌生冷牛肉豆豉。
白話文:
白石英丸
此方治療下焦風寒、上焦虛熱,能補益五臟、強健四肢,使人耐寒暑,並能治療身體虛損,長期服用還能改善膚色。
配方如下:
將白石英(五兩)打碎成小豆大小,用牛乳三升、水五升混合,放入銀器中以小火慢煮,直至牛乳完全蒸乾,取出後用井水淘洗乾淨,曬乾,研磨成細粉。再將黃耆(三兩)、人參(三兩,去蘆頭)、巴戟天(二兩)、附子(二兩,炮製去皮臍)、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夜,刮去皺皮,烘乾)、牛膝(一兩,去苗)、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曬乾,另研成粉)、吳茱萸(一兩,酒浸七遍,烘乾微炒)、甘草(一兩,炙微黃,切碎)、石斛(一兩,去根,切碎)、五味子(一兩)、桂枝(一兩)、白茯苓(一兩)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研磨好的白石英粉末混合均勻,再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服用,另可用白石英浸泡的酒送服二十丸。忌食生冷食物、牛肉和豆豉。
3. 硇砂丸
治腎臟虛憊。腰間疼痛。小便滑數。冷氣攻築。虛損不足。硇砂丸方。
硇砂(二兩細研),青鹽(二兩細研),生薑(五斤搗絞取汁),附子(半斤生去皮臍為末)
以上藥。將硇砂並青鹽附子。於薑汁內。用慢火煎令稠。取出焙乾。搗羅為末。入後藥。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山茱萸(二兩),石斛(二兩去根銼),遠志(二兩去心),木香(二兩),巴戟(二兩),薯蕷(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前藥相和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治腎臟風冷氣。臍腹疼痛。硇砂丸方。
硇砂,乾薑(炮裂銼),檳榔,當歸(銼微炒),桂心,乾蠍(微炒),苦楝子,烏蛇肉(酥拌微炒),蘹香子,附子(炮裂去皮臍),木香,沉香(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好酒一升。先煎硇砂消後。用紗絹濾過。去石。相次下諸藥末。慢火煎之。候可丸。即丸如雞頭實大。患者以熱酒化二丸服。
補暖下元。治虛冷氣。利腰腳。治臍腹疼痛。暖臟腑。益顏色。硇砂丸方。
硇砂(一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阿魏(半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木香(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巴戟(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肉蓯蓉(半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牛膝(半兩去苗),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自然銅(半兩細研),乾蠍(半兩微炒),萆薢(半兩銼),石斛(半兩去根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練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元氣虛冷。臍腹疼痛。硇砂丸方。
硇砂(一兩細研),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自然銅(一兩細研),乾蠍(一兩微炒),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阿魏(一兩面裹煨令面熟為度),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燒粟米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十五丸。
治水臟備傷。久積風冷。神效硇砂丸方。
硇砂(半兩),硝石(一分),青鹽(半兩),白礬(一兩),黃丹(一兩)
上件藥。都細研令勻。用瓷瓶子盛。固濟瓶口。以炭火七斤。煅令通赤。放冷取出。細研。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十丸。
白話文:
硇砂丸
方一:治腎臟虛憊,腰間疼痛,小便滑數,冷氣攻築,虛損不足。
將硇砂、青鹽、附子研細,用生薑汁慢火煎煮至稠,取出焙乾,研磨成粉。另將肉蓯蓉(酒浸一夜,刮去皺皮後炙乾)、山茱萸、石斛(去根)、遠志(去心)、木香、巴戟、薯蕷研磨成粉,與前藥混合均勻,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起始二十丸,逐漸加至三十丸。
方二:治腎臟風冷氣,臍腹疼痛。
將硇砂、炮裂的乾薑、檳榔、微炒的當歸、桂心、微炒的乾蠍、苦楝子、酥拌微炒的烏蛇肉、蘹香子、炮裂去皮臍的附子、木香、沉香(各一兩)研磨成粉。用一升好酒先煎煮硇砂使其溶解,過濾去渣,再加入其他藥粉,慢火煎煮成丸,製成雞頭實大小的丸藥。患者用熱酒化開服用,每次二丸。
方三:補暖下元,治虛冷氣,利腰腳,治臍腹疼痛,暖臟腑,益顏色。
將硇砂、硫黃、阿魏(面裹煨熟)、木香、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巴戟、炮裂的乾薑、肉蓯蓉(酒浸一夜,刮去皺皮後炙乾)、牛膝(去苗)、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微黃的桃仁、自然銅、微炒的乾蠍、萆薢、石斛(去根)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煉蜜和勻,反覆搗三百至五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
方四:治元氣虛冷,臍腹疼痛。
將硇砂、水飛過的硫黃、自然銅、微炒的乾蠍、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微黃的桃仁、面裹煨熟的阿魏、木香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燒熟的粟米飯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鹽湯送服,每次十五丸。
方五:治水臟備傷,久積風冷。
將硇砂、硝石、青鹽、白礬、黃丹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盛放在瓷瓶中,密封瓶口,用七斤炭火煅燒至通紅,放涼後取出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粥送服,每次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