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九 (6)
卷第九 (6)
1. 治胃反吐食方第九
《病源論》云:胃反者,營衛俱虛,其血氣不足,停水積飲在胃脘,則臟冷而脾不磨,脾不磨則宿穀不化,其氣逆而成胃反也,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往寒熱,甚者食已即吐也。
《醫門方》云:食已吐其食者,胃中虛冷所致。
白話文:
《病源論》中說:胃反(是指胃氣上逆,嘔吐不適),是營衛(指人體衛外固護的兩種物質)俱虛,血氣不足,胃脘停積水飲停滯,導致臟腑寒冷,脾胃失調,脾胃失調則宿穀不化,胃氣上逆而成胃反,就會出現早晨吃下的食物傍晚吐出來,傍晚吃下的食物早晨吐出來,心窩中央牢固腫脹如杯子一樣,經常出現寒熱交替,嚴重的患者剛吃下食物,立即吐出來。
《醫門方》說:吃東西後就吐掉,是因為胃中虛寒導致的。
《效驗方》乾薑丸,治胃反大吐逆,胸痛,羸瘦,不得食飲,溫中下氣、使人進食方:
白話文:
乾薑丸能治胃氣上逆導致嘔吐、胸痛、體虛消瘦、無法進食飲水等症狀,溫暖中焦、降氣,有助於恢復食慾。
吳茱萸(二兩),小麥(二兩,熬),杏仁(二兩,去皮,熬),乾薑(二兩),好豉(二兩,熬),蜀椒(二兩)
白話文:
吳茱萸(80公克),小麥(80公克,熬煮),杏仁(80公克,去皮,熬煮),乾薑(80公克),優質豆豉(80公克,熬煮),四川花椒(80公克)
凡六物,搗下篩,和蜜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
《葛氏方》治胃反不受食,食畢輒吐出方:
大黃(四兩),甘草(二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之。
《僧深方》治胃反吐逆不安穀,枳子湯方:
陳枳子(一枚),美豉(一升),茱萸(五合,去目,末)
白話文:
將以下六味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丸,一天三次。
醫治胃部反胃不納食,進食後立即嘔吐:
- 大黃(四兩)
- 甘草(二兩)
加入三升水,煮沸取一升半,分兩次服用。
醫治胃部反胃嘔吐,不能消化食物:
- 陳枳子(一枚)
- 美豉(一升)
- 茱萸(五合,去除果核,研磨成粉末)
三物,枳、茱萸合冶為散,以水二升半,煮豉三四沸,漉去滓,汁著銅器中,乃納散如雞子,攪合和合,頓服之,羸人再服。
《經心方》茯苓湯治胃反而渴方:
白話文:
將枳實、茱萸合在一起搗成粉末,加入二升半的水,煮沸三四次,將藥渣過濾掉,把汁液倒入銅器中,加入藥粉如雞蛋那麼大,攪拌均勻,一次性服下,體虛的人可以再服用一次。
經心方
茯苓湯
治療胃病反而口渴的方劑:
茯苓(四兩),澤瀉(四兩),桂心(二兩),半夏(四兩),甘草(二兩)
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
白話文:
茯苓(240克),澤瀉(240克),桂心(120克),半夏(240克),甘草(120克)
將五種食物,用一升水煮沸,煮到剩兩升半,服用八合,每天三次。
又云:治胃反食輒吐方:⿰羊莫(徒黨反,舂也)粟米,令極白,搗篩,下,作丸楮子大,熟煮,稍吞得下便愈。
《範汪方》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嘔吐,四物當歸湯方:
白話文:
另外,古書中還記載了一種治療胃酸反流、嘔吐的藥方:
-
將稻米舂成很細的米粉,使其極為潔白。
-
將米粉搗碎並過篩。
-
將米粉研製成褚子大小的丸狀。
-
將丸狀的米粉煮熟,並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
當患者能夠逐漸吞嚥時,就可以治癒。
《範汪方》治療胃部無法容納食物,吃下東西後就會嘔吐的「四物當歸湯」方劑:
白蜜(一升),當歸(二兩),人參(二兩),半夏(一升)
白話文:
1升白蜜
2兩當歸
2兩人參
1升半夏
凡四物,㕮咀,以水二斗,合蜜,揚百四十過,納藥銅器中,煎得六升,分再服,加至一時,復服盡。
又云:橘皮湯,治嘔吐反逆、食飲不下方:
白話文:
將四種中藥搗碎或研磨成細末,用二斗水煎煮,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後過濾一百四十次,將濾液盛入銅器中。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六升,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後,間隔一小時再服用,直到藥液服用完畢。
另外還有「橘皮湯」:治療嘔吐、反胃、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
人參(一兩),橘皮(二兩),白朮(一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炙)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
《千金方》治大虛胃反,食下喉便吐方:
白話文:
· 人參:一兩。參類首品,增強免疫力、強心益氣、補肺定喘、生津止渴,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
· 橘皮:二兩。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寬中除脹、消食醒酒、止吐、和胃止嘔。
· 白朮:一兩。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補脾和胃、益氣生津、固表止汗、安胎。
· 生薑:三兩。溫中止嘔、溫肺化痰、發汗解表、溫通經脈、散寒止痛。
· 甘草:二兩(炒制)。清熱解毒、益氣補脾、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回陽救脫。
《千金方》治療大虛胃寒,食物下嚥即吐:
取下記述的五種藥物各一斗,煎取三升湯液。在進食前喝一升,一日三次。
人參(一兩),澤瀉(二兩),甘草(二兩),茯苓(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三兩),乾薑(三兩),青竹茹(五兩),大黃(六分)
九味,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者去大黃。
白話文:
人參(6公克),澤瀉(12公克),甘草(12公克),茯苓(24公克),橘皮(18公克),桂心(18公克),乾薑(18公克),青竹茹(30公克),大黃(3.6公克)。
將九味藥材放入水中,煮沸後取三升藥液。每次服用七合(約240毫升),一日三次,夜間一次。如果已經通暢,則停用大黃。
又方:蘆根、茅根,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下得食。(今按:《新錄方》:切,各一升,水六升,治胃熱嘔逆不下食者。)
白話文:
另一個偏方:蘆根、茅根,放入四升水中煮沸,取兩升的藥汁,一次喝下,喝完之後就能吃得下東西。(今按:《新錄偏方》:蘆根、茅根切成片,各取一升,加水六升煮沸,治療胃熱嘔吐、想吐而吃不下東西的人。)
又云:灸胃反食吐方: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度。
又云:灸臍上一寸,二十壯。
又方:灸胃脘穴千壯,在鳩尾,臍中央。
《極要方》療吐不得食,並胃反嘔逆,食即吐方:
甘草(一兩),橘皮(一兩),生薑(八兩),蔥白(干,四枚)
白話文:
灸治胃反食吐方
灸兩乳下方一寸,直到痊癒為止。
另一灸法
灸肚臍上方一寸,灸二十壯。
另一灸法
灸胃脘穴一千壯,這個穴位在鳩尾骨處,也就是肚臍正中間。
《極要方》治療嘔吐無法進食、胃部反酸逆流、進食即吐方
甘草(一兩)、橘皮(一兩)、生薑(八兩)、蔥白(乾燥,四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止更作。(今按《廣濟方》:蔥白十莖,橘皮八分,甘草八分,生薑十兩,水八升。)
白話文:
以六升水煮橘子皮、蔥白、甘草、生薑,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疾病沒有好轉,再重複此方。
《醫門方》療胃反不受食,食訖嘔吐方:
半夏,人參,生薑(各三兩),橘皮(二兩),大棗(十二枚),白蜜(五合)
以東流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蜜,更烊三百下,煎三五沸,分溫三服,服相去八九里。
白話文:
半夏、人參、生薑(各三兩):半夏三兩,人參三兩,生薑三兩
橘皮(二兩):橘皮二兩
大棗(十二枚):紅棗十二枚
白蜜(五合):白蜜五合
用法:
以上藥材加入七升東流水煮沸,煮至剩餘二升半後過濾去除渣滓,加入白蜜,再煮沸三百次,煎至沸騰三至五次,分為三份,溫服。每次服用相隔八九里路。
《救急單驗方》療反胃方:搗生葛根,絞汁二升,服驗。(今按《新錄方》:取六七合,日二三服,治胃熱嘔逆不下食者。)
又方:灸兩乳下三寸,扁鵲云隨年壯,華佗云三十壯,神驗。
白話文:
《救急單驗方》治療反胃的方法:搗碎鮮葛根,絞取汁液二升,服用後即可見效。(參考《新錄方》:取六七杯,每天服用兩三次,治療胃熱嘔吐、腸胃無法消化食物的症狀。)
刺灸乳房下方三寸,扁鵲說依據年齡增加而強壯,華佗說三十歲強壯,非常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