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二 (15)

1. 治小兒偏㿗諸方

夫小兒偏㿗者。是陰核偏腫大。亦由啼努。躽氣不正所致。其偏者乘虛而行。故謂偏結也。

治小兒骨疳攻注。連腎外囊腫脹。或疼或偏墜等。宜服昆布丸方。

昆布(三分洗去鹹味),蘹香子(半兩微炒),木香,甘草(炙微赤銼),黃柏(銼),丁香,爛牡蠣(生用),銅青(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空心以熟甘草煎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陰偏大。卵核堅硬。防葵丸方。

防葵,牡丹,桂心,黃柏(銼),滑石(以上各一兩),豉(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三四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早晨晚後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偏墜。或氣攻小腹疼痛。蘹香子丸方。

蘹香子(一兩微炒搗為末),古文錢青(一分細研),硇砂(一分細研),桃仁(四十九枚酒浸去皮尖雙仁生研)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湯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每服。以橘皮湯下一丸。

又方。

蛇床仁末(半兩),馬鞭草汁(一合)

上件藥相和如膏。塗兒陰腫處效。

又方。

枳殼(三兩微炒)

上搗細羅為散。每用柏枝煎濃汁。調厚塗兒偏腫處妙。

白話文:

小兒偏㿗,指的是陰部腫大,多因哭鬧、氣機不順所致。腫塊偏向一邊,故稱偏結。

治療小兒骨疳、腎外囊腫脹疼痛或墜脹,可用昆布丸。昆布(三分,洗去鹹味)、蘹香子(半兩,微炒)、木香、炙甘草(微赤,銼)、黃柏(銼)、丁香、生牡蠣、銅青(以上各一分),搗碎成粉,用棗肉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一、二歲兒童,空腹用熟甘草水送服三丸,可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陰部腫大、堅硬,可用防葵丸。防葵、牡丹、桂心、黃柏(銼)、滑石(以上各一兩)、豉(半兩,微炒),搗碎成粉,用煉蜜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三四歲兒童,每次用粥飲送服五丸,早晚各服一次,可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陰部墜脹或腹部疼痛,可用蘹香子丸。蘹香子(一兩,微炒搗碎)、古文錢青(一分,細研)、硇砂(一分,細研)、桃仁(四十九枚,酒浸去皮尖雙仁,生研),研磨均勻,用湯浸泡的蒸餅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二、三歲兒童,每次用橘皮湯送服一丸。

另一方:蛇床子仁粉(半兩)和馬鞭草汁(一合)混合成膏狀,塗抹於患處。

另一方:枳殼(三兩,微炒)搗碎成粉,用柏樹枝煎煮濃汁調成膏狀,塗抹於患處。

2. 治小兒陰腫諸方

夫小兒陰腫者。為足少陰為腎之經。其氣下通於陰。小兒有少陰之經虛者。而為風邪之氣衝於陰。與血氣相搏結。則令陰腫也。

治小兒小腸虛冷。因多啼氣下。致令陰腫。桃仁丸方。

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牡丹(半兩),黃柏(一分微炙銼),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桂心(半兩),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陰腫壯熱。甘遂丸方。

甘遂(一兩煨令微黃),麝香(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兩銼微炒),煎胡(二兩去蘆頭),黃芩(半兩),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於食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陰腫。為腸虛冷。多啼。躽氣下所為。宜服牡丹丸方。

牡丹(半兩),桂心(半兩),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早晨晚後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陰腫。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分銼微炒),木通(一分銼),桑根白皮(半兩銼),羌活(一分),川朴硝(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一二歲兒。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又方。

小豆(一合),川大黃(半兩銼生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雞子白調塗兒陰腫處。干即易之。

治小兒卒陰囊腫癢。蛇床仁湯熨方。

蛇床仁(一兩),柳蚛屑(一兩)

上件藥。以水一大碗。煎六七沸洗之。取其滓。以帛裹。熨兒腫處妙。

治小兒陰卒腫痛脹。牛蒡膏方。

生牛蒡汁(二大盞煎令如膏),赤小豆末(半兩),肉桂末(一分)

上件藥相和如膏。塗兒腫處立消。

又方。

上取牆衣敷之。

又方。

上取桑樹白汁塗之。

又方。

上取書中白魚摩之。

又方。

上取狐陰莖炙黃搗末。以酒調下半錢。

又方。

上取蔓菁子末。以豬脂調塗之。

又方。

雞翮(六枚隨腫左右取之燒灰)

上細研。三歲兒。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上以莧菜根搗汁。頻頻塗之。

又方。

上以馬鞭草爛搗裹之。日二易之。

又方。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搗研如膏。三歲兒。以溫酒化豇豆大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陰腫諸方

小兒陰囊腫脹,是因為足少陰腎經之氣下行至陰部受阻。若腎經虛弱,又遇風邪侵襲陰部,與血氣搏結,就會導致陰囊腫脹。

治療小兒小腸虛冷,因哭鬧過度導致氣滯下陷而引起的陰囊腫脹,可用桃仁丸:

桃仁(三分,水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牡丹皮(半兩)、黃柏(一分,微炙,切碎)、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桂枝(半兩)、郁李仁(三分,水泡去皮,微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三歲兒童,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七丸,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陰囊腫脹伴有壯熱,可用甘遂丸:

甘遂(一兩,煨至微黃)、麝香(一分,研細)、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芫花(二兩,去蒂)、黃芩(半兩)、木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三歲兒童,每次飯前用溫水送服三丸,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因腸虛冷,哭鬧過度,導致氣滯下陷引起的陰囊腫脹,宜服用牡丹丸:

牡丹皮(半兩)、桂枝(半兩)、郁李仁(半兩,水泡去皮,微炒)、桃仁(一分,水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麻子大小的丸藥。一到兩歲兒童,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早晚各服一次,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陰囊腫脹,可用大黃散:

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木通(一分,切碎)、桑白皮(半兩,切碎)、羌活(一分)、川朴硝(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一到兩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藥量,溫服。

其他治療方法:

  • 小豆(一合)、川大黃(半兩,切碎,生用):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於患處,乾燥後更換。
  • 蛇床子(一兩)、柳絮(一兩):加一大碗水煎煮六七沸,取藥渣用布包好,熨敷患處。
  • 生牛蒡汁(二大盞,煎成膏狀)、赤小豆粉(半兩)、肉桂粉(一分):將以上藥材混合成膏狀,塗抹患處,可迅速消腫。
  • 其他方法:可用牆根土、桑樹白汁、書中白魚(可能是指某種魚類的魚肚)、狐陰莖(炙黃後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蔓菁子粉(用豬油調和塗抹)、雞毛灰(六枚,燒成灰,三歲兒童用溫水送服半錢,一日三次,根據年齡調整藥量)、莧菜根汁(搗爛頻頻塗抹)、馬鞭草(搗爛敷貼,一日更換二次)。
  • 桃仁(水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搗碎研磨成膏狀,三歲兒童用溫酒送服,藥量如豇豆大小,一日三次,根據年齡調整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