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九,頭痛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頭痛門 (10)

1. 咽喉評

試取一片啖,我如不能進,則屏去無害,遂食之。殊為甘香,稍復加益至半斤許,痛處已寬,滿一斤始覺味辛辣,膿血頓盡,粥餌入口,了無滯礙。明日招吉老謝而問之。對曰:君居南方,多食鷓鴣,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發,故以薑製之。今病源已清,無服他藥。予記唐小說載:崔魏公暴亡,醫梁新診之曰:中食毒。

僕曰:當好食竹雞。梁曰:竹雞多食半夏苗,蓋其毒也。命捩生薑汁折齒灌之,遂復活。甚與此相類。(《類說》)

巧匠取喉鉤方

鹹平中,職方魏公潭州有數子弟,皆幼。因相戲以一鉤竿垂釣,用棗作餌,登陸釣雞雛。一子學之,而誤吞其鉤至喉中,急引乃鉤,以須逆不能出,乃命之,堵醫不敢措手。魏公大怖,令人遍問老婦,必能經歷。時有一老婦九十餘歲,言:亦未嘗見,此切料有智識者可出之。

時本郡有一莫都料,性甚巧,令見魏公。公呼老婦,責之曰:吾子誤吞鉤,莫都料何能治之?老婦曰:聞醫者,意也。其莫都料曾水中打碑塔,添仰瓦,魏公大咍親屬,勉之曰:試詢之。公遂召莫都料至,沉思久,言要得一蠶繭及大念珠一串,公與之。

莫都料遂將繭剪如錢大,用物權四面令軟,以油潤之,仍中通一竅,先穿上鉤線,次穿數珠三五枚,令兒正坐開口,漸添引數珠,捩之到喉,覺至系鉤處,乃以向下一推,其鉤其下而脫,即向上,急出之,見繭錢向下,裹定鉤線須而出,並無所損。魏公大喜,遂厚賂之。公曰:心明者,意必巧也。

意巧者,心必善醫。(《名醫錄》)

食鯉魚骨鯁方

滁州蔣教授名南金。因食鯉魚玉蟬羹,為肋骨所哽。治哽藥,如象牙屑,用之皆不效,或令以:

貫眾(不以多少)

上濃煎汁一盞半,分三服並進,連服三劑,至夜一咯而出。因戲云:此管仲之力也。(《名醫錄》)

治哽以類推方

治哽之法,皆以類推,鸕鷀治魚哽,磁石治針哽,發灰治發哽,貍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白話文:

咽喉評

我嘗試吃了一片,如果覺得吃不下去,就丟掉沒有關係,然後就吃了。味道非常甘甜香美,稍微又增加到半斤左右,疼痛的地方已經舒緩,吃到一斤的時候才感覺到味道辛辣,膿血立刻排乾淨,喝粥吃飯入口,完全沒有任何阻礙。隔天我請來吉老向他道謝並詢問原因。他回答說:「您住在南方,常常吃鷓鴣,這種鳥喜歡吃半夏,時間久了毒素就發作了,所以用薑來調製。現在病根已經清除,不需要再服用其他藥物了。」我記得唐朝小說記載:崔魏公突然去世,醫生梁新診斷說:「是食物中毒。」

僕人說:「他應該是常吃竹雞。」梁醫生說:「竹雞經常吃半夏苗,那也是它的毒素來源。」於是命人將生薑汁擠出來,撬開他的牙齒灌進去,崔魏公就甦醒過來了。這件事和我的情況非常相似。(《類說》)

巧匠取喉鉤方

在咸平年間,職方魏公在潭州有幾個年幼的兒子。他們玩遊戲,用釣竿垂釣,用棗子當魚餌,在岸上釣小雞。其中一個兒子學著做,卻不小心把魚鉤吞到喉嚨裡,著急地往外拉,但因為魚鉤有倒鉤拉不出來,請來醫生也不敢處理。魏公非常害怕,派人到處詢問老婦人,希望有經驗的人能幫忙。當時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婦人說:「我也沒見過這種情況,但我覺得要有聰明的人才能取出。」

當時本郡有一位叫莫都料的人,他很擅長製作東西,就請他來見魏公。魏公叫來老婦人,責備她說:「我的兒子誤吞魚鉤,莫都料怎麼能醫治呢?」老婦人說:「聽說醫治疾病,要看醫生的巧思啊。這個莫都料曾經在水中打石碑和修繕瓦片。」魏公和親屬聽了都笑了,但還是勉勵他說:「試著問問他吧。」於是魏公召來莫都料,他沉思了很久,說要一個蠶繭和一串大的念珠,魏公就給了他。

莫都料就把蠶繭剪成銅錢大小,用東西把四面弄軟,並用油潤滑,然後在中間開一個孔,先穿上魚鉤的線,再穿上三五顆念珠,讓小孩端正坐好張開嘴巴,慢慢地增加念珠,把念珠推到喉嚨裡,感覺到魚鉤的地方,就往下推,魚鉤就脫落並向上移動,立刻取出。看到蠶繭錢向下,包裹著魚鉤線和倒鉤一起出來,一點也沒有損傷。魏公非常高興,重重地賞賜了他。魏公說:「心思聰明的人,技巧一定會巧妙。技巧巧妙的人,心地必定善良,是個好醫生。」(《名醫錄》)

食鯉魚骨鯁方

滁州有一位姓蔣的教授,名叫南金。他因為吃了鯉魚做的玉蟬羹,被魚的肋骨卡住了喉嚨。用治療哽咽的藥物,例如象牙屑等等,都沒有效果。有人叫他用:

貫眾(不論多少)

把貫眾濃煎成一碗半汁,分三次服用,連續服用三次,到晚上就咳出來了。他開玩笑說:「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名醫錄》)

治哽以類推方

治療哽咽的方法,都是用類似的東西來推論,例如用鸕鷀來治療被魚骨哽住,用磁石來治療被針哽住,用頭髮灰來治療被頭髮哽住,用貍虎來治療被骨頭哽住,都是根據相似的道理。(《名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