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觀

《絳雪丹書》~ 產後上卷 (1)

回本書目錄

產後上卷 (1)

1. 產後上卷

2. 產後諸症總論

凡病後起於血氣之虛,脾胃之弱,至產後而血氣、脾胃之弱愈甚,故丹溪論產後,必當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真確論也。夫產後憂驚勞倦,氣血暴虛,諸症乘虛襲入,或有氣不行,勿專耗氣;有食不消,勿專消食;有熱不可用芩連;有寒不可用桂附;用辛熱則新血流崩,用苦寒則敗血凝滯;至若虛而外感,即見三陽表症,不可大發汗,恐亡陽也;即見三陰里症,不可遽用承氣,恐竭陰也;耳聾脅痛,乃腎虛;惡露之停,休用柴胡;囈語汗出,乃元虛似邪之症,勿同胃實。

厥由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危;痙因寒血之損,勿論剛柔,非滋榮不能活絡而舒經;如有乍寒乍熱,發作有期,症類瘧疾,若以瘧論,病甚難痊;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侵,若以邪論,危亡可待。

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湯],莫投潤下之湯;汗出甚而小便短澀,六君子湯倍用參耆,更加生津之劑;人參生化湯頻灌,可救產後之危;長生活命湯屢用能蘇絕谷之人;脫肛久瀉,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正宜;口噤筋攣,乃因血燥類風,人參生化[湯]為最;產戶入風而痛甚,宜服羌活養榮湯;玉門傷冷而不閉,須洗床兔萸硫湯;驚悸心忡,生化定遠志;似邪恍惚,安神助歸脾。因氣而滿悶中虛,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吞酸惡食,六君子[湯]加神麯為良。

一切破氣發汗吐下之法,斷不可施。於產婦先問惡露何如?若塊痛未除,未[不]可遽加參朮;腹痛若止,補中益氣[湯]無疑;至汗出亡陽,氣短喘促,頻用生化湯固是從權。如因大熱,陰虛血崩、血暈,速煎生化湯原方,乃為救急之法。產後當補氣血為主,用十全大補湯之類,雖有他症,以末治之。

如大熱煩躁等症炒黑姜[加之]。或問乾薑辛熱,何以用之?曰:「乾薑味辛,能引血至氣分而生血,非神而明之,孰能至此。○如胎前原有陰火症,產後去血過多,必大發煩躁,汗出,若大補血氣,甚至熱極,又當另用逍遙散以清肝火而養肝,蓋因去血既多,肝虛血燥之故,不可拘泥氣血太虛之說,乃用辛溫之劑。

白話文:

[對於產後各種症狀的全面討論]

所有產後疾病大多源於血氣虛弱,脾胃功能減退。生產後,這些問題會變得更嚴重。因此,丹溪認為產後護理應以大補血氣為主,即使出現其他症狀,這些也應放在次要位置進行治療,這是一個確切的觀點。

產後因憂慮、驚嚇、勞累和疲倦,血氣可能突然變得非常虛弱,各種病症會趁虛而入。如果氣行不暢,不要單純地耗氣;如果消化不良,不要單純地消食;如果有熱症,不可使用黃芩和黃連;如果有寒症,不可使用肉桂和附子;使用辛熱藥物可能會導致新血流失,使用苦寒藥物可能會導致舊血凝滯;如果是虛弱加上外感,出現了表症,不可大量出汗,以防陽氣喪失;如果出現了裏症,不可立即使用承氣湯,以防陰氣枯竭;耳鳴和脅痛,是腎虛的表現;停滯的惡露,不要使用柴胡;囈語和出汗,是元氣虛弱的症狀,不要誤以為是邪氣入侵。

陽氣衰弱時,難以區分寒熱,只有大補才能挽回陽氣,挽救危急;痙攣是由於寒血的損傷,無論其剛柔如何,只有滋養血液才能活絡經脈;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發作有規律,像瘧疾一樣,如果按照瘧疾來治療,病情可能難以好轉;如果精神無法集中,語言無序,看似被邪氣侵擾,如果按照邪氣來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失血過多導致大便祕結,可以使用蓯蓉加入生化湯,但不要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如果汗出過多,小便短少,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增加人參和黃芪的份量,並添加一些生津的藥物;人參生化湯頻繁使用,可以拯救產後的危急情況;長生活命湯多次使用,可以幫助那些無法進食的人恢復;脫肛和長期腹瀉,多是由於氣虛導致的下陷,補中益氣湯正是適合的選擇;口脣緊閉和肌肉抽搐,是因為血燥像風一樣,人參生化湯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產道受風導致劇烈疼痛,應服用羌活養榮湯;如果玉門受寒無法閉合,應使用牀兔萸硫湯進行清洗;驚悸和心悸,可以使用生化定遠志;如果像被邪氣侵擾,可以使用安神助歸脾。

所有破氣、發汗、催吐或瀉下的方法,絕對不能在產婦身上使用。對產婦來說,首先要問的是惡露的情況如何?如果仍有血塊和疼痛,不可立即加入人參和白朮;如果腹痛已經停止,補中益氣湯是無疑的選擇;如果汗出過多,氣短喘促,頻繁使用生化湯固然是一種應急措施。如果因為大熱導致陰虛血崩、血暈,應迅速煎煮生化湯的原方,這是應急的方法。產後應以補充血氣為主,使用十全大補湯等藥物,即使出現其他症狀,這些也應放在次要位置進行治療。

對於大熱煩躁等症狀,可以在藥方中加入炒黑的乾薑。有人問,乾薑性辛熱,為什麼要使用它?答案是:「乾薑的味道辛,能夠將血液引入氣分,促進血液生成,除非對此有深入理解,否則誰能達到這種境界。」例如,如果懷孕期間就有陰火的症狀,產後失血過多,必然會出現極度煩躁,汗出,如果大量補充血氣,甚至會出現極度的熱症,此時應另尋方法,使用逍遙散來清肝火,養肝,因為失血過多,肝虛血燥,不能簡單地認為氣血太虛,就使用辛溫的藥物。

3. 生化論

產後暴虛,欲補恐惡露停滯,欲攻又恐元氣愈虧,惟行中帶補,化舊生新為妙,醫者每用四物湯,竊謂地黃微寒而滯血,芍藥酸寒而無補,非產後之良劑也。惟生化[湯]之藥,產下即服,消瘀塊而生新血,正產小產俱宜,然須預備為要。

生化湯

歌曰:芎歸與炙草,炮姜桃仁炒,五般名生化,加減法更巧。

川芎(三錢),當歸(八錢,酒洗),炙草(五分),炮姜(五分),桃仁(十四粒,炒去皮尖),水煎加酒七茶匙,稍熱服。凡產後未進食之先,頻服二三帖,則下焦血塊,速化而驟長新血,自無暈厥等症。胎前素來虛弱之人,產後忽見危症及熱症等,須服生化湯,不拘帖數,直至病退乃止。

○若虛勞已甚及血崩形色壞脫,汗多氣促者,生化湯加人參三四錢,自無滯血之症矣。○凡服生化湯,如血塊痛者,加紅花三錢(疑是三分。原抄者注。),肉桂二分,益母草三錢。○治產後諸危症,可通用加參生化湯,一日一夜必須服三四帖或不拘帖數,頻頻多服,若照常數,豈能接補將絕之氣血,救危急之症也。

四味散

當歸,玄胡,血竭,沒藥(各等分),共為末,每服二錢,童便調[服]。○心膈寒,倍加當歸;心腹攝痛,倍加沒藥;惡露不快,倍加血竭;氣悶喘急,倍加玄胡。

白話文:

【生化理論】

產後身體突然虛弱,想要補身怕會導致惡露停止排泄,想用攻法又擔心會使元氣更加虧損,最妙的是在行動中帶著補充,讓舊血轉換成新血。醫生通常會使用四物湯,但私底下認為地黃性質微寒且易使血液凝滯,芍藥酸寒且無法補血,這並不是產後的好選擇。唯有生化湯這種藥方,在產後立即服用,可以消除瘀塊並且生成新血,無論是正常分娩或是小產都適合,但是最好事先準備好。

生化湯

詩曰:川芎、當歸和炙甘草,炮薑和桃仁炒過,這五種藥材合稱為生化湯,加上靈活的增減技巧更為巧妙。

川芎(約9克),當歸(約24克,用酒洗過),炙草(約1.5克),炮薑(約1.5克),桃仁(約14粒,炒過去皮尖),用水煎煮再加上七茶匙的酒,稍微熱一點時服用。產後尚未進食之前,連續服用兩三帖,那麼下腹部的血塊就能迅速分解,新血也能快速生成,自然就不會有昏厥等症狀。如果懷孕期間身體本來就虛弱的人,產後突然出現危急的症狀或是發燒,必須服用生化湯,不限定服用次數,直到病情好轉才能停止。

○若已經非常虛弱及出血量大,面色不好,大量出汗且呼吸急促的人,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三到四錢的人參,這樣就不會有血液凝滯的問題了。○凡是服用生化湯,如果感覺到血塊疼痛,可以再加入三錢的紅花(可能是三分,這是原抄者的註解),兩分的肉桂,三錢的益母草。○對於產後各種危急症狀,都可以使用加入人參的生化湯,一天一夜至少服用三四帖或者不限次數,多次服用,如果按照一般的劑量,怎麼可能補足瀕臨斷絕的氣血,拯救危急的病症呢?

四味散

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孩童的小便調和服用。○若是心臟部位感到寒冷,加倍使用當歸;心腹部位疼痛,加倍使用沒藥;惡露排出不順,加倍使用血竭;呼吸困難,加倍使用延胡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