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八 (13)

1. 治金瘡生肌諸方

治金瘡疼痛不瘥。宜用生肌膏方。

生地骨(搗絞取汁一升),羊腎脂(五合),烏麻油(二升),石鹽(一兩細研),松脂(二兩)薰陸香(一兩),杏仁〔二(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蠟(二兩),蜜(二兩)

上件藥。先下蠟蜜。微火煎令消。次納羊脂。次下油松脂杏仁薰陸香地黃汁石鹽等。微火煎之。令地黃汁水氣盡。以綿濾去滓。停凝。以敷瘡上。

治金瘡生肌。白芷膏方。

白芷(一兩半),生乾地黃(一兩半),甘草(半兩),當歸(三分),白蘞(三分),附子(三分去皮臍),川椒(二合)

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豬脂三斤。煎白芷焦黃。膏成。濾去滓。收盒器中。每取塗於瘡上。

治金瘡。生肌蛇銜膏方。

蛇銜(二兩),薔薇(二兩),續斷(二兩),野葛(二兩),當歸(一兩半),附子(一兩去皮臍),防風(一兩),黃芩(一兩),澤蘭(一兩),松脂(三兩),羊腎膒脂(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綿裹。用豬脂三斤。煎以白芷一寸。候色黃赤。即膏成。去滓。以密器中收之。以貼瘡上。無問大小皆瘥。

治金瘡炙瘡火燒瘡等。宜用此生肌膏方。

檳榔(一枚),薰陸香(半兩),杏仁(二七枚去皮研如膏)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煉了豬脂二合。黃蠟如胡桃仁大。入杏仁膏同煎。令膏成。以瓷盒盛。每用攤於帛上貼之。

治金瘡。生肌。宜用三白膏方。

白芨(半兩),白蘞(半兩),白芷(三分),熟乾地黃(三分),甘草〔一(半)兩生用〕,豬脂(半斤煉了者)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豬脂內。熬成膏。候冷。日三四度塗之。

治金瘡。兼治一切打損瘡。生肌膏方。

白芍藥(一兩),薰陸香(一兩),胡粉(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油(四兩),蠟(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油蠟相和。煎如膏。用貼瘡上。日二換之。

又方。

乳香(二兩),羊腎脂(一兩),蠟(二兩),油(半斤)

上件藥。以油和煎如膏。綿濾過。置不津器中。旋取塗於瘡上。神驗。

白話文:

治金瘡生肌諸方

治療金瘡疼痛久治不癒,宜用生肌膏:生地黃汁(搗碎絞汁,取一升),羊脂(五合),烏麻油(二升),細研的鹽(一兩),松脂(二兩),薰陸香(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蠟(二兩),蜂蜜(二兩)。先將蠟和蜜以小火熬化,再加入羊脂,接著加入油、松脂、杏仁、薰陸香、生地黃汁、鹽,小火煎煮,直至生地黃汁的水分完全蒸發,用棉布過濾掉雜質,待其凝固後敷於傷口。

治療金瘡生肌,可用白芷膏:白芷(一兩半),生乾地黃(一兩半),甘草(半兩),當歸(三分),白蘞(三分),附子(三分,去皮臍),川椒(二合)。將藥物切碎,用棉布包裹,加豬脂三斤,煎煮至白芷呈焦黃色,膏成後過濾雜質,收納於容器中,每次取適量塗抹於傷口。

治療金瘡生肌,可用蛇銜膏:蛇銜(二兩),薔薇(二兩),續斷(二兩),野葛(二兩),當歸(一兩半),附子(一兩,去皮臍),防風(一兩),黃芩(一兩),澤蘭(一兩),松脂(三兩),羊腎脂(三兩)。將藥物切碎,用棉布包裹,加豬脂三斤,再加白芷一寸,煎煮至顏色呈黃赤色,膏成後過濾雜質,收納於密閉容器中,敷貼於傷口,不論傷口大小皆能癒合。

治療金瘡、炙瘡、火燒傷等,宜用此生肌膏:檳榔(一枚),薰陸香(半兩),杏仁(二十七枚,去皮研磨成膏狀)。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煉好的豬脂二合,黃蠟(如胡桃仁大小),與杏仁膏一同煎煮成膏,盛於瓷盒中,每次使用時攤在布上敷貼。

治療金瘡生肌,宜用三白膏:白芨(半兩),白蘞(半兩),白芷(三分),熟乾地黃(三分),甘草(半兩,生用),煉好的豬脂(半斤)。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豬脂中熬製成膏,待其冷卻後,每日塗抹三四次。

治療金瘡及一切打損傷,生肌膏:白芍藥(一兩),薰陸香(一兩),胡粉(一兩),炮裂切碎的乾薑(一兩),油(四兩),蠟(二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與油蠟混合,煎煮成膏,敷貼於傷口,每日更換兩次。

另一方:乳香(二兩),羊腎脂(一兩),蠟(二兩),油(半斤)。將藥物與油混合,煎煮成膏,用棉布過濾後,盛於乾燥容器中,隨時取用塗抹於傷口,療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