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 (2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 (29)

1. 治濕䘌諸方

夫濕䘌病者。由脾胃虛弱。為水濕所乘。腹內蟲動。侵蝕成䘌也。多因下痢不止。或時病之後。客熱結於腹內所為。其狀。不能飲食。忽忽喜睡。綿綿微熱。骨節沉重。齒無光色。舌上盡白。細瘡如粟。若上唇生瘡。是蟲蝕五臟。則心煩懊。若下唇生瘡。是疳蝕下部。則肛門爛開。

甚者腑臟被蝕。齒上下齦悉生瘡者。齒色紫黑。利血而濕水氣也。脾與胃合。俱象土。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水穀之精。化為血氣。以養腑臟。若脾胃虛弱。則土氣衰微。或受於冷。乍傷於熱。使水穀不消。化糟粕不實。則成下痢。翻為水濕所傷。若時病之後。腸胃虛熱。

皆令三尸九蟲。因虛動作。侵蝕五臟。上出唇口。下至肛門。胃虛氣逆。則變嘔噦。蟲蝕腑臟傷敗。痢出瘀血。如此者死。其因脾胃虛微。土氣衰弱。為水濕所蝕。蟲動成䘌。故名濕䘌也。又云天行之濕。初得不覺。行坐不廢。恆少氣力。或微痢。或不痢。病成則變嘔吐。即是蟲內蝕於臟。

又云有急結濕。先因腹痛。下痢。膿血相兼。出成病也。翻大小便不通。頭項皆痛。小腹急滿。起坐安然。亦有內蝕五臟。凡如此者。雖初證未發於外。而心腹亦常煩懊。至於臨困。唇口及肛門方復生瘡。即死也。

治蟲蝕肛門赤爛。下血疼痛。名曰濕䘌。宜用此兔頭散方。

兔頭(一分燒灰),狐骨(一分燒灰),甜葶藶(一分炒令香),蛇頭(一枚微炙),蝦蟆(一分燒灰),百草霜(一分),蜣螂(一枚微炙),青黛(一分細研),晚蠶蛾(一分微炒),青礬(一分),黃礬〔三(一)分燒灰〕丁香(半分),麝香(一分細研),菥蓂(半分),故緋(五寸燒灰),苦參(半分銼),黃柏(半分銼),乾薑(半分炮裂銼),角蒿〔半兩(分)燒灰〕,丹參(半分),川芒硝(一分),鐵衣(一分),朱末(一分細研),印成鹽(一分),救月杖(半分燒灰),桂心(半分),蝸(蠍)蟲糞(半分),床中桄(枕)木(半分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用一錢。以綿裹納下部中。日再用良。

治疳濕䘌。下赤黑血。肛門蟲蝕赤爛。日夜疼痛。熏黃散方。

熏黃(一分),硃砂(一分細研),食鹽(一分),青黛(一分細研),丁香(一分),白礬(一分燒灰),鐵衣(一分)梔子仁(一分),麝香(一分細研),莨菪子,細辛,土瓜根,乾薑(炮裂銼),甜葶藶,菖蒲蝦蟆(燒灰),川椒(去目閉口者微炒去汗),故靴底(燒灰以上各一錢),髑髏骨〔一分炙煮(黃)枯腐者〕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納下部中。日再易。有瘡敷上。

治疳濕䘌。洗熨下部。丁香散方。

白話文:

濕䘌這種病,是由於脾胃虛弱,被水濕侵襲,導致腹內有蟲蠕動,侵蝕而形成的。多是因為長期腹瀉不止,或者生病之後,餘熱滯留在腹內所致。症狀是:食慾不振,常常想睡覺,身體微微發熱,骨頭關節感到沉重,牙齒失去光澤,舌頭上佈滿白色,長有像小米粒一樣的小瘡。如果上嘴唇長瘡,是蟲子侵蝕五臟,會感到心煩意亂;如果下嘴唇長瘡,是疳蟲侵蝕下部,會導致肛門潰爛。

嚴重的話,內臟會被侵蝕,牙齦上下都會長瘡,牙齒顏色呈現紫黑色,還會流血,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脾和胃都屬土,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脾的功能是將食物磨碎消化。食物的精華會轉化成氣血,用來滋養五臟六腑。如果脾胃虛弱,土氣就會衰弱,或者受寒,或者受熱,都會導致食物不能消化,變成不好的排泄物,造成腹瀉。這樣反而會被水濕所傷。如果生病之後,腸胃虛熱,都會使體內三尸九蟲因為虛弱而活動,侵蝕五臟,往上會侵蝕到嘴唇,往下會到肛門。胃虛氣逆,就會嘔吐。蟲子侵蝕內臟造成損傷,會導致痢疾,排出瘀血,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死亡。因為脾胃虛弱,土氣衰弱,被水濕侵蝕,蟲子活動形成濕䘌,所以叫做濕䘌。還有一種說法是,天生的濕邪,剛開始時不會察覺,行走坐臥沒有阻礙,只是常常感到氣力不足,或者輕微腹瀉,或者沒有腹瀉。等病情加重就會開始嘔吐,這是因為蟲子在內侵蝕內臟。

還有一種是突然發作的濕邪,先是腹痛,接著腹瀉,膿血混雜,形成疾病。反而會導致大小便不通,頭頸疼痛,小腹脹滿,但是坐著起來都沒事。也有侵蝕五臟的情況。凡是像這種情況,雖然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心腹常常感到煩躁。等到臨終前,嘴唇和肛門才開始長瘡,這時就會死亡。

治療蟲蝕肛門紅腫潰爛、流血疼痛,稱為濕䘌,可以用這個兔頭散的藥方:

兔頭(燒成灰,一份)、狐狸骨頭(燒成灰,一份)、甜葶藶(炒香,一份)、蛇頭(微烤,一個)、癩蛤蟆(燒成灰,一份)、百草霜(一份)、蜣螂(微烤,一個)、青黛(磨成細粉,一份)、晚蠶蛾(微炒,一份)、青礬(一份)、黃礬(燒成灰,一份)、丁香(半分)、麝香(磨成細粉,一份)、菥蓂(半分)、舊的紅色布料(燒成灰,五寸)、苦參(切碎,半分)、黃柏(切碎,半分)、乾薑(炮裂切碎,半分)、角蒿(燒成灰,半兩)、丹參(半分)、川芒硝(一份)、鐵鏽(一份)、朱砂末(磨成細粉,一份)、印鹽(一份)、救月杖(燒成灰,半分)、桂心(半分)、蝸牛糞(半分)、床柱木頭(燒成灰,半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再和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每次取一錢,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中,一天使用兩次。

治療疳濕䘌,排出紅色或黑色血,肛門被蟲侵蝕紅腫潰爛,日夜疼痛,可以用熏黃散的藥方:

熏黃(一份)、朱砂(磨成細粉,一份)、食用鹽(一份)、青黛(磨成細粉,一份)、丁香(一份)、白礬(燒成灰,一份)、鐵鏽(一份)、梔子仁(一份)、麝香(磨成細粉,一份)、莨菪子、細辛、土瓜根、乾薑(炮裂切碎)、甜葶藶、菖蒲、癩蛤蟆(燒成灰)、川椒(去掉籽和閉口部分,微炒去汗)、舊鞋底(燒成灰,以上各一份)、頭蓋骨(烤至枯黃腐爛,一份)。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中,一天更換一次,有瘡的地方可以敷上藥粉。

治療疳濕䘌,清洗和熱敷下體,可以用丁香散的藥方:

丁香末(一份)、麝香(研磨成粉,一錢)、犀角屑(三分)、甘草(磨成粉,三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加入鹽三合、花椒三合、豆豉二合,用水三升,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升。去除藥渣,稍微加熱,用棉布沾藥汁清洗和熱敷下體,冷了就再加熱使用。

治療疳濕䘌,侵蝕口齒及下體,可以用此藥方:

飛廉(三兩)。

將飛廉燒成灰,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敷在患處,疼痛難忍也要忍住。如果沒有疼痛感,就不是疳。

另一個藥方:

苦參(切碎)、青葙子、甘草(各二兩,生用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飯前用溫熱的生地黃汁調服一錢。

治療疳濕䘌,殺蟲,可以用青葙子散的藥方:

青葙子、雄黃(磨成細粉)、硫黃(磨成細粉)、蕪荑、雷丸(以上各半兩)、苦參(切碎,三分)、狼牙(三分)、藜蘆(去掉蘆頭,一份)。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棉布包裹一錢,放入下體,一天更換兩次。

另一個藥方:

青黛(磨成細粉,一兩)、丁香(半兩)、黃連(去掉鬚,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米泔水和成丸狀,如棗核般大小,用棉布包裹,塞入下體,一天更換兩次。

治療下體疳瘡,經年不癒,可以用此藥方:

丁香(半兩)、青黛(磨成細粉,半兩)、木香(半兩)、黃連(去掉鬚,半兩)、石灰(半兩)、麝香(磨成細粉,一錢)、蚺蛇膽(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半錢敷在瘡上,一天更換三到四次。

另一個藥方:

白礬(半兩)、桂心(半兩)、徐長卿(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取半錢,一天敷在瘡上兩三次。

另一個藥方:

蜈蚣燒成灰,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效果很好。

另一個藥方:

蘭香曬乾搗成粉末,敷在瘡上,效果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