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禎

《御藥院方》~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白朮散

治諸病煩渴,津液內耗,不問陰陽,服之止渴生津液。

白朮人參(去蘆頭),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葉木香(各一兩),乾葛(二兩),

白話文:

白朮、去蘆頭的人參、去皮的茯苓、炙甘草、藿香葉、木香(各 1 兩),乾葛(2 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2. 福壽二味散

乾薑(生用),石決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藥一錢,用男兒津唾於左手心內調稀稠得所,不犯婦人手。

3. 桂漿

生蜜(三斤),熟水(一斗),赤茯苓(去皮,為末,三兩),大麥糵末(半兩),細曲末(半斤),桂(去粗皮,為細末,三兩),杏仁(湯浸去皮,一百個,生研如泥)

白話文:

生蜂蜜(三斤) 煮沸的水(一斗) 赤茯苓(去皮後磨成粉末,三兩) 大麥粉末(半兩) 細小麴末(半斤) 肉桂(去粗皮後磨成細末,三兩)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共一百顆,生磨成泥)

上用前項藥,蜜、杏泥並水一處攪勻了,和水共量得三大紅盔,入於瓷罐子內,或瓷瓶內,以油子封口,上用數重紙蓋,泥固濟,入冰窨內三日方熟,綿濾去滓,水浸飲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蜂蜜、杏仁泥和水混合攪勻,總量約為三碗。將混合物倒入瓷罐或瓷瓶,並用油紙封口,再用多層紙蓋住,用泥巴封固。將容器放入冰窖中冷藏三天後即可取出。用棉布過濾掉沉澱物,將濾液稀釋後飲用。

4. 化水丹

消化水飲

牡蠣(二兩,燒),甘草(炒,二兩),蛤粉(六兩),川烏頭(四隻秤一兩九錢,炮去皮臍,得淨一兩四錢六分),

白話文:

牡蠣(100克,燒製) 甘草(炒製,100克) 蛤蜊粉(300克) 川烏頭(4枚,共計75克,炮製去皮臍後淨重67.5克)

上為細末,醋浸𩚫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時候,溫水下。

5. 屠蘇

大辟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治傷寒。

大黃,小椒(去子),桂(去粗皮),桔梗(各一兩半),白朮(一兩八錢),虎杖(一兩一錢),川烏頭(生,去皮臍,六錢),

白話文:

大黃、小辣椒(去除辣椒籽)、桂皮(去除粗糙的外皮)、桔梗(各一兩半)、白術(一兩八錢)、虎杖(一兩一錢)、川烏頭(生用,去除表皮和臍部,六錢)。

上件七味修制畢,銼細,一處和勻,用絳袋子內盛,於十二月晦日日中懸井中沉至泥,正月朔日平明取出袋子,放在酒中,同煎數沸,面向東戶飲之,屠蘇之飲,先從小飲至大,自意飲之。一人飲一家無病,一家飲一里無病,飲屠蘇三日後,其滓還置井中,能仍歲飲,可世無病,當家內外井中,皆悉注大藥,闢瘟疫氣。

白話文:

上述七種藥材加工完成後,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紅色布袋裝好,於十二月晦日在中午時分吊進井中,沉入泥中。正月初一黎明取出布袋,放入酒中,一起煮沸幾次,面向東方窗戶飲用。屠蘇酒先從少量喝到大量,按自己意願喝。一人喝全家無病,全家喝一里範圍內無病。喝屠蘇酒三天後,把剩餘藥渣放回井中,可以年年喝,全家都能無病。家裡和門外的井中都放入藥材,可以驅除瘟疫之氣。

6. 白虎湯

治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白話文:

治療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除,但心胸煩悶,口渴想喝水,或有嘔吐。或腹瀉七八天後,邪毒仍未排出,熱邪結於體內,表裡皆熱,時時畏寒,口乾舌燥,煩躁,想喝很多水,可以服用此方。另外,也適用於夏季中暑,大汗淋漓,畏寒身熱口渴。

石膏(洗,二十五斤),知母(一百五十兩),甘草(爁,七十五兩),

白話文:

石膏(洗淨,25斤),知母(150兩),甘草(炙烤,75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糯米三十餘粒,煎至一盞,濾去滓,溫服。小兒量力少少與之。或加人參少許同煎亦得。食後服。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時及立秋後並亡血,虛家並不可服。

白話文:

上成粉末。每次服三錢,加水一盞半,加入糯米三十多粒,煎煮到剩下一盞,濾掉渣滓,溫服。小孩按體力適當減少用量。或者是加入少量人參一起煎煮也可以。飯後服用。本藥適用於立夏後至立秋前,在春夏及立秋後不宜服用,血虛體寒者也不宜服用。

7. 桂苓甘露散

治飲水不消,嘔吐瀉利。流濕潤燥,宣通氣液,水腫、腹脹泄瀉不能止者。兼治霍亂吐瀉,下利赤白,止煩渴解暑毒,大有奇功。兼利小水。

白話文:

本方可治療無法消化的病症,伴隨嘔吐、腹瀉。能宣通氣機,濕潤乾燥,適用於水腫、腹脹、腹瀉不止。同時也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大便赤白,並能止渴清暑,效果顯著。另外,也能利尿。

茯苓(去皮),白朮豬苓(去皮),寒水石(另研細),甘草(炙),澤瀉(各一兩),滑石(另研,二兩),桂(去粗皮,半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皮)、白術、豬苓(去皮)、寒水石(另磨細)、炙甘草、澤瀉(各一兩)、滑石(另磨細,二兩)、桂皮(去粗皮,半兩)

上件為細末,或煎或水調三二錢,任意,或入蜜少許亦得。

8. 荔枝膏

烏梅(八兩),桂(一十兩),乳糖(二十六兩),生薑(五兩,取汁),麝香(半錢),熟蜜(一十四兩),

白話文:

烏梅:8 兩 桂皮:10 兩 乳糖:26 兩 生薑:5 兩(榨取出汁液) 麝香:0.5 錢 蜂蜜:14 兩

上用水一斗五升,熬至一半濾去滓,下乳糖再熬,候糖熔化開,入薑汁再熬,濾去滓,俟少時入麝香,用如常法服。

白話文:

用一斗五升的水煮沸,煮到剩下一半時過濾掉渣滓。加入乳糖繼續煮,等到乳糖融化後,加入薑汁再煮一次。過濾掉渣滓,稍待片刻後加入麝香,按一般方法服用。

9. 牛黃七寶丹

治傷寒時疫,熱毒暑病,心胸痞塞。或發黃發斑,狂躁迷悶,及久經取轉不較蘊毒滯積,潮熱。

牛黃(研),龍腦(研),麝香(另研,各半錢),硃砂(研,二錢半),白麵(半兩),寒水石(燒通赤,二兩半),輕粉(研,半兩),

白話文:

牛黃(研末),龍腦(研末),麝香(另研末,各半錢),硃砂(研末,二錢半),白麵粉(半兩),寒水石(燒至通紅,二兩半),輕粉(研末,半兩)

上件同研勻,滴水和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澄清水化下。小兒化半丸。不拘時候。

10. 桂沉漿

紫蘇葉烏梅肉(各一兩),沉香(三錢),乳糖(六兩),

白話文:

紫蘇葉、烏梅肉(各 1 兩) 沉香(3 錢) 乳糖(6 兩)

上件四味,用水三碗熬至二碗,濾去滓,入桂漿一升半,合和作漿飲之。滲濕逐飲,順氣止渴。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加入三碗水燉煮至剩兩碗,過濾掉藥渣,加入一升半的桂花蜜,混合均勻後調成稀漿飲用。可以緩解滲濕,逐漸飲用,能順氣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