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禎

《御藥院方》~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瓜蒂散

治太陽經頭痛寒熱方。

瓜蒂(十枚),穿山甲鱗(一片。瓦上焙焦),

上為細末,每用一剜耳許,右鼻內搐,大有神效。

2. 治瘧方

如合時,具冠帶向神堂前旋看,咒曰:弟子不為自身,為五姓瘧病。

白殭蠶(一個直者,切作七段,用綿裹定,捻為丸,用硃砂為衣),

上只作一服,日未出面向東,用左手插寅文,用桃柳枝煎湯送下。

3. 香蘇散

治四時瘟疫傷寒。

香附子(四兩,慢火炒香,去毛秤),陳橘皮(二兩,不去白),甘草(一兩,炙),香蘇葉(四兩),

白話文:

  • 香附子 120 克(用小火炒香,去除毛)
  • 陳皮 60 克(連白皮)
  • 甘草 30 克(炙)
  • 香蘇葉 120 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4. 竹葉石膏湯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淡竹葉(半把,秤重六錢),石膏(四兩,杵碎),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半夏(二分半,洗),

白話文:

淡竹葉(半把,約 30 克) 生石膏(200 克,研磨成粉末) 人參(25 克) 甘草(25 克) 麥門冬(75 克) 半夏(12.5 克,清洗過)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煮取八分,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5.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暑熱的疾病,患者病情尚未完全解除,出現頭痛、發熱、口乾舌燥、煩渴想喝水等症狀。此外,還適用於服水後即嘔吐,或小便不暢,或汗出而表症解除後煩渴仍未止的情況。同時,還能治療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以及躁動不安、口渴引飲等症狀。

澤瀉(銼,二十五兩),豬苓(去皮,一十五兩),桂(去粗皮,一十兩),茯苓(去皮,二十五兩),白朮(去蘆頭,一十五兩),

白話文:

澤瀉(切碎,25 兩),豬苓(去皮,15 兩),桂皮(去粗皮,10 兩),茯苓(去皮,25 兩),白朮(去蘆頭,15 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服,不計時候。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調下,食前服之。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應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湯沖泡服下,不限時辰。服用完畢後,多喝熱湯,如果能發出一身汗,病情就會好轉。同時,此方也能治療體內鬱熱、身體發黃的黃疸病。濃煎茵陳湯後,調入此方服下,應在飯前服用。如果黃疸病人感到口渴或中暑後想喝水,也可以用冷水調服此方。

6. 大順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銼長一寸許,三十斤),乾薑杏仁(去皮尖),桂(去粗皮。各四斤),

白話文:

甘草(切成約三公分長度,三十斤),乾薑,杏仁(去掉外皮和尖端),桂枝(去掉粗糙的外皮。各四斤),

上先將甘草用白沙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淨後,入桂一處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即冷服,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白話文:

先將甘草用白沙炒到八分黃熟,再加入乾薑一起炒,炒到乾薑裂開,再加入杏仁一起炒,等杏仁不再響為止,用篩子過濾乾淨,加入桂皮一起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煮到七分,去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如果心煩躁熱,就可以放冷了再服用,不限時間。也可以用沸水點服。

7. 香薷丸

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躁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滿,嘔噦噁心,口苦舌乾,肢體倦怠,不思飲食。或發霍亂吐利,轉筋,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大人小孩中暑後發熱、口渴、頭暈目眩、胸悶煩躁、想吐、噁心、口苦舌乾、身體無力、不想吃東西。或出現腹瀉、嘔吐、抽筋,都可以服用。

香薷(去土),紫蘇(莖葉並用,去粗梗),乾木瓜(各一兩),丁香,白茯神(去水),藿香葉(去土),甘草(銼炙),檀香(銼,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香薷(去泥土),紫蘇(莖葉都用,去掉粗硬的莖),乾木瓜(各 60 克),丁香,白茯神(去掉水),藿香葉(去泥土),甘草(切片烤乾),檀香(切片,以上各 30 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細嚼溫湯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服半丸,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上層(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三十丸,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細嚼後用溫開水送服,也可以用新鮮的水送服,幼童服半丸,不限服用時間。

8. 薑朮湯

溫和中外,退除寒濕。治陽虛里寒,外挾風冷,頭痛惡風,戰慄多汗,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腰背強直,轉側不能。又療食寒飲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痰,不思飲食。

白話文:

這個方子既溫補身體,又能祛除寒濕。用來治療陽氣虛弱、體內有寒,外部受風寒,導致頭痛怕風,發抖出汗,風濕交織,身體疼痛,腰背僵硬,無法轉動。還可以治療因寒食冷飲傷了脾胃,導致嘔吐痰液,不想吃東西。

川薑(炮),白朮(炒),茯苓(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炮製過後的川芎,炒過的白朮,茯苓(各一兩),炮製過後去皮去臍的附子,炙烤過的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熱服,不計時候。

9. 豬苓湯

治脈浮,煩渴不利,小便不分。

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阿膠(各等分),

白話文:

豬苓、澤瀉、滑石、赤茯苓、阿膠(以上各成分相等配比)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10. 丹砂丸

治痎寒溫癉,更作證候,悉皆治之。

丹砂(研一分),常山(搗末,三分),

上件二味,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先一日一更時服三丸,溫米飲送下。更作日平旦時服三丸,溫米飲送下。

白話文:

將上述兩味藥研磨成細粉,並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第一天,於深夜子時(11 點到 1 點)服用三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第二天,於清晨卯時(5 點到 7 點)再次服用三丸,也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11.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治心下逆滿,氣上衝胸,時發煩渴。

茯苓(去皮,四兩),甘草(炮),白朮(各二兩),官桂(去粗皮,三兩),

白話文:

茯苓(去皮,250 公克),甘草(經過炮製),白朮(各 125 公克),桂皮(去粗皮,188 公克)

上㕮咀,每服五分,水一大盞煎至七錢,去滓溫服,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