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藥院方》~ 卷四 (13)
卷四 (13)
1. 化鐵丹
治遠年近日沉積及內傷冷物,心腹疼痛。
烏梅(八個,不去核),巴豆(一十六個,不去皮油),胡椒(四十八個),青皮(不去白),陳皮(不去白。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後溫生薑水下。又增加蓽澄茄(半兩)、丁香(二錢半),服之更快。
白話文:
化鐵丹
治療多年或近期積聚在體內,以及因受寒內傷導致的心腹疼痛。
用烏梅八個(不去核)、巴豆十六個(不去皮油)、胡椒四十八個、青皮半兩(不去白)、陳皮半兩(不去白),研磨成細粉。用醋調成麵糊狀,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飯後用溫熱的薑湯送服。 如果想療效更快,還可以加入蓽澄茄半兩和丁香二錢半。
2. 賺氣散
治心胸痞悶,腹脅虛脹,飲食減少,氣不宣通。
京三稜(五兩),白朮(三兩),木香(半兩),蓬莪朮(五兩,煨熟),枳殼(去白,一兩,麩炒),
上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賺氣散治療心胸鬱悶、腹部兩側脹滿、食慾不振、氣機不通的症狀。
配方:京三稜五兩、白朮三兩、木香半兩、炮製過的蓬莪朮五兩、去白麩炒的枳殼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三片,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飯前服用。
3. 導氣枳實丸
理順三焦,和調脾胃,去脹滿及痞噎不通。
枳實(麩炒,四兩),京三稜,蓬莪朮(煨),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神麯(炒),麥糵(炒。以上各一兩),沉香,檳榔(各半兩),
上件同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六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導氣枳實丸能調理三焦,使脾胃功能協調,消除脹滿、胸膈痞塞不通暢的症狀。
藥方組成:麩炒枳實四兩,京三稜、煨蓬莪朮、去白青皮、去白陳皮、炒神麴、炒麥芽各一兩,沉香、檳榔各半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煮熟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十到六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4. 茴香枳殼丸
治中滿下虛,腹脅脹滿,氣不宣通。
枳殼(去白,麩炒),茴香(微炒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或米飲湯送下亦得。
白話文:
茴香枳殼丸治療腹部脹滿、下焦虛弱,以及胸脅脹滿、氣機不通的症狀。
將枳殼(去掉白色部分,用麩皮炒制)和茴香(微炒至香,兩者用量相等)研磨成細粉。用酒和麵粉調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飯前服用,溫酒或米湯送服均可。
5. 白朮妙功丸
治腎氣久虛,上攻下注,臍腹久冷,腰背麻痛及膀胱疝氣,痃癖氣悶,小腸作聲,時時下墜。
白朮,蓬莪朮,澤瀉,當歸(去蘆頭),厚朴(去粗皮,生薑制),破故紙(炒。以上各半兩),延胡索(二錢),川苦楝,檳榔(各三錢),木香(二錢),半夏(一兩,生薑汁製),
上件同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豆大。每服七十丸,食前溫水下。
白話文:
白朮妙功丸治療腎氣長期虛弱,導致氣往上衝、往下墜,肚臍和腹部長期冰冷,腰背麻木疼痛,以及膀胱疝氣、痃癖(腹部腫塊)、氣悶、小腸發出聲音、經常下墜等症狀。
藥方組成:白朮、蓬莪朮、澤瀉、當歸(去掉莖)、厚朴(去掉粗皮,用生薑炮製)、破故紙(炒過),以上各半兩;延胡索二錢;川楝子、檳榔各三錢;木香二錢;半夏一兩(用生薑汁炮製)。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成麵糊,製成如豆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溫水送服。
6. 沉蘇飲子
治胸膈塞滯,氣不宣通,津液缺少。
沉香(二錢半),紫蘇葉(半兩),乾木瓜(二兩),人參(半兩),赤茯苓(一兩),生粟黃(二兩),甘草(二錢半,炒黃色),白檀香(二錢半),肉桂(一兩,去粗皮),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大盞,煎至三沸,和滓涼服。
白話文:
沉蘇飲子
治療胸膈阻塞不通暢,氣機運行不順,津液不足的方劑。
配方:沉香2.5克,紫蘇葉5克,乾木瓜20克,人參5克,赤茯苓10克,生粟米10克,甘草2.5克(炒黃),白檀香2.5克,肉桂10克(去粗皮)。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克,用一杯水煎煮至沸騰三次,連藥渣一起放涼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