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雪丹書》~ 產後上卷 (12)
產後上卷 (12)
1. 盜汗論
盜汗者,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猶盜賊瞰人睡而竊之也,不可與自汗同治。此由產後亡血陰虛而陽勝故也。經曰陽加於陰則發汗是也。治當兼用血分藥,其當歸六黃湯,寒而膩膈,又非治產後盜汗之方也,宜服止汗散。
止汗散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麻黃根(一錢四分),熟地(三錢,塊痛不用此味),黃連(五分,酒炒),浮小麥(一撮),水煎服,一方用牡蠣末五分,麥麩八兩炒黃為末,每服三錢,豬肉汁調服。
白話文:
[關於盜汗的討論]
盜汗的情況就是在睡覺時流汗,醒來後汗就停止,就像盜賊趁著人睡著時偷東西一樣,這種情況不能和自汗一同治療。這是因為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陰虛而陽氣過盛所造成的。古籍上說過,當陽氣作用在陰氣上時就會出汗。因此,治療應同時使用滋補血液的藥物。然而,像當歸六黃湯這種藥物性質寒涼且可能造成消化不良,並不是治療產後盜汗的好方法,更適合服用的是止汗散。
止汗散的成分
人參(約6克),當歸(約9克),麻黃根(約4.2克),熟地(約9克,如果腹部有脹痛感則不使用這一成分),黃連(約1.5克,需經過酒炒處理),浮小麥(一小撮),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種配方是使用牡蠣粉5克,以及8兩的小麥麩炒至金黃色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9克,用豬肉汁調勻後服用。
2. 口渴兼小便不利論
凡人日受水穀胃納之而脾運之,上輸於肺,肺散之至精至清之氣而為津為液,其氣通於心,稟火色而化為血,下行膀胱而為小便。今產後亡血又多汗,勞倦傷脾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則是生化之機不運,滲泄之令不行,使上無津液流通而有燥結之症,下氣不降而有小便閉澀之候,治法當助脾益肺以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陽降陰升,使之水入經為血為液,谷入胃長氣行脈,自然津液充而燥渴除,溺便自利矣。
所謂因其勞損而溫之益之,因其留滯而濡之行之也,若誤以燥渴為火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澀秘為滯而用五苓[散]等劑以通之,為害多矣。
生津益水湯
黃耆(錢半),人參,生地,麥冬(各二錢),五味子(十粒),當歸(二錢),茯苓(一錢),炙草,升麻(各四分),葛根(一錢),水煎服。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大便秘加肉蓯蓉一錢。凡產後其大便或八九十日以上不通者,皆因血少腸燥故也,宜多服生化湯加麻仁以通潤之,服芎歸至斤數自然通潤,虛加人參三錢。慎勿用大黃等下藥。
渴甚以生脈散代茶飲,[不可疑而不用],(此句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七補。毓注。)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口渴和小便不順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人每天攝取的水分和食物被胃吸收,由脾臟運送到全身,再由肺部分配到身體各部位,成為身體所需的津液。這些津液在心臟的作用下轉化為血液,最終形成小便排出體外。但產後婦女因為失血過多,加上出汗量大,疲勞過度導致脾臟功能減弱,無法與胃部協同運作,影響了津液的生成和運送。這使得身體上部缺乏必要的津液,產生乾燥和結塊的情況,下部氣血不降,出現小便困難的症狀。治療方法應當是調理脾臟和肺部,提升氣血,使氣血循環正常,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讓水份進入血液成為津液,食物進入胃部促進氣血運行,這樣就能讓津液充足,解除口渴,小便也會變得順暢。
如果誤將口渴認為是火熱所致,使用黃芩、黃連、梔子、柏子等藥物來降火,或者將小便不順認為是淤積,使用五苓散等藥物來疏通,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危害。
這裡提供一個「生津益水湯」的處方:黃耆(錢半),人參,生地,麥冬(各二錢),五味子(十粒),當歸(二錢),茯苓(一錢),炙草,升麻(各四分),葛根(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汗多,可以加入麻黃根一錢,棗仁一錢,浮小麥一撮;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肉蓯蓉一錢。產後大便不通,通常都是因為血液不足,腸道乾燥,應該多服用生化湯,加入麻仁來通潤,服用芎歸至斤數,自然會通潤,體虛的人可以加入人參三錢。千萬不要使用大黃等瀉藥。
如果口渴嚴重,可以用生脈散代替茶水飲用,不要懷疑其效果而不使用。這句話根據竹林寺《女科祕旨》卷七補充。
3. 產後遺尿
凡產後遺尿,由氣血大虛,不能約束,宜用八珍湯加升麻、柴胡,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吳按]曾有接生者以手入內,探扶小兒,損傷尿胞,以致終身滲漏,可不慎哉!
又有生理不順,誤損尿胞膀胱者,用參、耆為君,歸、芎為臣,桃仁、茯苓、陳皮為佐,以豬羊尿胞煎湯煎藥,須百服漸安。
薛氏補脬飲
黃絹絲一尺碎剪,白牡丹根皮為末,白及末,各一錢。水煎,至絹爛如飴,服之靜臥,不可作聲。如作聲則不效。(抄本原無。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七補。毓注。)
白話文:
【產後尿失禁】
凡是產後出現尿失禁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生產後身體的氣血嚴重虧損,導致無法控制排尿,這時適合使用八珍湯,並加入升麻和柴胡來調理,如果情況非常嚴重,還可以再加入一片熟附子來加強治療效果。
【吳氏補充】曾經有接生員在接生過程中,不慎用手進入產道探摸新生兒,導致尿囊受損,進而造成終身的尿液滲漏問題,這種情況真是要特別小心避免啊!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生產過程不順利,誤傷到尿囊或膀胱,這種情況下,治療時應以人參和黃耆作為主要藥材,當歸和川芎作為輔助,再配合桃仁、茯苓、陳皮等藥材,用豬或羊的尿囊煎煮藥湯,通常需要連續服用一百次,病情才會逐漸穩定。
【薛氏補脬飲】
取一尺長的黃色絹絲,剪成碎片;將白牡丹根皮磨成粉末,以及白及粉末,每種各取一錢。用水煎煮,直到絹絲完全溶解,變成像糖漿一樣的濃稠液體,然後靜靜躺下休息,服用此藥期間不可以出聲說話,否則藥效將會失效。(此段內容原本未被收錄,現根據竹林寺《女科祕旨》第七卷補充,毓註。)
4. 類痙
產後汗出多而變痙症,口噤不開,背強而直,身反,氣息如絕,宜速服下方。
加減生化湯
川芎,麻黃根(各一錢),當歸(四錢),桂枝,防風,甘草,羌活(各五分),人參(二錢),附子(一片),羚羊角,天麻(各八分)
產後中風,無汗類痙,〔宜芎歸活風湯〕。
芎歸活風湯
川芎,當歸(各三錢),防風,羌活(各五分),棗仁(一錢)
(原抄本脫。今據竹林寺《女科秘旨》卷七補。毓注。)
白話文:
【類痙】
在生產後,如果汗出得太多,進而轉變為痙症,病患會出現口閉合不能開,背部僵硬且挺直,身體呈現反弓狀,呼吸似乎斷絕,這種情況下應迅速服用以下藥方。
加減生化湯
川芎、麻黃根(各約3克),當歸(約12克),桂枝、防風、甘草、羌活(各約1.5克),人參(約6克),附子(一片),羚羊角、天麻(各約2.4克)。
產後若遭受風邪侵襲,無汗而有類似痙症的症狀,應該服用以下藥方。
芎歸活風湯
川芎、當歸(各約9克),防風、羌活(各約1.5克),酸棗仁(約3克)。
(此段落原本在抄本中遺失,現根據竹林寺《女科祕旨》第七卷補充。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