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九 (8)
卷第九 (8)
1. 治寒冷不食方第十一
《千金方》消食斷下丸,寒冷者常將之,方:
白話文:
寒冷體質的人常服此藥。 藥方:
曲末(一升),大麥糵末(一升),吳茱萸(四兩)
白話文:
曲末(一升):指中藥材曲末,為酒麴中的一種,具有消食、化痰、止嘔的功效。
大麥糵末(一升):指大麥粉,具有健脾、益氣、止瀉的功效。
吳茱萸(四兩):指吳茱萸的果實,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三味,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
又云:消食丸,主數年不能食方:
白話文:
三味,用蜜拌服,每次十五顆,如同梧桐子大小,一天三次。
另有記載:「消食丸」,主治多年不能飲食的方子:
小麥糵(一升),乾薑(四兩),烏梅(四兩),曲(一升)
白話文:
小麥粉(一升),乾薑(四兩),烏梅(四兩),酒麴(一升)
四味,蜜和服十丸,日再,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範汪方》治久寒不欲飲食數十歲方:
茱萸(八合),生薑(一斤,切),硝石(一升)
凡三物,清酒一升,水五合,煮令得四升,絞去滓,溫飲二升,病即下去,勿復服也。
《葛氏方》治胃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惙乏、四肢尪弱、百疾因此牙生方:
白話文:
範汪方:治療長年受寒,不想飲食,幾十年不愈的方子。
- 吳茱萸(八兩)
- 生薑(一斤,切片)
- 硝石(一升)
以上三味藥材,加入清酒一升、水五合,一起煮至剩四升,濾去渣滓,溫熱後喝兩升,症狀立刻會緩解,不需要再服用了。
葛氏方:治療胃部虛寒,不能進食,吃了東西也不消化,導致消瘦、疲倦,四肢無力,百病叢生的方子。
- 蜜和服十丸,每日再服,直至四十丸。症狀在胸中發寒和胃氣上逆時皆可痊癒。
薤白(一斤),枳實(三兩),橘皮(一兩),大棗(二十枚),粳米(二合),豉(七合)
白話文:
薤白(半斤),枳實(150克),橘子皮(50克),紅棗(20枚),粳米(100克),豆豉(350克)
以水七升,先煮薤,得五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作之。
《廣濟方》療冷氣不能食及少氣調中丸方:
白話文:
用七升水,先煮薤白,煮到剩下五升,加入藥材,再煮到只剩兩升半,分三次服用,每天都要製作一份。
人參(五兩),茯苓(五兩),甘草(五兩),白朮(五兩),乾薑(四兩)
白話文:
人參 (250 公克),茯苓 (250 公克),甘草 (250 公克),白朮 (250 公克),乾薑 (200 公克)
搗,以蜜和丸,空腹溫酒服如梧子三十丸,日二夜一,不飲酒,煮大棗飲下。
《錄驗方》治惡食人參湯方:
人參(四兩),生薑(二斤),厚朴(二兩),枳實(二兩),甘草(二兩)
凡五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集驗方》治久寒胸脅逆滿不能食吳茱萸湯方:
白話文:
搗碎,加蜂蜜做成丸子。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每次 30 粒,像梧桐子大小。每天服用兩次,相隔一天。服藥期間不能喝酒,可以用煮大棗的水送服。
《錄驗方》治療食慾不振[人參湯]的藥方:
人參(4 兩),生薑(2 斤),厚朴(2 兩),枳實(2 兩),甘草(2 兩)
將上述五種藥材切碎,加入 6 升水,煮取 2 升藥汁,分成三份服用。
《集驗方》治療胸脅逆滿、不能進食的久寒病[吳茱萸湯]的藥方:
吳茱萸(一升),人參(一兩),生薑(八兩),小麥(一升),甘草(一兩),桂心(一兩),半夏(一升),大棗(二十枚,擘)
凡八物,㕮咀,以清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飲一升,日三。
白話文:
吳茱萸(一升),折算成現代單位,約64克。
人參(一兩),折算成現代單位,約3.125克。
生薑(八兩),折算成現代單位,約250克。
小麥(一升),折算成現代單位,約250克。
甘草(一兩),折算成現代單位,約3.125克。
桂心(一兩),折算成現代單位,約3.125克。
半夏(一升),折算成現代單位,約64克。
大棗(二十枚,擘),先把20顆大棗掰開。
將八種藥物,㕮咀後,以清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將渣滓濾除,等其冷熱適中後,飲用一升,一日三次。
2. 治上熱下冷不食方第十二
《耆婆方》治人上熱下冷痰飲風氣虛勞方:
白話文:
耆婆方
治人上熱下冷痰飲風氣虛勞方:
組成:
- 人參一兩
- 白朮一兩
- 茯苓半兩
- 白耆半兩
- 地黃一兩五錢
- 甘草二錢
- 生薑三片
- 大棗三枚
用法:
將上述藥材煎服。
功效:
治療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冰冷、痰飲、風氣、虛勞的證狀。
獨活,茯苓,白朮,澤瀉,厚朴,黃耆,升麻,藳本,紫菀,甘草,人參,黃芩各(二兩),生薑(三兩),橘皮(一兩)
白話文:
獨活、茯苓、白朮、澤瀉、厚朴、黃耆、升麻、藳本、紫菀、甘草、人參、黃芩各二兩,生薑三兩,橘皮一兩。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又云:因飲酒上熱下寒不能食方:
人參(二分),甘草(二卜),升麻(二兩),干藍(二兩),粟米(一合)
凡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米去滓,分三服。
又方:平且空腹服真酪一合即愈。
又方:常食粟餐及粟粥之。
又云:治虛上熱下冷氣上,頭痛胸煩人參湯方:
人參(二兩),茯苓(三兩),麥門冬(一兩),粟(二兩)
凡四物,水七升,煮取四升,分三服,日三夜二。
又云:治內虛上熱下冷,氣不下,頭痛胸煩頭豉湯方:
豉一升,水二升(一方三升),令小沸,納豉令三沸,頓服有驗。
白話文:
將十四味藥材切碎,用十二升水煮成三升,濾去藥渣,分三次服用。
另外,針對因飲酒導致上熱下寒、食慾不振的症狀,可以嘗試以下藥方:
人參二分、甘草二分、升麻二兩、干藍二兩、粟米一合,將五味藥材切碎,用六升水煮,取米湯濾去藥渣,分三次服用。
也可用新鮮乳酪一合,空腹服用,效果顯著。
日常飲食方面,可以經常食用粟米飯或粟米粥。
針對虛上熱下冷、氣往上衝、頭痛胸悶的症狀,可以服用人參湯:
人參二兩、茯苓三兩、麥門冬一兩、粟米二兩,將四味藥材用七升水煮成四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夜間服用兩次。
針對內虛上熱下冷、氣不下降、頭痛胸悶的症狀,可以服用豉湯:
取一升豉,用二升(或三升)水煮沸,加入豉煮至三沸,趁熱服用,效果顯著。
《僧深方》茱萸丸,治膈上冷膈下熱,宿食癖飲積聚,食不消,寒在胸中,或反胃害食消瘦方:
白話文:
僧深方的茱萸丸,用於治療膈上冷而膈下熱,長期飲食不節積聚宿食,食物消化不良,寒氣積聚在胸中,或者出現噁心、厭食、消瘦的症狀。
配方:
- 吳茱萸
- 乾薑
- 細辛
- 茯苓
- 白朮
- 生甘草
- 人參
- 當歸
- 肉桂
- 附子
- 炮薑
- 乾地黃
用法:將上述藥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研成細末,加入蜂蜜調勻,製成丸劑,每丸重約3克,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3-5丸。
注意:
- 孕婦禁用。
- 感冒發熱者禁止服用。
- 陰虛有熱者慎用。
茱萸(二兩),椒(一兩半),黃芩(一兩),前胡(一兩),細辛(六分),皂莢(二枚),人參(三分),茯苓(一兩半),附子(一兩),乾薑(六分),半夏(一兩)
白話文:
茱萸(80公克),花椒(60公克),黃芩(40公克),前胡(40公克),細辛(2.4公克),皁莢(2片),人參(1.2公克),茯苓(60公克),附子(40公克),乾薑(2.4公克),半夏(40公克)。
凡十一物,下篩,丸以蜜,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
《廣濟方》療膈上熱膈下冷,日西身體熱疼,吃食不下,夜臥不安方:
白話文:
《廣濟方》治療膈上熱、膈下冷,傍晚身體發熱疼痛,飲食不下,夜間臥不安穩的方子:
- 下篩
- 丸以蜂蜜
- 服用如梧子(梧桐子)大小的三丸
- 每天三次
- 不知不覺逐漸增加丸數
苦參〔(一名火槐)六分〕,龍膽(五分),夕藥(四分),黃連(六分),栝蔞(四分),青葙子(五分),大黃(二分),黃芩(四分),枳殼(二分,炙),芒硝(二分)
搗篩,蜜丸,每食後以飲服丸如梧子十四丸,日二。
白話文:
苦參(又名火槐)六分、龍膽五分、夕藥四分、黃連六分、栝蔞四分、青葙子五分、大黃二分、黃芩四分、枳殼二分(須先炙過)、芒硝二分。
將藥材搗碎過篩,與蜂蜜拌勻製成丸劑。每日餐後服用,每次 14 粒,約拇指指甲大小,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