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二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二 (16)

1. 治痰實瘧諸方

治痰實瘧。久不瘥。宜服此方。

木香(一兩),恆山(三分銼),菘蘿(半兩),赤小豆〔半兩(合)〕,砒霜(一分細研以醋五合煎令稠)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砒霜煎和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溫漿水下三丸。以吐為度。如未定。晚再服之。

白話文:

治療痰濕引起的瘧疾,如果很久都沒好,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木香(一兩),恆山(三分,切碎),菘蘿(半兩),赤小豆(半兩),砒霜(一分,磨成細粉,用醋五合煎煮至濃稠)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煎好的砒霜醋液混合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空腹時,用溫熱的米湯送服三顆,服藥後以吐為目標。如果病情還沒穩定,晚上再服用一次。

2. 治往來寒熱瘧諸方

夫往來寒熱瘧者。由寒氣並於陰。則發寒。風氣並於陽。則發熱。陰陽二氣。更實更虛。故寒熱更相往來也。

治瘧往來寒熱。作時面色青黃。宜以人參散吐方。

人參蘆頭(半兩),恆山(半兩),甘草(半兩生用),燈心(三大束),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茶末(二錢)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次入酒一中盞。更煎三四沸。去滓。空腹分為三服。每服藥後。以篦子畎引。吐了再服。以痰出盡為度。

治瘧往來寒熱。經年不瘥。瘦弱。及勞瘧。烏梅丸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升麻(一兩),柴胡(一兩半去苗)甘草(一兩生用),麥門冬(一兩去心焙),虎頭骨(二兩塗酥炙令黃),天靈蓋(一兩塗酥炙令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虎頭骨(二兩塗酥炙令黃),鱉甲(二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牡蠣(二兩燒為粉),香豉(二合炒乾),桃仁(二兩湯浸去皮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瘧往來寒熱。宜服此方。

砒黃(半兩),硝石(一兩),白礬〔一(二)兩〕,膩粉(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用漿水一大盞。調成稀糊。入鐺中。以慢火煎。又用冷漿水一升。候沸。即旋添。添盡似干。將出曬乾。若來日發。今日初夜。以冷醋湯下一綠豆大。來日早晨再一服。一日內不得食熱物。

治瘧寒熱發歇。往來不定方。

臘月豬脂(二兩),獨顆蒜(一顆),蔞蔥(一握細切),獨角仙(一枚),五月五日。三姓粽子取尖。

上件藥。於五月五日五更初。於淨房內修合。勿令婦人見。露頭赤腳。舌柱上齶。回面向北。搗一千杵為度。有患者。用新綿子裹一丸。如皂莢子大。男左女右。繫於手臂上。神效。

治瘧。往來寒熱。發歇無時。神效方。

濕生蟲(四十九枚),百節蟲(四十九枚),砒霜(三錢細研),粽子角(一七枚)

上件藥。取五月五日。日未出時。於東南上。尋取兩般蟲令足。至午時。面向南。都研。不令雞犬婦人師僧孝子見。丸如小豆大。每患者。於發前。男左女右。手內把一丸。嗅七遍。立效。

又方。

砒霜(一兩細研),天靈蓋(一兩生用為末),猢猻頭(一枚燒灰),硃砂(半兩細研),東南桃柳枝(各一七莖長三寸)

上件藥。取五月五日午時。搗羅為末。用粽子角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手把一丸。預前嗅之。一丸可醫五七人。

白話文:

治往來寒熱瘧諸方

瘧疾的寒熱往來,是因為寒邪侵犯陰氣而發寒,風邪侵犯陽氣而發熱。陰陽二氣虛實交替,所以寒熱交替出現。

治療瘧疾寒熱往來,發作時面色青黃的,可以用人參散吐方。

藥方:人參蘆頭(半兩)、恆山(半兩)、甘草(半兩,生用)、燈心(三大束)、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後焙乾)、茶末(二錢)。將藥材切碎,加水兩大盞煎至一大盞,再加入酒半盞,煎煮三四沸,去渣。空腹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藥後用篦子刺激咽喉催吐,直到吐盡痰液為止。

治療瘧疾寒熱往來,多年不愈,身體消瘦,或勞累後發作的,可以用烏梅丸方。

藥方:烏梅肉(一兩,微炒)、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黃色,去掉裙邊)、川升麻(一兩)、柴胡(一兩半,去苗)、甘草(一兩,生用)、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虎頭骨(二兩,塗酥炙烤至黃色)、天靈蓋(一兩,塗酥炙烤至黃色)、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後麩炒至微黃)。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前用粥送服,每次三十丸。

另一方:

藥方:虎頭骨(二兩,塗酥炙烤至黃色)、鱉甲(二兩,塗醋炙烤至黃色,去掉裙邊)、牡蠣(二兩,燒成粉末)、香豉(二合,炒乾)、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後麩炒至微黃)。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飯前用粥送服,每次二十丸。

治療瘧疾寒熱往來的,可以用這個方子:

藥方:砒黃(半兩)、硝石(一兩)、白礬(一兩或二兩)、膩粉(一分)。將藥材研磨細粉,用米漿水一大盞調成稀糊,放入鍋中用慢火煎煮,並不斷添加沸騰的米漿水,直到煎至近乾。取出曬乾。如果預計明日發作,則今日晚上用冷醋湯送服綠豆大小的一丸,次日早晨再服用一丸。服用藥物當天禁止食用熱食。

治療瘧疾寒熱發作時間不定,往來無常的方子:

藥方:臘月豬油(二兩)、獨頭蒜(一顆)、蔞蔥(一把,切碎)、獨角仙(一枚)、五月五日採摘的三姓粽子尖。五月五日五更天,在乾淨的房間內,赤腳露頭,舌抵上顎,面朝北,搗一千杵。病人用新棉花包裹一丸藥(皂莢子大小),男性繫於左臂,女性繫於右臂,效果神奇。

治療瘧疾寒熱往來,發作時間無常,效果神奇的方子:

藥方:濕生蟲(四十九枚)、百節蟲(四十九枚)、砒霜(三錢,研細)、粽子角(十七枚)。五月五日日出前,在東南方向尋找足夠數量的兩種蟲子,直到中午,面向南方,將所有藥材研磨,期間禁止雞、狗、婦女、僧侶、孝子看見。製成小豆大小的丸藥。病人發作前,男性將藥丸握於左手,女性握於右手,聞七遍,即可見效。

另一方:

藥方:砒霜(一兩,研細)、天靈蓋(一兩,生用研末)、猢猻頭(一枚,燒成灰)、硃砂(半兩,研細)、東南方向的桃樹枝和柳樹枝(各十七根,長三寸)。五月五日中午,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粽子角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男性將藥丸握於左手,女性握於右手,預先聞之。一丸藥可以治療五到七個人。

另一方:

藥方:蜀漆末,每次服用用溫水送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