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禎

《御藥院方》~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川芎石膏湯

治一切風熱上攻,頭目昏眩,或痛或悶,或風痰喘嗽,或目疾時發,或生翳膜,或鼻塞口瘡煩躁多渴,或便溺淋閉,或瘡癬皴揭,並宜服之。清利頭目,宣通氣血,並一切風熱,或中風偏枯,撨解中外諸邪所傷及調理汗病下之前後,並汗後餘熱勞復傳染等疾。

白話文:

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熱上攻的症狀,包括頭暈目眩、頭部疼痛或悶痛、風痰引發的喘咳、眼睛疾病反覆發作、生翳膜、鼻塞、口腔潰瘍、煩躁易渴、小便不通或淋漓、皮膚瘡癬、皮膚乾裂等。

此外,此方還具有清熱明目、疏通氣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風熱之病,或中風導致偏癱,解除了內外諸邪侵襲的身體,並可調理出汗前後的身體狀況,以及出汗後餘熱未消、過度勞累、傳染等疾病。

石膏防風連翹,薄荷葉(各一兩),川芎,山梔子荊芥穗,當歸(切,焙),芍藥(生),大黃菊花人參白朮(各半兩),甘草(三兩),滑石(四兩),寒水石黃芩桔梗(各二兩),縮砂仁(二分),

白話文:

  • 石膏 一兩
  • 防風 一兩
  • 連翹 一兩
  • 薄荷葉 一兩
  • 川芎 半兩
  • 山梔子 半兩
  • 荊芥穗 半兩
  • 當歸(切、焙製) 半兩
  • 芍藥(生) 半兩
  • 大黃 半兩
  • 菊花 半兩
  • 人參 半兩
  • 白朮 半兩
  • 甘草 三兩
  • 滑石 四兩
  • 寒水石 二兩
  • 黃芩 二兩
  • 桔梗 二兩
  • 縮砂仁 二分之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濾汁溫服,日進二三服,食後。忌薑、醋、發熱諸物。或為極細末,溫水調下二三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 3-4 錢,加入一杯水煎煮,煎至水量剩三分之一,濾出藥汁溫服。每天服用 2-3 次,飯後服用。忌口薑、醋、發熱性食物。或者研磨成極細粉末,用溫水送服 2-3 錢。

2. 威靈仙

味鹹,溫,無毒。主諸風,宣通五臟,去腹內冷滯,心膈痰水久積,癥瘕痃癖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膝冷疼及療折傷。一名能消,久服無瘟疫瘧。出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並平澤。不聞水聲者良。生先於眾草,莖方數葉相對,花淺紫根,生稠密,歲久益繁。冬月丙丁戌己日採,忌茗。

白話文:

味道鹹,溫和,沒有毒。主治各種風病,疏通五臟,去除腹中的寒氣和積滯,治療心胸積痰水,氣滯血瘀引起的塊狀物,膀胱裡的老膿和惡水,腰膝冷痛,以及跌打損傷。另一個名字叫「能消」,長期服用可以預防瘟疫和瘧疾。生長在商州上洛山和華山以及平原上。聽不到水聲的品質較好。在其他草之前生長出來,莖方,葉子對生,花淺紫色,根生長茂密,年久會繁殖得更多。在冬月的丙丁戌己日採收,忌諱喝茶。

《圖經》云: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所親置之道旁,以求醫者。一新羅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採得陰乾月餘,搗篩,溫清酒和二錢匕,空心服之。

白話文:

《圖經》上說:商州有個人得了重病,雙腳殘廢不能走路,已經有數十年。許多名醫都用盡了辦法,仍然無法治癒。親朋好人把他抬到路邊,希望能遇到能治好他的醫生。一位來自新羅的和尚看到他後,告訴他說:「你的病只需要一種藥就能治好,只是不知道這裡有沒有這種藥?」和尚主動替他進山尋找,果然找到了,這種藥叫做威靈仙。讓他服用了幾天,就能走路了。崔元亮《海上方》裡記載了治病的方法:採得威靈仙後陰乾一個多月,搗碎篩選後,用溫熱的清酒溶解兩錢勺,空腹服用。

如人本性殺藥,可加及六七分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觸諸藥,但惡茶及麵湯,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本來就能承受比較強的藥力,可以加到六七把小湯匙的量。如果服藥後腹瀉超過兩次,就要減少劑量。病情痊癒後就停止服藥。這種藥性很溫和,不會與其他藥物相剋,但是不能與茶和麵湯同服。可以用甘草和梔子泡水代替茶和麵湯飲用。

崔氏《海上集》有云:威靈仙一味,洗焙為末,以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灑之。以白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至五十丸,溫酒下。

白話文:

中醫典籍《海上集》中記載:威靈仙單味藥材,清洗後烘培成粉末,用好酒略微浸潤,放入竹筒內,封口要牢固,蒸九次,曬九次,粉末變乾時,再添酒繼續噴灑。用白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到30丸,最多可服用50丸,以溫酒送服。

3. 甘菊花荊芥湯

治風痰頭痛,咽膈壅悶。

甘菊花,防風旋覆花川芎(各半兩),皂角(酥炙,去皮子),石膏(碎。各一兩),枳殼(麩炒,去穰),甘草(炙),荊芥穗(各七錢半),

白話文:

甘菊花、防風、旋覆花、川芎(各 60 公克) 皁角(酥炙後去皮),石膏(搗碎,各 120 公克) 枳殼(麩炒去瓤),甘草(炙),荊芥穗(各 90 公克)

上九味搗羅為粗末,每服三分,水一盞,入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後熱服。

4. 羌活丸

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眩,痰涎壅滯,遍身拘急及風邪寒壅,頭痛項強,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天陰風雨先覺不安。

白話文:

治療因風氣不順而導致的頭暈目眩、痰液壅塞、全身肌肉緊繃;以及風邪寒氣阻滯導致的頭痛、頸部僵硬、鼻塞聲重、四肢疼痛;天氣陰霾或風雨來臨前會出現不安的感覺。

羌活(去蘆頭),甘菊麻黃(去根節),川芎防風(去蘆頭),石膏(細研,為末),前胡(去蘆頭),黃芩細辛(去苗),甘草(銼,爁),枳殼(去白),白茯苓(去皮),蔓荊子(去白皮。以上各一兩),硃砂(飛研,一兩半,為衣),

白話文:

羌活(去掉根莖),甘菊,麻黃(去掉根和節),川芎,防風(去掉根莖),石膏(研磨成細粉),前胡(去掉根莖),黃芩,細辛(去掉莖),甘草(切碎,燒焦),枳殼(去掉白色的內皮),白茯苓(去掉皮),蔓荊子(去掉白色的外皮。以上各 1 兩),硃砂(研磨成粉,1 兩半,用作外衣)

上為細末,水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

白話文:

將上層的細末磨成糊狀,揉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 40 顆,配著生薑湯,不拘時間服用。

5. 皂角丸

治風氣攻注,頭面腫癢,遍身拘急,痰涎壅塞,胸膈煩悶,頭眼目眩,鼻塞口乾,皮膚瘙癢,腰腳重痛,大便風秘,小便赤澀及咳嗽喘滿,痰唾稠濁,語澀涎多,手足麻痹,暗風癇病,偏正頭痛,夾腦風。婦人血風攻注,遍身疼痛,心忪煩躁,癮疹瘙癢,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因風邪侵襲而引起的頭痛、面部浮腫和發癢、全身僵硬、痰液堵塞、胸悶堵塞、頭暈目眩、鼻塞口乾、皮膚瘙癢、腰腿疼痛、大便不通、小便灼熱,以及咳嗽喘息、痰液粘稠、言語不清、口水多、手腳麻痺、癲癇、偏頭痛、夾腦風。婦女因血風襲擊而導致全身疼痛、心悸、煩躁、瘙癢和皮疹,也適宜服用。

半夏(湯洗七次),白礬(枯過),威靈仙(洗),知母,貝母(去心,炒黃),青橘皮甘菊花(各一兩),牽牛子(爁二兩),槐角(爁),薄荷葉,皂角(各五兩,將皂角捶碎,以水一十八兩六分擦汁,用蜜一斤同熬成膏為用),

白話文:

  • 半夏(用湯清洗七次)
  • 白礬(曬乾)
  • 威靈仙(用清水洗淨)
  • 知母
  • 貝母(去除中心,炒至微黃)
  • 青色橘子皮
  • 甘菊花(各取一兩)
  • 牽牛子(炙烤兩兩)
  • 槐角(炙烤)
  • 薄荷葉
  • 皁角(各取五兩,將皁角搗碎,用一八兩六分水擦出汁液,與一斤蜂蜜一起熬製成膏狀)

上為末,以皂角膏子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如治痰實咳嗽,用蛤粉齏汁湯下。手足麻痹,用生薑薄荷湯下。語澀涎盛,用荊芥湯下。偏正頭疼、夾腦風,用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成粉末,用皁角膏和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梧桐樹的種子。每次服用 20 顆丸劑,飯後用生薑湯送服。若要治療痰多咳嗽,則用蛤蜊粉末和麥芽汁湯送服。若要治療手腳麻痺,則用生薑薄荷湯送服。若要治療口齒不清、口水過多,則用荊芥湯送服。若要治療偏頭痛、中風夾腦,則用薄荷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