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卷第九 (5)
卷第九 (5)
1. 治癖食方第八
《病源論》云:夫五臟調和則營衛氣理,營衛氣理則津液通流,雖復多飲水漿,不能為病。若攝養乖方,三焦痞隔,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能行,更遇寒氣,即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在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
《通玄》云:痃癖之疾,亦不專於一。痃病者肝之所生,癖病者脾之所成。痃生於左,癖成於右。痃者如弓之痃,肝之所生,肝與膽為清淨之腑,不受外邪,故知自生病也。癖者,脾胃為水穀乏海,食不消,偏(漏,或本)僻一邊,故名為癖。今一痃癖同為一疾,實亦難矣。
《龍門方》治痃癖病、腹堅如石方:
取苦瓠開口盛大,嚴醋滿中,密塞口,釜中煮令極熱,出瓠以熨堅處,冷即更煮,煮時即作蔥豉湯食之,每熨時皆以衣親身。
《極要方》治痃癖方:
鱉甲〔(一名青衣)六分,炙〕,白朮(六分),桔梗〔(一名薺苨)六分〕,枳殼(六卜,炙),生薑(八分),大黃(十分),前胡(四分)
上,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六合,分溫三服,忌豬魚。
《千金方》治心上痰蔭僻氣吞酸半夏湯方:
半夏(三兩),生薑(六兩),附子(一枚),吳茱萸(三兩)
四味,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葛氏方》治腹中冷癖、水穀癊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方:
大黃(三兩),甘草(二兩),蜜(一升二合),棗(二十七枚)
以水三升,煮棗,取一升,納諸藥,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
又方:茯苓一兩,茱萸三兩,搗蜜丸如梧子,服五丸,日三。
《醫門方》療痃氣冷痛,吐酸水,或因出熱吃水得此病方:
術,乾薑(各二兩),橘皮,細辛,吳茱萸(各一兩),茯苓,人參(各二兩半)
上,搗篩,蜜和為丸,空腹暖水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二。
《廣利方》理癖氣腹痛兩肋脅脹滿食少方:
柴胡(六分),桔梗(八分),通草(八分),茯苓(六分),赤夕藥(四卜),郁李仁(四卜),鱉甲(四分,炙,碎)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食後分溫三服,如人行七八里進一服,忌生冷人莧。
《廣濟方》療癖結心下硬痛巴豆丸方:
巴豆(三枚),杏仁(七枚),大黃(如雞子大)
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一服。
白話文:
《病源論》 說:人體五臟功能協調,營氣和衛氣就能順暢運行,營衛之氣運行順暢,津液就能正常流通,即使喝很多水,也不會生病。但如果生活作息不當,導致三焦功能阻塞,三焦阻塞就會讓腸胃無法正常運作,這時喝水就容易停留在體內無法排出,再加上寒氣,就會聚集形成「癖」。所謂的「癖」,指的是在兩側脅肋之間,有時會感到疼痛的病症。
《通玄》 說:「痃癖」這種病不只一種。痃病是肝臟引起的,癖病是脾臟引起的。痃病發生在左側,癖病發生在右側。痃病就像弓的弦一樣,是肝臟的問題,肝和膽是清淨的臟腑,不受外邪侵擾,所以知道痃病是自己內部產生的。癖病則是脾胃是消化水穀的地方,如果消化不良,食物就容易偏滯在身體一側,所以稱作「癖」。現在把痃癖當作同一種病來治療,實際上是很困難的。
《龍門方》 治療痃癖病,肚子硬得像石頭的藥方:
取一個開口大的苦瓠,裝滿醋,密封好開口,放在鍋裡煮到很熱,取出後用來熱敷肚子堅硬的地方,冷了就再煮,每次熱敷時都要穿著衣服直接敷在皮膚上。煮的同時要搭配蔥豉湯一起服用。
《極要方》 治療痃癖的藥方:
鱉甲(又名青衣,炙過,六分)、白朮(六分)、桔梗(又名薺苨,六分)、枳殼(炙過,六分)、生薑(八分)、大黃(十分)、前胡(四分)
以上藥材,加六升水煮到剩下一升六合,分三次溫服,忌食豬肉和魚肉。
《千金方》 治療心口有痰阻礙、胸脅脹滿、吞酸的半夏湯:
半夏(三兩)、生薑(六兩)、附子(一枚)、吳茱萸(三兩)
以上四味藥材,加五升水煮到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葛氏方》 治療腹部冷積、水穀停滯、心下有痰、兩脅脹滿、按壓時有鳴響聲、影響食慾的藥方:
大黃(三兩)、甘草(二兩)、蜂蜜(一升二合)、棗(二十七枚)
加三升水煮棗,取一升後,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一升七合,分兩次服用。
又一藥方:茯苓(一兩),茱萸(三兩),搗碎後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一天三次。
《醫門方》 治療痃氣導致的冷痛、吐酸水,或是因發熱後喝水引起的病症:
白朮、乾薑(各二兩)、橘皮、細辛、吳茱萸(各一兩)、茯苓、人參(各二兩半)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丸子,空腹用溫水服用十五丸,可以加到二十丸,一天兩次。
《廣利方》 治療癖氣導致的腹痛、兩側脅肋脹滿、食慾不佳的藥方:
柴胡(六分)、桔梗(八分)、通草(八分)、茯苓(六分)、赤芍藥(四分)、郁李仁(四分)、鱉甲(炙過、搗碎,四分)
以上藥材,加兩大升水煎煮到剩下九合,飯後分三次溫服,每走七八里路服用一次,忌食生冷食物和莧菜。
《廣濟方》 治療癖結導致的心下硬痛的巴豆丸:
巴豆(三枚)、杏仁(七枚)、大黃(如雞蛋大小)
搗碎過篩,用蜂蜜做成丸子,空腹用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七丸,一天一次。