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七,黃疸門 (2)
卷之七,黃疸門 (2)
1. 失血評
上每服人參二錢重,調勻,約五更服。服藥時不得語,仰啜下,自然覺心肺俱涼,滿口津液。如無烏雞子亦得,終不及烏雞子,如此吃月十日,未有不效者。
單方,治嗽血,咳血。
用小兒胎髮燒灰,麝香酒調下,每個小兒胎髮作一服。婦人病用男子胎髮,男子病用女胎髮。
又方,治吐血,失血後,應男子失血,勞疾後。
用婦人初生男子胎衣,以長流水直是不住洗去惡血,待清汁出方妙。以酒煮直待爛為度,卻不用鐵器煮,止用瓶缽之類,俟其爛,取去杵爛如泥,次入茯神末三五兩,又杵覺干,又入酒些小,又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米飲或酒下,或用人參湯,於中更加茯苓、當歸尤妙。云:服時有些逆人愚見,加少麝香於中尤妙。(並朱佐方)
參香丸,治咳嗽,吐紅。
辰砂,人參,乳香
上三味等分。用烏梅肉為丸。麥門冬湯下。(京口朱醫方)
藁本湯,治男子咳嗽,吐紅不止。(梁時發方,極有功效)
藁本(二兩),晉礬,青皮,陳皮,罌粟殼(各一兩)
上五味不犯鐵器,杵爛,用瓦瓶煮,久煮為妙,食後服。
二神湯,治吐血絕妙。治男子、婦人吐紅之疾,蓋是久病或作急,勞損其榮衛,壅滯氣上,血之妄行所致。若投以藕汁、生地黃等涼劑治之,必求其死矣。每遇患者用藥甚簡。
甘草(炙),乾薑(炮。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五七沸,帶熱呷,空心。日午進之,和其氣血,榮衛自然安痊,不可不知。
薏苡丸,治痰吐臭穢及咯血。
薏苡仁(一兩),生薑(半斤,切小塊)
上件將手帕裹,飯上蒸,以米熟為度,生薑不用,卻以麥門冬、天門冬二件去心,生地黃各三兩為一處,搗取自然汁,入生蜜、人參末各一兩,打和,入薏苡仁蒸乾。每服三四十丸,生薑湯下。
地黃丸,治吐血,遍服藥不效者。
生地黃(一斤,淨洗,細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片子,入地黃汁內,用銀器熬咸膏,取出附子,焙乾)
上以山藥三兩為末,以地黃膏子和成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服。
六一散,治咯血,發寒熱。
黃耆(六兩,炙),甘草(一兩,炙)
上細末。如常服點,不拘早晚,干吃亦得。
治氣而嘔血方
五膈寬中散下理中丸,蓋白姜能止血也。
固榮散,治吐血。(三山曾太丞方)
蒲黃,地榆(各二兩),滑石(四兩),甘草(半兩)
上細末。每服五大錢,溫酒調下,次用後藥:
震靈丹(二丸),黑錫丹(二十丸),養正丹(十丸),來,復丹(三十丸)
上件作一處,作一服,用湯使隨意下。)四方出《梁氏總要方》
治勞心吐血方,親用見效。
白話文:
失血評
服用人參,每次約兩錢重,調勻後,約在凌晨服用。服藥時不要說話,將藥仰頭慢慢喝下,自然會感到心肺都清涼,口中充滿津液。如果沒有烏雞子也可以,但效果不如烏雞子。這樣吃上十天,沒有不見效的。
單方,治療咳嗽帶血,咳血。
用嬰兒胎髮燒成灰,用麝香酒調和後服用,每個嬰兒的胎髮算作一劑。婦女患病使用男嬰的胎髮,男子患病使用女嬰的胎髮。
另一個方子,治療吐血,失血後,以及男子失血、勞累生病後。
用婦女剛生下男嬰時的胎衣,用流動的清水不停地洗去污血,等到流出清汁才算好。用酒煮到爛熟為止,不要用鐵製的器具煮,只能用瓶子或缽之類的容器。等胎衣煮爛後,撈出搗成泥狀,然後加入茯神末三到五兩,再搗,覺得太乾了,再加入少量酒,繼續搗,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到一百一十丸,用米湯或酒送服,或者用人參湯送服,如果加入茯苓、當歸效果更好。有人說,服藥時如果覺得有點不舒服,可以加少量麝香效果更好。(這個方子出自朱佐)
參香丸,治療咳嗽,吐血。
辰砂、人參、乳香,這三味藥等分,用烏梅肉做成藥丸,用麥門冬湯送服。(出自京口朱醫的方子)
藁本湯,治療男子咳嗽,吐血不止。(出自梁時發的方子,效果非常好)
藁本二兩、晉礬、青皮、陳皮、罌粟殼各一兩。
以上五味藥不要接觸鐵器,搗爛後,用瓦瓶煮,煮久一點效果更好,飯後服用。
二神湯,治療吐血,效果絕佳。治療男子、婦女吐血的疾病,多半是久病或突然發作,勞累損傷了榮衛之氣,導致氣滯而血往上衝,引起的血妄行。如果用藕汁、生地黃等寒涼的藥物治療,必定會導致死亡。每次遇到病人用藥非常簡單。
炙甘草、炮乾薑,兩味藥等分。
將上述兩味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中碗,煎到五六沸,趁熱慢慢喝下,空腹服用。中午再服一次,調和氣血,榮衛自然就會痊癒,不可不知。
薏苡丸,治療咳出痰液有臭味和咯血。
薏苡仁一兩、生薑半斤(切成小塊)。
將薏苡仁用手帕包好,放在米飯上蒸,以米飯蒸熟為度,生薑不用。然後用麥門冬、天門冬兩味藥去掉芯,生地黃各三兩,將它們放在一起,搗爛取汁,加入生蜂蜜、人參末各一兩,攪拌均勻,然後加入蒸乾的薏苡仁。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地黃丸,治療吐血,服用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
生地黃一斤(洗淨,細磨取汁,剩下的藥渣加入少許好酒,再取汁,將汁液全部取完),附子一兩(炮製,去掉皮和臍,切成薄片,放入生地黃汁中,用銀製的器具熬成膏狀,取出附子,烘乾)。
用山藥三兩磨成粉末,用地黃膏調和成藥劑,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空腹服用。
六一散,治療咯血,發冷發熱。
黃耆六兩(炙)、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兩味藥磨成細末,像平常服藥一樣點服,不拘早晚,直接乾吃也可以。
治療因氣逆而嘔血的方子
用五膈寬中散後再服用理中丸,因為乾薑能夠止血。
固榮散,治療吐血。(出自三山曾太丞的方子)
蒲黃、地榆各二兩,滑石四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大錢,用溫酒調服。接著服用以下藥物:
震靈丹二丸,黑錫丹二十丸,養正丹十丸,來復丹三十丸。
將以上藥丸混合在一起,一次服用,用湯水隨意送下。(以上四個方子出自《梁氏總要方》)
治療勞心吐血的方子,親自使用過,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