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七 (14)
卷第七十七 (14)
1. 治橫產諸方
夫橫產者。由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轉動不覺。便用力產之。故令橫也。或觸犯禁忌所為。將產坐臥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多致災禍也。
治橫產。或顛倒。胞衣不出。傷毀不下。產後余病汗出。煩滿不止。少氣逆滿。貝母丸方。
貝母(煨微黃),甘草(炙微赤銼),秦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炮裂銼),桂心,粳米,石膏(細研),黃芩,大豆黃卷,石斛(去根銼各一分),當歸(半兩銼微炒),大麻仁(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肉和丸。如彈子大。不計時候。以溫酒研下一丸。
治橫倒生。胎死腹中。及衣不出。母氣欲絕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焙乾),白蘞(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炒生薑酒調下二錢。立效。
治橫產。或不下。或胎死腹中。或即在草不產。血氣衝心。面無顏色。氣欲絕方。
煉成豬脂,白蜜(一合),醇酒(一中盞)
上件藥。和煎五七沸。分溫二服。
治橫倒生。手足先出法。
上以牛尿塗母腹上。即便順生。
又方。
上以三姓雞卵各一枚。三姓鹽各一錢。三姓水共一大盞。相和煮五七沸。分溫二服。令母面向東服之效。
又方。
瞿麥(二兩銼)
上以水一大盞。
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
又方。
葵子(二合),黃明膠(一兩炙黃焦),滑石(一兩末)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半。
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三服。
倒產法。
橫倒逆產。條目雖分。方藥之類。可參酌相當。隨意救之。若兒先出腳。即以湯和鹽塗之。並塗母腹。塗兒腳後。急以手搔之。兒生手出。取烏雞血塗於手掌上。良。天制順。此三字相連成一符。應產。不如常者。朱書腹上。並書紙上水吞之。
又方。
上燒錢二七文。令赤。投一杯酒中。候冷飲之。
治難產。及不順生立效方。
雲母粉(半兩)
上以酒調服之。入口當產。不順者即順。百不失一。
又方。
上乞取三家飯。著手中。即順生甚效。
白話文:
治橫產諸方
橫產是因為產婦初期感到腹痛,而生產時間未到,卻因驚嚇或過早用力,導致胎兒位置不正。也可能是觸犯了禁忌所致。產婦坐臥的地方,必須順應四時方位,並避開五行禁忌,若有觸犯,大多會導致災禍。
治療橫產、胎位顛倒、胎盤不下、產後餘疾(如汗出、煩躁不安、氣短、腹脹)的貝母丸:
將貝母(微煨至黃)、炙甘草(微炙至赤,切碎)、秦椒(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炮裂乾薑(切碎)、桂心、粳米、細研石膏、黃芩、大豆黃卷、石斛(去根,切碎,各一份)、當歸(半兩,切碎,微炒)、大麻仁(三分)等藥材搗碎過篩,用棗肉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不限時間,用溫酒送服一丸。
治療橫產、胎死腹中、胎盤不下、產婦氣虛欲絕的方子:
將半夏(一兩,用湯洗七遍,去除黏液,焙乾)、白蘞(一兩)搗碎過篩,用炒熱的薑酒調服二錢,效果迅速。
治療橫產、胎兒不下、胎死腹中,或在草叢中難產,產婦血氣衝心、面色蒼白、氣虛欲絕的方子:
將煉好的豬油、白蜜(一合)、醇酒(一小杯)混合,煎煮五到七沸,分溫熱兩次服用。
治療胎兒手腳先出的方法:
將牛尿塗抹在產婦腹部,即可順利生產。
另一方:
取三家雞蛋各一枚,三家鹽各一錢,三家水一大盞,混合煮沸五到七沸,分溫熱兩次服用,產婦面向東方服用效果較好。
另一方:
瞿麥(二兩,切碎),用一大盞水煎至六分,去渣,分溫熱兩次服用。
另一方:
葵子(二合)、炙黃焦黃明膠(一兩)、滑石(一兩,研末),用一大盞半的水煎至一盞,去渣,分溫熱三次服用。
倒產的治療方法:
橫倒逆產,雖然條目分開,但藥方可以互相參照,隨機應變施治。如果胎兒腳先出來,就用溫鹽水塗抹在胎兒腳上和產婦腹部,然後用手輕輕搔刮胎兒的腳,待胎兒手出來後,用烏雞血塗抹在胎兒手掌上。 「天制順」這三個字寫成符咒,若生產不順利,就用朱砂寫在產婦腹部,並將寫有符咒的紙張用水送服。
另一方:
燒二七枚銅錢至發紅,放入一杯酒中,待冷卻後飲用。
治療難產和生產不順的特效方:
雲母粉(半兩),用酒調服,服下即可生產,若生產不順,馬上就能順利生產,百試百靈。
另一方:
向三家討些飯,放在產婦手中,即可順利生產,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