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禎

《御藥院方》~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時毒藥

治時疾生熱,疙瘩在咽喉間,增寒壯熱,頭痛,頭面赤腫,狀若雷頭,相傳染無可救者,並宜服之。

大黃(生用),寒水石(生用),當歸(各等分)

白話文:

大黃(生用,未經炮製處理)、寒水石(生用,未經炮製處理)、當歸(這三味藥材等量使用)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至五錢,無根水調下,食後服,臨時觀虛實加減服之。

2. 酒蒸黃連丸

治消渴,日飲水數升,漸至三二斗,小便五七十次,發熱瘦弱,口甘,食已如飢,此名消癉。今用黃連味苦寒,無毒,除熱氣,止煩渴,厚腸胃,消渴之人飲水,脾胃惡濕,黃連為對。

白話文:

治療口渴,每天喝幾升水,逐漸增加到三、四公升,小便五、六十次,發熱、消瘦、口甜,吃後仍然飢餓,這就是消渴。

現在使用黃連治療,它味苦性寒,無毒,可以清除熱氣,止煩渴,健脾胃。消渴的人大量喝水,脾胃會厭惡濕氣,而黃連正好可以對症。

黃連(淨半斤,酒二升,重湯蒸,候時取出曬乾)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大茶飯前服之,溫水送下。(初伏日,為頭服之。)

白話文:

藥丸外層塗上細末,再用滴水和在一起搓成丸子,如梧桐子那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在上午主要的一餐飯前服用,用溫水送下。(初伏那天,服用第一劑。)

3. 管仲散

解一切諸熱毒,或中食毒、酒毒、藥毒等,並皆解之。

黃連管仲甘草(各三錢),駱駝蓬(五錢)

白話文:

黃連、管仲、甘草各三錢,駱駝蓬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冷水調下。

4. 海仙丸

治諸伏熱,頭目不清,神志昏塞,解諸大毒。以取水之精,漬於船板木中,縷見風日,久則日炙變為青色,以取太陽之氣,水見太陽之氣而曬曝,中有陰陽之氣結而不散,聚而成青。服之分陰陽,去邪熱,調臟腑。聖人處治以度物之氣味所用,且如東壁牆上土,取之,以新水調化,取清服之,治腑臟不調。

白話文:

治療各種內熱,頭痛目眩,神志昏迷,解除各種劇毒。利用船板上的水精華,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便會轉變為青色,從而吸收太陽之氣。水在陽光下曝曬,陰陽之氣相聚凝結,變成青色。服用它可以平衡陰陽,去除邪熱,調和臟腑。聖人治理疾病,根據事物的氣味屬性。例如,從東牆上取土,用清水調勻,取澄清液服用,可以治療臟腑失調。

謂脾主於土,脾受濕濡瀉,取以太陽真火,其土引入於脾,藉太陽真火之氣,以除去其濕,而吐瀉得止。又以魚骨入喉中肉內不出,燒魚綱灰,新水調服,其魚骨即時便出。又有月蝕瘡不愈者,令人燒救月鼓杖,燒灰,乾摻瘡上,立已。此聖人取其物類相感故也。具船板青與上同意。

白話文:

中醫認為脾屬土,脾氣受到濕邪侵襲而導致腹瀉。治療方法是藉助太陽的真火,將太陽真火引入脾臟,利用太陽真火的力量去除濕邪,從而止瀉。

如果魚骨卡在喉嚨裡,可以用燒過的魚綱灰,用清水調服,魚骨就會很快被吐出。

此外,還有一種月蝕瘡治不好的情況。治療方法是讓人燒掉拜月用的鼓杖,將燒成灰,乾撒在瘡口上,立刻就能痊癒。這是因為聖人遵循物類相感原理。同理,使用船板青也有相同的效果。

船板青(五兩),酥油餅末(一兩半)

上為細末,稀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送下,不拘時候。

5. 三黃丸

治法《千金方》同,治吐血、黃疸、熱病。

黃連(半兩),黃芩大黃(各二錢半)

白話文:

黃連(30 克),黃芩、大黃(各 15 克)

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6. 豆蔻固腸丸

治脾胃虛弱,臟腑頻滑,可思飲食,腸鳴腹痛,並皆治之。

木香赤石脂乾薑,縮砂,厚朴生薑制),肉豆蔻(麵裹煨,去面。各一兩)

白話文:

木香、赤石脂、乾薑、縮砂仁、厚朴(與生薑同製)、肉豆蔻(裹上麵粉煨熟,去麵粉。各一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前米飲下。

7. 縮砂丸

治大便泄瀉,米穀不化,腹中疼痛,可思飲食。

砂仁黃連(去須,微炒),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湯洗七次,焙乾,微炒),訶子皮,肉豆蔻(各一兩),乾薑(炮),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縮砂仁、黃連(去除須毛,微炒)、附子(炮製後去皮臍)、吳茱萸(用湯水洗七次,焙乾,微炒)、訶子皮、肉豆蔻(各一兩)、炮製乾薑、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8. 真方聖散子

治男子、婦人脾胃受濕,中脘停寒,吃物頻傷,心胸滿悶,脅肋膨脹,腸鳴虛痞,小腹堅痛,臍下強急;或大便不調,米穀遲化,裡急後重,下痢膿血,或下五色,或便如魚腦,或如豆汁,或有鮮血,或如爛肉相似,日夜無度,久而不愈,嗜臥怠墮,虛羸,肢體沉困,寒熱時作。此藥能固養脾胃溫中,止腹痛,服之甚有所益。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的脾胃濕氣,中脘寒凝,飲食後經常腹痛,心胸憋悶,肋部脹痛,腸鳴腹脹,小腹堅硬疼痛,臍下疼痛;或大便異常,米食難以消化,裡急後重,下痢膿血,或大便呈現五種顏色,或像魚腦,或像豆汁,或有鮮血,或像爛肉,日夜持續,久治不愈,嗜睡懶惰,身體虛弱,四肢沉重,時有發寒發熱。這個藥方可以滋養脾胃,溫暖中焦,止腹痛,服用後效果明顯。

御米殼(三兩,搗碎,醋炒黃色),肉豆蔻(麵裹煨,去面),赤石脂烏魚骨(去皮),甘草(炙黃),揀丁香訶子皮,乾薑(炮製。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精米殼(150克,搗碎,用醋炒至金黃色) 肉豆蔻(裹著麵團煨熟,去除麵團) 赤石脂 烏魚骨(去除外皮) 炙黃甘草 丁香 訶子皮 炮製過的乾薑(以上各50克)

上件為細末。每服先用水一盞,入乳香少許,煎五七沸,調藥末二錢,和滓食前熱服。

白話文:

之前的方子是細小的藥物。每次服用先用一杯水,加入少量乳香,煮沸5-7次,加入藥物粉末二錢,和水煎後的渣滓一起在飯前熱服。

9. 戊巳丸(必用方)

治脾胃受濕,米穀不化,泄瀉注下。

黃連(銼如豆),吳茱萸白芍藥(銼如豆,各四兩)

白話文:

黃連(磨成豆子大小),吳茱萸,白芍藥(磨成豆子大小,各 180 公克)

上同炒,候吳茱萸黃熟則止,放冷,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下。

白話文:

將吳茱萸和麵粉一起炒,一直炒到吳茱萸變成金黃色。稍微放涼後,將吳茱萸磨成細粉。用煮好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飯前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