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六 (7)
卷第八十六 (7)
1. 治小兒一切疳諸方
蝦蟆(三分塗酥炙黃焦),鶴蝨(半兩),黃連(去須),膃肭臍(酒刷炙微黃),麝香(細研),夜明沙(微炒),砒霜(以熟絹裹取生豬肉半斤重裹炙豬肉熟取出),蘆薈(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麝香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以粥飲研破一丸服。三歲以上。相度加丸服之。
治小兒一切疳。青金丹。一名還命保生丹。神秘。百發百中極驗方。
雌蟾(三枚仍以端午日午時取之用繩子系雙腳稍寬得所勿令損傷以胡黃連一寸許當心以線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須系令定倒懸之以生銅器盛取蟾涎至黃昏卻解放勿傷損只取其涎其蟾肚下有斑點者是雄不堪用白淨者是雌蟾也),蘆薈,人糞,蟬殼,豬牙皂莢,雄黃(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用瓷瓶一個。納藥入瓶中。密蓋瓶口。黃泥固濟。候乾。以炭火燒之令通赤。去火待冷。打破瓶。取藥細研為末。用蟾涎並麝香一分。和研令勻。丸如綠豆大。用生銅合子盛之。如有小兒患一切疳。先令暖漿水浴。以軟帛子試干後。便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若藥干。便以乳汁浸。化破與服。須臾似醉勿怪。此是藥力。如蟾涎較少和藥較硬。即更添入乳汁相和。同研為妙。
治小兒一切疳。抵聖丸方。
麝香(細研),熊膽(細研),硃砂(細研),瓜蒂,蚺蛇膽(以上各一分),蟾頭(一枚炙令焦黃)牛黃(半分細研),赤小豆(半分炒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如兒小。即以乳汁化破與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疳。神效使君子丸方。
使君子,沒石子,木香,胡黃連,黃連(去須),天靈蓋(塗酥炙令黃),熊膽(細研),蘆薈(細研),訶黎勒皮,阿膠(搗碎炒令黃燥),仙靈脾(以上各半兩),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隨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一切疳。長肌肉丁香丸方。
母丁香(二七枚),胡黃連(半兩),黃連(半兩去須),硃砂(一分細研),蕪荑(一分),豬膽(五枚取汁),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蝦蟆(一枚用酒二升爛煮去骨入豬膽汁更熬成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諸藥於蝦蟆膏內。和丸如粟米大。空心粥飲下五丸。日晚再服。
治小兒一切疳。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蘆薈(細研),麒麟竭,地龍(微炒),熊膽(研入以上各半兩),蟾酥(半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麵糊和丸。如黃米大。空心。以粥飲下三丸。晚後再服。
治小兒一切疳。肌體乾瘦。發豎毛焦。心神煩熱。熊膽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疳症的藥方
第一方:
取癩蛤蟆(用酥油塗抹後烤至黃焦)、鶴虱(半兩)、黃連(去除鬚根)、海狗腎臍(用酒刷洗後稍微烤黃)、麝香(磨成細粉)、夜明砂(稍微炒過)、砒霜(用熟絹包裹,再用半斤重的生豬肉包裹,烤熟豬肉後取出砒霜)、蘆薈(以上各一分)。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麝香混合均勻,再用煮熟的棗肉和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三歲以下的幼兒,用粥水研碎一丸服用;三歲以上的幼兒,根據情況增加藥丸服用。
第二方:青金丹(又名還命保生丹):
取雌蟾蜍(三隻,在端午節中午時分抓取,用繩子繫住雙腳,稍寬鬆即可,勿使其受傷。用一寸左右的胡黃連,從中間用線繫住一半,讓其進入蟾蜍口中,要繫牢固,將蟾蜍倒掛在盛有生銅器的容器中,取蟾蜍的唾液,到黃昏時再將蟾蜍放走,勿使其受傷。只取其唾液。蟾蜍腹部有斑點的是雄的,不能用;腹部白色乾淨的是雌的),蘆薈、人糞、蟬蛻、豬牙皂莢、雄黃(以上各一分)。將以上藥材放入瓷瓶中,密封瓶口,用黃泥封固。待黃泥乾燥後,用炭火燒至瓶身通紅,熄火待冷。打破瓶子,取出藥物研磨成細末,加入蟾蜍唾液和一分麝香,混合研磨均勻,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用生銅製成的盒子盛裝。如有小兒患各種疳症,先用溫熱的米湯水沐浴,用軟布擦乾後,再用溫水送服五丸。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用量。若藥丸乾燥,可用乳汁浸泡使其溶化後服用。服藥後片刻可能會有類似醉酒的現象,不必驚慌,這是藥力的作用。如果蟾蜍唾液較少,藥丸較硬,可再加入乳汁混合研磨,效果更佳。
第三方:抵聖丸:
取麝香(磨成細粉)、熊膽(磨成細粉)、朱砂(磨成細粉)、瓜蒂、蚺蛇膽(以上各一分)、蟾蜍頭(一枚,烤至焦黃)、牛黃(半分,磨成細粉)、赤小豆(半分,炒熟)。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子,如綠豆般大小。每次用粥水送服三丸,如果幼兒年紀小,可用乳汁溶化後服用。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第四方:神效使君子丸:
取使君子、沒食子、木香、胡黃連、黃連(去除鬚根)、天靈蓋(塗上酥油烤至黃色)、熊膽(磨成細粉)、蘆薈(磨成細粉)、訶子皮、阿膠(搗碎炒至黃燥)、仙靈脾(以上各半兩)、麝香(一分,磨成細粉)。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和成丸子,如麻子般大小。每次用粥水送服三丸,一日三次。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第五方:長肌肉丁香丸:
取母丁香(十四枚)、胡黃連(半兩)、黃連(半兩,去除鬚根)、朱砂(一分,磨成細粉)、蕪荑(一分)、豬膽(五枚取汁)、牛黃(一分,磨成細粉)、麝香(一分,磨成細粉)、癩蛤蟆(一枚,用二升酒煮爛,去除骨頭,加入豬膽汁熬成膏狀)。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癩蛤蟆膏中,混合製成如粟米般大小的藥丸。在空腹時,用粥水送服五丸,晚上再服用一次。
第六方:胡黃連丸:
取胡黃連、蘆薈(磨成細粉)、麒麟竭、地龍(稍微炒過)、熊膽(研磨後加入,以上各半兩)、蟾酥(半錢)。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和成丸子,如黃米般大小。在空腹時,用粥水送服三丸,晚上再服用一次。
第七方:熊膽丸(治療小兒因疳症導致的肌體乾瘦、頭髮豎立焦黃、心神煩躁):
(此方僅有標題,未提供具體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